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 and other ancient homes | 作者 | 【英】乔纳森霍宁著 |
| 定价 | 18.00元 | 出版社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792907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24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对住所的需求是人类*基本的需求。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简易住所的建造方法和历史渊源,并列有专门章节介绍主要的木制和支柱结构的构造特点、相关的文化内涵和建造者的宇宙观,同时阐述了房屋建造与气候和实用功能相适应的各种情况。书中作者以丰富的绘图形式详尽展示了从游牧民族的圆顶房屋到定居人群喜爱的长方形住所的渐进与嬗变。 |
| 作者简介 | |
| 乔纳森?霍宁:任教于伦敦王子传统艺术学院,讲授几何学,目前与妻子儿女居住在英格兰的德文郡。 译者:杨群,曾翻译英国《彩色童话全集》《城堡镇的蓝猫》。 |
| 目录 | |
| 目录: 001 / 引言 002 / 初的形式 004 / 张力覆盖层 006 / 黑帐篷 008 / 更多黑帐篷 010 / 简易弯顶棚屋 012 / 弯顶大棚屋 014 / 编织与圆锥 016 / 圆锥形帐篷 018 / 更多圆锥形帐篷 020 / “卡特”帐篷 022 / 毡房 024 / 更多毡房 026 / 亚栏架和考拉码杜帐篷 028 / 地窖和洞穴房 030 / 小木屋 032 / 泥盖木屋 034 / 竹屋 036 / 高级竹邑 038 / 弧形木构架建筑 040 / 方形木构架房屋 042 / 土坯房 044 / 稻草房 046 / 冰屋 048 / 短程线球顶建筑 050 / 更复杂的球顶建筑 052 / 方位和象征 054 / 外墙及后的修整 056/ 附录—部分圆顶 |
| 编辑推荐 | |
| 如何建造毡房? 贝多因人的帐篷是怎么建的? “卡特”帐篷、泥盖木屋怎么建? 住在冰屋里面怎么保暖? 本书会告诉你这些人类历史上各地各民族人民在建筑方面的杰作和发现,更有丰富有趣的手绘插画展示了这些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巧妙工艺。 本系列图书获得年度科学时报科普好书奖,并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署为青少年推荐的100本好书奖。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的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朴素而又精致的韵味,那种温暖的触感,仿佛能瞬间把我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帐篷、蒂皮和圆顶房屋的详细描绘。它们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我常常会想象,在广袤的草原上,那些圆锥形的蒂皮是如何在星空下安然伫立,承载着游牧民族的智慧与坚韧;又或是,在寒冷的冬季,那些坚固的圆顶结构又是如何巧妙地抵御严寒,成为人们温暖的港湾。书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搭建的过程、内部空间的布局,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巧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这些建筑形式的敬意,那种对自然材料的尊重,对可持续性的追求,以及对简约美学的深刻理解,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即便我不是建筑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力,仿佛每一个结构都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存、适应与传承的故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原来,家不一定需要钢筋水泥,不一定需要繁复的装饰,真正的美,往往就藏在最纯粹、最本质的结构之中。
评分《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理论,但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现了建筑最本质的美。我对于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帐篷、蒂皮和圆顶房屋的介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穿越时空,去探索那些古老而又迷人的建筑形式。我会被那些关于结构设计的细节所深深吸引,比如,圆顶房屋是如何巧妙地分散重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消耗,这些都让我对人类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那些简易的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正是因为它们顺应了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共处。它让我反思,在现代建筑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那些最原始、最可持续的建筑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形式情有独钟,而《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帐篷、蒂皮、圆顶房屋的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简易建筑如何演变和发展的梳理。从亚洲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到北美原住民的智慧结晶,再到现代人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新发现,作者用一种极其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这些分散的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生动而完整的画卷。我会被那些关于材料选择的细节所吸引,比如如何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来搭建房屋,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舒适的温度,这些都让我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书中的图片也是极具震撼力的,每一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无论是宏伟的自然风光,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内部场景,都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能闻到篝火的烟味,感受到微风的拂过。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看建筑,更是在感受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它让我开始思考,在当今这个过度建造和过度消费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那些最基本的、最可持续的生存之道。
评分当我拿到《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所传达的那种宁静和力量所吸引。书的装帧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感,纸张的质感,色彩的搭配,都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我一直对那些超越时代、跨越地域的建筑形式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它不只是在展示帐篷、蒂皮、圆顶房屋的外观,更是在深入挖掘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哲学理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族群如何因地制宜,用最简单的材料创造出最适宜居住的空间的描述。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听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些空间里的生活声响,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不拔。书中的图文并茂,让每一个建筑都栩栩如生,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是动态的生活场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极简”并非是匮乏,而是一种对本质的追求,一种对生命力的尊重。它教会了我,在喧嚣的世界里,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如何在简单的结构中发现不朽的美。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唤醒我对建筑最初好奇心的书。在翻阅《极简极美:在建筑的结构里感知历史与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对世界充满疑问的少年时代,那个总喜欢拆解玩具、观察自然形态的自己。书中对于帐篷、蒂皮、圆顶房屋的介绍,并非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审美的视角。我惊叹于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结构原理,用如此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比如,书中关于圆顶房屋如何利用几何学原理达到最大的空间效率和结构稳定性,这一点让我大开眼界。我常常会对照着书中的插图,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建筑的轮廓,想象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建筑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些简易的建筑,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们深刻地理解了当地的气候、地形和资源,并且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方式加以利用。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智慧,一种与大地母亲共生的哲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打开了,对“家”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宽广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