基本信息
書名:Multisim 10虛擬仿真和業餘製版實用技術
定價:35.00元
作者:黃培根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210511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熱釋電人體紅外感應節能燈”和“8路智力競賽搶答器”兩個電路製作實例為主綫,介紹電子仿真軟件Multisim 10的使用方法,以及與這兩個實例電路相關的一些基本的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每章節的基礎理論知識配以虛擬仿真實驗進行驗證。同時還介紹如何運用與電子仿真軟件配套的製版軟件Ultiboard 10進行繪製電路闆技術,如何用製版軟件 Protel 99 SE在業餘條件下設計與製作印製電路闆的實用技術,以及如何將這兩個電路焊接、組裝、調試成有實用價值的小電子産品的整個過程。
本書適閤職高學生、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或從事與電子技術相關崗位的在職青工以及社會待業青年和廣大電子愛好者閱讀。對於大專院校學生和青年教師,除瞭第2章基礎知識內容之外,其他章節內容也可以作為參加一年一度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製作的學習參考資料。
目錄
章 Multisim技術的發展及電子仿真軟件Multisim 10使用方法
1.1 電子仿真Multisim技術的發展
1.2 電子仿真軟件Multisim 10基本界麵設置
1.3 元件調齣方法及連接元件操作
1.4 虛擬儀器的調用和設置
第2章 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及仿真實驗
2.1 歐姆定律及仿真實驗
2.2 電阻的串聯、並聯電路及仿真實驗
2.3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及仿真實驗
2.4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及仿真實驗
2.5 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及仿真實驗
2.6 二極管整流電路及仿真實驗
2.7 晶體三極管的放大作用及仿真實驗
2.8 放大電路分析方法及仿真實驗
2.9 負反饋電路及仿真實驗
2.10 差分放大電路及仿真實驗
2.11 運算放大器及仿真實驗
2.12 穩壓電源及仿真實驗
2.13 晶體閘流管工作原理及仿真實驗
2.14 門電路及仿真實驗
2.15 邏輯代數基本公式及仿真實驗
2.16 編碼器工作原理及仿真實驗
2.17 觸發器工作原理及仿真實驗
2.18 譯碼器工作原理、實用顯示電路及仿真實驗
第3章 Multisim 10應用舉例及製版軟件Ultiboard 10使用方法
3.1 熱釋電人體紅外感應節能燈電路工作原理
3.2 熱釋電人體紅外感應節能燈電路仿真實驗
3.3 8路智力競賽搶答器電路工作原理
3.4 8路智力競賽搶答器電路仿真實驗
3.5 製版軟件Ultiboard 10簡介
3.6 用製版軟件Ultiboard 10繪製節能燈電路闆
3.7 用製版軟件Ultiboard 10繪製搶答器電路闆
第4章 業餘條件下用Protel 99 SE製版實用技術
4.1 製版軟件Protel 99 SE簡介
4.2 製版軟件Protel 99 SE的元件外形庫
4.3 如何創建自己的元件外形庫
4.4 繪製“熱釋電人體紅外感應節能燈”電路原理圖
4.5 製版軟件Protel 99 SE的元件封裝庫
4.6 如何創建自己的元件封裝庫
4.7 純手工繪製8路智力競賽搶答器單麵闆
4.8 純手工繪製熱釋電人體紅外感應節能燈電路單麵闆
4.9 打印底層銅膜走綫預覽圖設置及觀看三維圖像
4.10 簡單實用的“絲網印刷”工藝
第5章 電路闆焊接、安裝和調試要點
5.1 “節能燈”電路元件選擇及焊接要點
5.2 “節能燈”的安裝和調試注意事項
5.3 “節能燈”實物照片及使用方法
5.4 “搶答器”電路元件選擇及焊接要點
5.5 “搶答器”的演示實物照片及使用方法
附錄
附錄A Protel 99 SE中Miscellaneous Devices.lib庫文件
附錄B Protel 99 SE中部分常用PCB元器件封裝資料
附錄C Ultiboard 10中針插式元件封裝庫元器件的中文含義
附錄D Multisim 10中菜單及元件庫元件的中文含義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閱讀一份精心準備的菜單,上麵列齣瞭各種誘人的菜品,卻未能提供詳細的烹飪方法。我懷揣著對電子世界的無限好奇,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將Multisim 10的虛擬仿真能力與業餘製版的實際操作融會貫通,從而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電子産品。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Multisim 10的各種高級仿真技術,例如如何對非綫性電路進行精確仿真,如何模擬復雜電源的動態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其強大的分析工具進行電路性能的優化。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微波電路、射頻電路,甚至是光電子電路。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流程中的細節處理,包括如何進行焊盤的設計、過孔的優化,以及如何進行阻抗控製的設計。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PCB闆材,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我一直對開發一些具有創新性的電子産品充滿熱情,比如能夠監測環境變化並做齣響應的智能設備,或者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智能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概念到實現的完整指導,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係統集成。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操作的描述,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入門教程”,而未能觸及到更深層次的技術細節和應用技巧。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激發我思考、引導我去探索更廣闊電子世界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就像是在品嘗一道精心烹製的菜肴,味道尚可,但總覺得缺少瞭點“靈魂”。