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4)
定價:69.00元
作者:鄭春榮,伍慧萍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7599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013年是德國的大選之年。本書政治篇盤點瞭2013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的結果,詳細論述瞭幾個主要政黨在大選中成敗的原因,並對德國政黨格局未來可能的走嚮進行瞭研判。經濟篇對德國的經濟形勢進行瞭綜述與展望,對德國在歐洲治理中的角色進行瞭分析,並探討瞭德國“重新崛起”這一命題。外交篇重點研究瞭德國新的歐洲政策,以及奧巴馬第二任期以來德美關係的走勢。
目錄
Ⅰ 總報告
1 大選後的德國何去何從?【鄭春榮】
一 大聯閤的行動能力
二 內政重點議題:低工資與能源轉嚮
三 積極有為的外交政策
四 邁嚮外嚮型建構力量?
Ⅱ 政治篇
2 黑黃聯盟的終結之路【王廣成】
3 2013年聯邦議院選舉盤點及德國政黨格局走嚮【伍慧萍】
Ⅲ 經濟篇
4 德國經濟形勢綜述與展望【硃宇方】
5 德國在歐洲經濟治理中的角色【史世偉 寇 蔻】
6 德國的“重新崛起”及其影響【趙 柯】
7 德國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現狀與新走嚮【硃苗苗】
Ⅳ 社會文化篇
8 德國科研創新政策綜述【俞宙明】
9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歐洲敘述的問題
——論德國視野下歐洲的特殊和普遍性危機【鬍春春】
Ⅴ 外交篇
10 德國新的歐洲政策及德法關係在其中的角色【戴啓秀 王誌強】
11 奧巴馬第二任期內德美關係發展評述【熊 煒】
12 “中德法治國傢對話”機製及其對中德關係的影響【高旭軍】
Ⅵ 資料篇
13 統計資料【硃宇方】
14 德國大事記【硃哲瑩】
15 構建德國未來——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的聯閤執政協議
16 後記
Abstract
Contents
Where Is Germany Heading after the Federal Election【Zheng Chunrong】
作者介紹
鄭春榮,博士,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歐洲學會常務理事,德國研究分會副秘書長。研究方嚮:德國政治製度、外交與安全政策、德國與歐洲一體化。主要著述:《對歐盟製憲能力的反思》(論文,《德國研究》2003年第3期)、《利比亞危機以來德國安全政策的新動嚮》(論文,《德國研究》2013年第2期)、《從歐債危機看德國歐洲政策的新變化》(論文,《歐洲研究》2012年第5期)、《中小企業——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支柱》(編著,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2003)、《歐盟委員會與社會夥伴在社會政策一體化進程中的角色》(德語專著,德國NOMOS齣版社, 2007)。伍慧萍,博士,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所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歐洲學會理事。研究方嚮:德國政治製度、政黨體製、移民政策、歐洲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主要著述:《普遍主義的睏境:從文化衝突看歐洲認同的宗教文化嚮度》(論文,《歐洲研究》2013年第5期)、《歐洲世俗化進程的轉嚮——兼論宗教與社會的關係》(論文,《德國研究》2013年第3期)、《德國海盜黨的製度創新及發展製約因素》(《國際論壇》2013年第5期)、《德國對華公共外交:以“德中同行”活動為例》(論文,《歐洲研究》2011年第4期)、《原則與效率之間的歐盟機構語言機製》(德語專著,德國Peter Lang齣版社,2005)。
文摘
序言
總而言之,《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4)》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份極為詳盡、多角度且極具時代特徵的“德國快照”。它不僅僅是一份關於2014年經濟數據的匯編,更是一份關於德國如何進行自我診斷和戰略定位的深度文本。我將其視為一種研究工具,而非娛樂讀物。對於那些需要在國際貿易、跨國投資或比較政治學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人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數據支撐是無可替代的。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在那個特定曆史節點,德國決策層和社會精英階層是如何思考其未來走嚮的。那些看似枯燥的統計數字背後,蘊藏著一個世界級經濟體的戰略意圖和人民的集體選擇。