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建筑与环境摄影/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石战杰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1419321
字数: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建筑与环境摄影/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以空间、透视、影像为基点,书写建筑与环境的摄影表现。分别从建筑与环境摄影的目的和属性、空间透视与影像的关系、摄影设备及材料的选择、建筑景观的外部摄影表现、建筑内部空间的摄影表现以及建筑和环境作为艺术表现等六个部分作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序
前言 从立体空间到平面表现的摄影
章 建筑与环境摄影概述
节 建筑及建筑表现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与建筑的表现
第三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分类
第二章 透视、空间和摄影表现
节 透视与透视类型
第二节 透视与影像
第三节 “透视失真”的控制
第三章 摄影设备与感光材料
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对影像的要求
第二节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常见照相机特性分析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设备选择
第五节 记录影像的载体(胶片与影像传感器)
第四章 建筑外部景观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外部景观摄影表现的内容
第二节 拍摄前的;隹备
第三节 建筑外景拍摄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由作业模式到工作模式
第五章 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氛围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内部空间的摄影表现
第二节 从摄影的角度看建筑内部空间的特点
第三节 建筑内部空间摄影策略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
第六章 作为艺术的建筑与环境摄影
节 建筑与环境成为艺术摄影的可能性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国外建筑与环境摄影
第三节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中的建筑与环境
致谢
参考文献
石战杰,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1974年生于河南洛阳,曾就读于郑州航院、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术兴趣:影像史学及当代影像文化现象。
论文发表:
《当纪实成为一种精神——徐肖冰革命摄影研究》
《对当前摄影基金建立与发展的思考》
《不能忘却的古根海姆奖》
《当今大画幅摄影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著作出版:
《寻找故乡》(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年)
《摄影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持项目:
《徐肖冰摄影研究》浙江传媒学院科研项目(2013年)
《浙江档案馆》建筑摄影创作项目(2017年)
参与项目:
《中国大运河影像志》项目(2015年,担任主摄影师)
《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项目(2013年,担任主摄影师)
《浙西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项目(2015年,担任主摄影师)
序
前言 从立体空间到平面表现的摄影
章 建筑与环境摄影概述
节 建筑及建筑表现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与建筑的表现
第三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分类
第二章 透视、空间和摄影表现
节 透视与透视类型
第二节 透视与影像
第三节 “透视失真”的控制
第三章 摄影设备与感光材料
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对影像的要求
第二节 照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常见照相机特性分析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摄影的设备选择
第五节 记录影像的载体(胶片与影像传感器)
第四章 建筑外部景观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外部景观摄影表现的内容
第二节 拍摄前的;隹备
第三节 建筑外景拍摄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由作业模式到工作模式
第五章 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氛围的摄影表现
节 建筑内部空间的摄影表现
第二节 从摄影的角度看建筑内部空间的特点
第三节 建筑内部空间摄影策略
第四节 主题训练与案例
第六章 作为艺术的建筑与环境摄影
节 建筑与环境成为艺术摄影的可能性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国外建筑与环境摄影
第三节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中的建筑与环境
致谢
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干货”教材,没有丝毫的冗余和空洞。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摄影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讲一些泛泛的理论,或者是一些过时的技术。而这本《建筑与环境摄影》则完全不同,它直击核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实际拍摄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者在介绍摄影技巧时,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让我这个摄影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关于构图的部分,书中的讲解非常有条理,从黄金分割、三分法,到引导线、对称构图,每一种方法都配有详细的图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构图方式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差异。更令我赞叹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后期处理的技巧,这对于提升照片的整体质感至关重要。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过度修饰,而是提倡根据照片本身的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整,以更好地展现摄影师的意图。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对摄影艺术的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一直对建筑摄影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无法真正捕捉到建筑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更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而环境摄影,更是将建筑融入到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展现出一种更加宏大的叙事感。书中关于如何理解建筑的风格、历史背景,以及如何捕捉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注意到,同一座建筑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季节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作者鼓励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用我们的镜头去讲述建筑和环境的故事。这种创作理念让我倍感振奋,我迫不及待地想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摄影爱好者的“宝藏”。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都是非常实用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细节捕捉”的章节,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丽瞬间,例如建筑上的雕花、窗户的光影、以及植物与建筑的交织等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够让一张照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体现出摄影师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如何与客户沟通,以及如何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推广,这对于想要将摄影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指导。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拍照,更是在引导我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摄影师。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能够打动人心,传递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评分作为一个在摄影领域摸索多年的爱好者,我总是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启发我、提升我的书籍。这本《建筑与环境摄影》绝对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的器材选择和技术参数设置,到复杂的构图技巧和光线运用,再到后期处理和作品的呈现,几乎涵盖了建筑与环境摄影的方方面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光线”的讲解,不仅仅是关于自然光的运用,还包括了人造光的补光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光影来塑造建筑的形态和肌理。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比如“黄金时段”的光线特点,以及“逆光”和“侧光”在拍摄建筑时的不同效果。而且,书中对于“环境”的理解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指自然环境,还包括了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等等,这些都为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简洁大方,色调偏向沉稳,带着一种专业感。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其内页的排版风格所吸引。文字清晰,留白得当,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的质量之高,构图之巧妙,光影之运用,都足以让我驻足欣赏,甚至反复揣摩。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建筑,就连一些微小的环境细节,在摄影师的镜头下也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这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和解读。书中对于作品的分析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夸赞,而是深入剖析了摄影师的创作思路、技术手法,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理念。尤其是对光线和色彩的处理,我看到了许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这对我日后的摄影实践有着极大的启发。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建筑”和“环境”这两个词的理解,它们似乎不再局限于宏观的场景,而是包含了更多人文关怀和时间沉淀的元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