我抱著學習Multisim 10虛擬仿真技術和業餘製版實用技巧的願望,翻開瞭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實用的指導。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Multisim 10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比如如何利用其進行電源完整性(PI)分析,如何進行信號完整性(SI)分析,以及如何進行電磁兼容性(EMC)仿真。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嵌入式係統的硬件接口,包括各種通信協議的仿真,以及I/O端口的時序仿真。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中的優化方法,例如如何進行熱設計的考慮,如何進行機械結構的設計,以及如何進行錶麵貼裝(SMT)工藝的準備。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PCB的可靠性測試,以及如何進行失效分析的經驗。我一直對開發一些具有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特點的電子産品充滿興趣,比如可穿戴設備,或者微型機器人。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設計到製造的完整指南,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組裝。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入門指南”,而未能提供更深入的技術洞察和實踐指導。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激發我思考、引導我去解決更復雜問題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泛舟,視野開闊,風景宜人,但始終缺乏一絲驚濤駭浪般的震撼。我帶著對Multisim 10無限的遐想,滿懷期待地走進這本書的文字世界,希望能夠找到那個能將我的電路設計理念瞬間轉化為真實電路的“鑰匙”。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詳細介紹如何利用Multisim 10進行各種復雜電路的仿真,例如射頻電路、電源管理電路,甚至是嵌入式係統的硬件平颱仿真。我期待能夠學習到如何使用更高級的分析工具,比如瞬態分析、頻率響應分析,以及如何解讀這些分析結果來優化電路性能。對於業餘製版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PCB布局布綫技巧的深入講解,包括如何處理高頻信號的去耦,如何進行電源和地綫的規劃,以及如何避免信號串擾等。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不同類型PCB闆材的選擇和它們的特性,以及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和解決方案。我一直對DIY一些個性化的電子産品充滿熱情,比如智能機器人、音樂閤成器,或者是一些創意照明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指導我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完成這些項目,包括元器件的選擇、電路的設計、Multisim 10仿真驗證,以及最後的PCB製作和焊接。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地停留在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一些非常基礎的電路原理的復述,這讓我感到意猶未盡。我渴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將仿真結果與實際電路製作相結閤的經驗分享,包括如何針對仿真中的一些理想化條件,在實際製作中做齣相應的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創意思維的催化劑,激發我探索更廣闊的電子世界,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一些已有的框架。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古老的地圖,看到瞭許多地標,卻未能找到通往寶藏的捷徑。我抱著學習Multisim 10虛擬仿真技術和業餘製版實用技巧的期望,閱讀瞭這本書,希望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實用的指導。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Multisim 10在通信係統設計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進行調製解調器的仿真,如何進行信道編碼和解碼的仿真,以及如何進行誤碼率的分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數字邏輯電路,包括狀態機的設計、微處理器和微控製器外設的仿真。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中的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的優化技術,例如如何進行阻抗匹配,如何進行去耦電容的設計,以及如何進行電源和地綫的規劃。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PCB的製造工藝選擇,以及如何在不同製造工藝下進行PCB設計的經驗。我一直對開發一些需要處理復雜信號和高性能運算的電子産品充滿興趣,比如數字信號處理係統,或者嵌入式控製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概念到實現的完整指導,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係統集成。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仿真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而未能提供更深層次的技術分析和實際應用指導。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啓發我思考、引導我去解決更復雜問題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片平坦的草原上行走,視野開闊,但卻缺乏高潮迭起的驚喜。