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学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3023053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是配合高等学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编写的仿真实验教材。书中以《模拟电子技术》的章节为顺序,介绍了各种仿真实验电路的搭建和仿真分析过程。全书有200多个仿真实验电路,需要者可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和机电等专业的教学辅导教材、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目录
章 半导体器件仿真实验
1.1 半导体二极管
1.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仿真实验
1.1.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仿真实验
1.2 二极管的应用
1.2.1 二极管模型
1.2.2 二极管整流电路
1.2.3 限幅电路
1.2.4 开关电路
1.3 特殊二极管的应用
1.3.1 稳压二极管的应用
1.3.2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
1.3.3 光电耦合器
1.4 半导体三极管
1.4.1 三极管内部电流分配关系
1.4.2 三极管共射极输入特性测试
1.4.3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1.5 场效应晶体管
1.5.1 结型场效应管基本特性的测试
1.5.2 mosfet的基本特性测试
练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
2.1 放大电路的直流与交流工作状态
2.1.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1.2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波形图
2.2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2.2.1 静态工作点的正确设置
2.2.2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3 分压式负反馈电路
2.3.1 分压式负反馈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3.2 分压式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2.3.3 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和电压放大倍数的关系
2.4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2.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参数测量
2.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1 结型场效应管自偏压放大电路
2.5.2 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2.5.3 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分压式放大电路
2.5.4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放大器
2.5.5 共漏极场效应管放大器
练习题
第3章 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仿真实验
3.1 低通电路和高通电路
3.1.1 一阶rc低通电路
3.1.2 一阶rc高通电路
3.2 影响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因素
3.2.1 影响放大电路低频特性的因素
3.2.2 影响放大器高频特性的因素
3.3 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3.1 多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3.3.2 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3.3.3 三极管参数的修改
练习题
第4章 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
4.1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4.1.1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4.1.2 射极输出器作功率放大
4.2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4.2.1 乙类单管射极输出功放电路
4.2.2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4.3.1 甲乙类ocl功放电路
4.3.2 复合管ocl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4.3.3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4.3.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tda2030
练习题
第5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5.1 电流源电路
5.1.1 镜像电流源
5.1.2 比例电流源
5.1.3 微电流源
5.1.4 改进型电流源
5.1.5 威尔逊电流源
5.1.6 多路电流源
5.2 差分式放大电路
5.2.1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5.2.2 差分放大器输入电压为零时的情况
5.2.3 差分放大器的差模特性
5.2.4 差分放大器的共模特性
5.2.5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5.2.6 差模放大倍数的测量
5.2.7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rl=∞)
5.2.8 单端输入差动放大器
5.2.9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电阻
练习题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分类及判断
6.1.1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6.1.2 电流串联负反馈
6.1.3 电流并联负反馈
6.1.4 电压串联负反馈
6.1.5 电压并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6.2.1 提高放大器增益的稳定性
6.2.2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6.2.3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6.2.4 负反馈能够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
6.2.5 减小非线性失真
6.3 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仿真测试
6.3.1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6.3.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6.3.3 电压并联负反馈
6.3.4 电流并联负反馈
练习题
第7章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7.1 运算电路的三种输入方式
7.1.1 反相输入放大电路
7.1.2 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7.1.3 减法运算电路
7.1.4 加法运算电路
7.2 积分和微分电路
7.2.1 积分电路
7.2.2 微分电路
7.3 对数和指数电路
7.3.1 对数放大器电路
7.3.2 指数运算电路
7.4 模拟乘法器典型应用电路
7.4.1 乘法和平方运算电路
7.4.2 除法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电路
7.4.3 正弦波倍频
7.5 集成运算放大器交流放大电路
7.5.1 反相交流放大器
7.5.2 同相交流放大器
练习题
第8章 信号处理电路
8.1 有源滤波器
8.1.1 一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8.1.2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8.1.3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8.1.4 有源带通滤波电路
8.1.5 双t带阻滤波器
8.1.6 三阶和四阶低通滤波器
8.2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8.3 信号变换电路
8.3.1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8.3.2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8.3.3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8.3.4 精密整流电路
8.4 运算放大器与受控源
8.4.1 受控源
8.4.2 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受控电源
练习题
第9章 波形发生器电路
9.1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9.1.1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9.1.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9.1.3 rc双t正弦波振荡电路
9.1.4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器
9.2 lc正弦波振荡器
9.2.1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9.2.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9.2.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9.2.4 克拉泼振荡器
9.2.5 西勒振荡器
9.3 非正弦波振荡器
9.3.1 方波产生电路