我希望這份報告能持續被後來的研究者引用和參考,因為它凝固瞭那個時刻德國的脈搏,是理解今日歐洲格局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閱讀這份報告,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受邀參加瞭一場由德國頂尖專傢主持的高級彆研討會,隻是形式變成瞭書麵。它對德國經濟韌性的探討,絕不是簡單地贊美“齣口奇跡”,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政策工具箱——從財政審慎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機製。我記得2014年,歐元區內部的債務危機尚未完全平息,希臘等南歐國傢的陰影仍在,德國作為債權人一方的立場和壓力是空前的。這份藍皮書必然會詳盡闡述德國是如何在堅持其財政紀律的鐵律下,同時又巧妙地平衡與夥伴國的政治經濟關係的。我想看看報告對“能源轉型”(Energiewende)的初期進展是如何進行評估的,畢竟這是一個耗資巨大且充滿爭議的長期工程。報告的深度決定瞭它不是供快速瀏覽的,它要求讀者沉下心來,與作者的邏輯鏈條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鬆”。那種用精確圖錶和腳注支撐起來的論點,讓人不得不信服,即便是最挑剔的批評者,也難以在事實層麵找到明顯的漏洞。這種基於證據的敘事方式,是這份報告最令人信賴的基石。
評分這部《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14)》的齣版,對於任何一位密切關注歐洲經濟脈動和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社會變遷的人來說,都無疑是一個重量級的事件。我拿到這本厚重的報告集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嚴謹、務實的學術風格,仿佛能聞到特有的油墨和紙張的氣息。它絕非市麵上那些輕飄飄的商業分析小冊子,而是沉甸甸的、基於翔實數據和深入田野調查的成果。我期待著它能為我們揭示,在2014年前後,這個歐洲的火車頭是如何應對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復雜挑戰的。德國的“工業4.0”戰略正處於醞釀和起步的關鍵階段,社會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宏大的結構性議題,我深信隻有像藍皮書這樣的官方或半官方智庫報告,纔能提供最接近真相的剖析。我特彆留意瞭那些關於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章節,畢竟,德國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穩定的雇傭關係和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基礎之上,想知道當時的報告如何評估這些根基是否依然堅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視角,讓我們得以穿透媒體的喧囂,直抵德國社會治理的核心肌理。
評分從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我更關注的是這份發展報告中關於社會公平與融閤的部分。德國在接納移民和難民問題上,雖然在2014年尚未達到後來的高峰,但相關的社會摩擦和政策調整已經初露端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要看GDP的增長,更要看其內部的凝聚力。這份藍皮書是否探討瞭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對社會穩定的潛在影響?或者,它是否描繪瞭教育體係如何應對日益多元化的學生群體?我總覺得,一個國傢的真正發展水平,體現在它如何照顧最弱勢的群體。期待報告能提供一些關於社會福利體係可持續性的數據分析,畢竟,高福利模式的長期運行,需要持續的經濟增長作為支撐。如果報告能揭示齣一些早期預警信號,哪怕隻是暗示性的,那對理解德國社會未來的走嚮都將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慢鏡頭迴放”,讓我們得以細細品味那些塑造當代德國人日常生活的無形力量。
評分這份報告的學術嚴謹性,甚至超越瞭單純的政策分析層麵,它滲透著一種對“德國模式”的哲學反思。它不像某些國傢的報告那樣熱衷於描繪宏偉藍圖或口號式的自我激勵,而是用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觸來解剖自身。我特彆欣賞那種敢於指齣問題、直麵挑戰的勇氣。例如,德國製造業的升級換代固然令人矚目,但其在數字化服務領域的相對滯後性,是不是在報告中也得到瞭充分的討論?這種內省式的批判,恰恰是高質量智庫研究的標誌。它不迴避矛盾,而是將矛盾視為前進的動力和研究的對象。我設想,報告的作者們一定花費瞭大量精力去比對德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如美國、日本)在關鍵指標上的錶現,從而確定德國在當前全球格局中的準確位置。這種橫嚮對比,能讓讀者更清醒地認識到,所謂“成功”,總是有代價和局限性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