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希望能夠通過Multisim 10的強大仿真能力,將我的電子設計理念轉化為現實,並學習到更精湛的業餘製版技術。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Multisim 10在電源設計領域的應用,例如如何進行開關電源的仿真和優化,如何進行低壓差綫性穩壓器的設計,以及如何進行電源噪聲的分析和抑製。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模擬信號處理(ASP)電路,包括濾波器、放大器和混頻器的仿真。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中的可靠性考慮,例如如何進行熱應力分析,如何進行機械應力分析,以及如何進行防潮和防腐蝕的設計。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PCB的電磁兼容性(EMC)設計,以及如何進行低功耗PCB設計的經驗。我一直對開發一些需要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電子産品充滿興趣,比如用於工業控製的電源模塊,或者用於醫療設備的傳感器接口。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設計到測試的完整指導,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係統驗證。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仿真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入門教程”,而未能提供更深入的技術洞察和實踐指導。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引導我去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我項目開發效率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體驗,就像是在參觀一座宏偉的建築,看到瞭它的輪廓,感受到瞭它的規模,卻未能進入內部,一探究竟。我之所以選擇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夠通過Multisim 10的虛擬仿真技術,為我的業餘電子製版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學習到更高級的製版技巧。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講解Multisim 10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仿真策略,例如如何對數字信號處理(DSP)算法進行硬件級仿真,如何對通信係統的調製解調過程進行仿真,以及如何利用其強大的分析工具進行噪聲分析和乾擾抑製。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邏輯電路,以及如何進行IP核的集成和仿真。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中的高級技巧,例如如何進行差分信號的布綫,如何進行高密度互連(HDI)PCB的設計,以及如何進行多層PCB的疊層設計。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PCB的可靠性設計,以及如何進行防靜電和防浪湧的設計。我一直對開發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電子項目充滿興趣,比如能夠處理大量數據的高性能計算設備,或者能夠實現復雜功能的機器人控製器。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設計到實現的全麵指導,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係統調試。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仿真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而未能深入到更高級的技術細節和實際應用案例。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引導我去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我項目開發效率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就像是走進瞭一間陳列著各種精美工具的展廳,我看到瞭它們的功能,感受到瞭它們潛在的力量,但卻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將它們運用到我的創作之中。我之所以選擇閱讀這本關於Multisim 10和業餘製版技術的書籍,是因為我渴望能夠將那些在我腦海中閃爍的電路圖,那些尚未成型的電子産品,通過學習這套技術,化為現實。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闡述Multisim 10的各種高級仿真功能,例如如何使用其內置的元器件庫進行復雜係統的建模,如何進行參數掃描和優化,以及如何進行故障注入和分析。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數字邏輯電路,包括狀態機的設計、微處理器的仿真等。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深入瞭解PCB設計流程的每一個細節,從原理圖的繪製到PCB的布局布綫,再到 Gerber文件的生成和送廠加工。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的PCB設計軟件,以及如何在這些軟件中高效地完成設計。我還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PCB製作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過孔的連接、阻抗匹配的處理,以及如何進行電磁兼容性(EMC)的設計。我曾經嘗試過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電子項目,但常常會因為對電路設計和製作流程的不熟悉而遇到瓶頸。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剋服這些睏難的“秘密武器”,它能指導我如何避免常見的錯誤,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項目開發。然而,目前的閱讀體驗,更多的是一種淺嘗輒止的介紹,它缺乏那種能夠真正點燃我學習熱情、激發我動手實踐的深度內容。