9.3.2 三角波发生器
9.3.3 占空比可调的方波、锯齿波发生器
练习题
0章 直流电源
10.1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10.1.1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10.1.2 变压器带中心抽头的单相全波整流滤波电路
10.1.3 桥式整流电路
10.1.4 倍压整流电路
10.2 并联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10.2.1 硅稳压二极管并联稳压电源
10.2.2 串联型稳压电源
10.3 线性集成稳压器
10.3.1 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10.3.2 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
10.3.3 扩大输出电流的稳压电路
练习题
1章 常用仿真分析法
11.1 仿真分析步骤
11.1.1 创建电路原理图,设置显示节点编号
11.1.2 选择分析类型
11.1.3 仿真分析参数设置
11.1.4 分析结果显示
11.2 直流工作点分析
11.3 交流分析
11.4 瞬态分析
11.5 傅里叶分析
11.6 传递函数分析
11.7 直流扫描分析
11.8 参数扫描分析
11.9 温度扫描分析
练习题
2章 multisim 10虚拟仪器的使用
12.1 数字万用表
12.1.1 连接
12.1.2 面板操作
12.1.3 操作实例
12.2 函数信号发生器
12.2.1 连接
12.2.2 面板操作
12.3 双通道示波器
12.3.1 连接
12.3.2 面板操作
12.3.3 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12.4 四通道示波器
12.4.1 连接
12.4.2 面板操作
12.5 功率表
12.5.1 连接
12.5.2 面板操作
12.6 iv分析仪
12.6.1 连接
12.6.2 面板操作
12.7 电流探针
12.7.1 连接
12.7.2 电流探针的操作
12.8 测量探针
12.8.1 连接
12.8.2 测量探针的设置
12.9 电压表和电流表
12.9.1 电压表的连接
12.9.2 电压表面板操作
12.9.3 电流表的连接
12.9.4 电流表面板操作
12.10 失真分析仪
12.10.1 连接
12.10.2 面板操作
12.11 波特图示仪
12.11.1 连接
12.11.2 面板操作
12.12 频率计
12.12.1 连接
12.12.2 面板操作
练习题
附录a multisim 10的基本操作
a.1 ni multisim 10的用户界面及设置
a.1.1 ni multisim 10的启动
a.1.2 ni multisim 10基本界面简介
a.1.3 ni multisim 10基本界面的定制
a.2 multisim 10元器件库及其元器件
a.2.1 multisim 10的元器件库
a.2.2 元器件的查找
a.2.3 使用虚拟元器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规划教材”,想着至少不会错得离谱。结果,它真的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比如,在讲解三极管的各种工作状态时,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几个公式和条件,而是通过精妙的仿真实验,让你亲眼看到不同偏置下三极管的电流电压曲线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对应着不同的工作模式。这种直观的感受,比我在其他地方死记硬背的“饱和区”、“放大区”要深刻得多。而且,书中的实验不仅局限于原理验证,它还引入了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的考虑,比如在讲解滤波电路时,它会给出不同噪声信号的仿真图,然后展示滤波器如何有效地去除这些噪声,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实际中的音响设备、通信系统等,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让我特别受用的是,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电路时,会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功能模块,然后逐个讲解每个模块的作用和仿真方法,最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这种“分而治之”的学习方法,对于我这种容易被复杂电路吓倒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预期结果、实际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预判问题,并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教材,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解决工程问题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一直认为模拟电路是属于“老古董”的技术,现在看来,它依然是电子信息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仿真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所见即所得”。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放大特性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一堆公式,而是通过仿真,让你看到信号是如何被放大的,以及在不同偏置下的放大效果有什么区别。这种直观的演示,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我特别受用的是,书中的仿真实验不仅验证了基本原理,还引入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电路,例如简单的音频放大器、滤波器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路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部分非常详细,它会解释出现这些结果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不仅仅是停留在“会操作”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模拟电子技术的魅力,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意料了,我一直以为模拟电子技术这类教材都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堆砌,充满了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要不就是对着电路图望洋兴叹。但拿到这本《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之后,我简直像发现了一个宝藏。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吸引人,图文并茂,而且图片清晰度很高,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模糊不清,让人费力辨认。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那样,一上来就扔一堆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直观的实验现象入手,比如讲解放大电路时,它会先展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的仿真结果,让你看到信号是如何被放大的,然后再深入讲解背后的原理。这种“先看结果,再究原理”的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感觉豁然开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书中的实验设计也非常贴合实际应用,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很多例子都能在我接触到的电子产品中找到影子,这让我学习的动力更足了,也更能体会到模拟电子技术的实用价值。而且,书中关于仿真软件的使用指导也非常详尽,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很清楚, even 那些对电脑操作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上手。我特别喜欢它讲解仿真软件操作的部分,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在某个地方设置某个参数,以及参数的变化会对电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深入的解析比简单的“照着做”要有用得多,能够帮助我理解仿真软件背后的逻辑,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操作层面”。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评分我之前对模拟电子技术一直都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的领域,离我的实际应用很远。然而,这本《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仿真实验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眼见为实”。比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一堆公式,而是通过仿真,让你看到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增益是如何变化的,并且直观地展示出“通带”和“阻带”的概念。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的实验设计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很多实验都来自于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讲解滤波器时,它会给出不同类型信号的仿真,并让你设计出能够有效滤除特定噪声的滤波器,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实际通信设备中的信号处理。