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具有挑戰性的案例,能夠引導我去思考和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片廣闊的沙漠,看到瞭一些綠洲的跡象,卻未能真正地抵達水源。我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完全掌握Multisim 10的強大仿真能力,並將其與業餘製版的技術完美結閤,從而實現我的電子産品設計夢想。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深入講解Multisim 10在不同電路領域中的應用,比如模擬電路的濾波器設計、射頻電路的匹配網絡設計,以及數字電路的時序分析等。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利用Multisim 10來驗證嵌入式係統的硬件設計,包括微控製器外設的仿真,以及傳感器和執行器的接口設計。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優化的技術,例如如何進行信號完整性分析,如何進行電源完整性分析,以及如何優化PCB布局以減小電磁乾擾。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的PCB製造工藝,以及如何在成本和性能之間取得平衡的經驗。我一直對開發一些智能化的電子設備充滿興趣,比如自動化的傢居係統,或者能夠與人進行交互的智能機器人。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指導我如何一步步地將這些創意變成現實,包括元器件的選擇、電路的設計、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後的PCB製作和調試。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簡單介紹,以及對一些基礎電路知識的羅列,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而不是一本能夠啓迪我思維、激發我創新的“技術寶典”。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解決現實問題的高級技巧和經驗分享。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如同站在一座未知的山峰下,看到瞭它的巍峨,卻找不到攀登的路徑。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熟練掌握Multisim 10的虛擬仿真工具,並將其與業餘製版的實踐技術相結閤,創造齣更具創新性的電子産品。我期待著書中能夠詳細講解Multisim 10在射頻和微波電路設計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進行阻抗匹配網絡的設計,如何進行濾波器和放大器的仿真,以及如何進行微帶綫和傳輸綫的建模。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使用Multisim 10來設計和驗證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硬件平颱,以及如何進行高速數字信號的仿真。在業餘製版方麵,我渴望學習到更多關於PCB設計中的先進技術,例如如何進行層疊設計和阻抗控製,如何進行差分對的布綫和保護,以及如何進行高密度互連(HDI)PCB的製造。我也希望能接觸到一些關於如何進行PCB的功耗優化,以及如何進行抗乾擾設計的經驗。我一直對開發一些需要處理高速信號和復雜算法的電子設備充滿興趣,比如高性能數據采集係統,或者先進的通信模塊。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麵指導,包括元器件的選擇、Multisim 10的仿真驗證,以及最終的PCB製作和係統集成。然而,目前這本書的內容,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介紹,以及對一些簡單電路的仿真演示,這讓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而未能提供更深層次的技術分析和實際應用指導。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能夠啓發我思考、引導我去解決更復雜問題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吸引瞭我,但當我翻開它時,內心卻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我本期待著能在這個電子世界裏,與那些精巧的電路闆和閃爍的元器件來一場深度對話,學習如何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化為觸手可及的實體。我渴望著能夠精通Multisim 10的每一個角落,讓它成為我手中揮舞的魔杖,點石成金,創造齣令人驚嘆的電子作品。然而,這本書似乎並未完全滿足我這份澎湃的熱情。它更像是一位略顯保守的嚮導,指引我走過瞭一些熟悉的風景,卻未能帶我深入那些未知的、充滿驚喜的奇境。我期待著更深層次的理論剖析,更精妙的調試技巧,甚至是一些在業餘製版領域鮮為人知的“秘籍”。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算冗長,但總覺得在一些關鍵之處,留下瞭令人遺憾的空白,仿佛是將最精彩的部分藏在瞭帷幕之後,隻讓我瞥見一角。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關於各種傳感器在實際應用中的詳細解析,比如如何巧妙地運用它們來構建智能傢居係統,或者如何通過它們來監測環境的變化。此外,對於一些復雜的數字電路設計,例如FPGA的入門級應用,或者使用單片機進行人機交互界麵的設計,我也期待能有更詳盡的闡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基礎概念的羅列。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毫不保留地分享他多年的心得體會,那些在學校課本裏學不到的、寶貴的實踐經驗。我期待著這本書能成為我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救命稻草”,當我麵對電路故障束手無策時,它能提供給我一條清晰的思路,引導我找到癥結所在。然而,目前的閱讀體驗,更多的是一種平淡的敘述,缺少瞭那種“醍醐灌頂”般的頓悟時刻。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為那些剛剛接觸電子技術的朋友準備的“入門指南”,而對於我這樣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它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