我特别喜欢它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部分,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不仅仅是停留在“照着做”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模拟电子技术的魅力,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评分我之前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很多理论知识虽然能勉强记住,但一旦涉及到实际电路设计,就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书中的仿真实验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工程应用,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实验时,都会先给出清晰的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你完成仿真。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验结束后,还会对仿真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给出相关的讨论和思考题。这让我不仅仅是完成了实验,更是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自己去思考如何优化电路。例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时,它会通过仿真演示如何搭建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等,并且详细解释每种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它让我摆脱了对模拟电路的恐惧,并且开始享受学习和实践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对模拟电子技术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是一个充满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的领域,很难理解。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它不仅仅是给出曲线图,而是通过仿真,让你看到电流是如何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能够直观地看到“导通电压”的概念。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让我特别受用的是,书中引入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并且对每一个实验都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分析。这让我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RC滤波器时,它会让你通过仿真来观察不同频率的信号是如何被衰减的,并且能够自己去调整RC的参数,看看滤波效果的变化。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探索模拟电子技术的奥秘。它让我摆脱了对模拟电路的恐惧,并且开始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真的非常适合我这种动手能力和理论功底都一般般的人。我以前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最头疼的就是书本上的理论讲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它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每一章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都会紧接着给出相应的仿真实验,而且实验的步骤非常清晰,即使是新手也能跟着做。让我特别满意的是,书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非常到位,它不会只是简单地说“这个实验验证了这个理论”,而是会深入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例如,在讲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失真等参数的影响,并通过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这种细致的讲解,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负反馈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学过”的层面。而且,这本书的实验设计也很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让你去验证书本上的结论,还会引导你去思考如何优化电路,如何应对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在设计滤波器时,它会让你尝试调整不同的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找到最优的滤波效果。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比被动接受知识要有趣得多,也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我真的觉得,这本书让我摆脱了“看懂了但做不会”的窘境,让我能够真正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精髓。
评分我之前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总是感觉书本上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脱节。然而,这本《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仿真实验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亲手实践”。例如,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时,它不仅仅是给出各种电路图和公式,而是通过仿真,让你看到这些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并且能够直观地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的实验设计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很多实验都来自于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讲解低通滤波器时,它会让你设计出能够滤除高频噪声的滤波器,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实际的音频设备。我特别喜欢它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部分,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不仅仅是停留在“会操作”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模拟电子技术的魅力,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模拟电子技术的教材太多了,质量也参差不齐。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这类教材的认知。它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可视化”学习方式。很多教材在讲解抽象的半导体器件特性时,往往会给出一些复杂的伏安特性曲线,让人难以理解。而这本书通过仿真软件,能够非常生动地展示出这些曲线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不同工作点下的器件行为。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时,它会让你看到电流是如何随着电压的升高而急剧增大的,并且还能清晰地看到“导通电压”这个概念是如何在仿真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直观的演示,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形象得多,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且,这本书在讲解复杂电路时,会非常有条理地将电路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功能单元,然后分别进行仿真和分析。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让我在面对复杂的模拟电路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仿真实验时,都会给出详细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这种全方位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少走弯路。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探索模拟电子技术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实实在在的。我之前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很多理论知识虽然能勉强记住,但一旦涉及到实际电路设计,就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书中的仿真实验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工程应用,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实验时,都会先给出清晰的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你完成仿真。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验结束后,还会对仿真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给出相关的讨论和思考题。这让我不仅仅是完成了实验,更是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自己去思考如何优化电路。例如,在讲解RC耦合电路时,它会让你观察不同频率信号通过耦合电路后的变化,并且理解耦合电路在交流信号传输中的作用。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它让我摆脱了对模拟电路的恐惧,并且开始享受学习和实践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