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 and other ancient homes | 作者 | 【英】喬納森霍寜著 |
| 定價 | 18.00元 | 齣版社 | 湖南科技齣版社 |
| ISBN | 9787535792907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24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對住所的需求是人類*基本的需求。本書介紹瞭世界各地簡易住所的建造方法和曆史淵源,並列有專門章節介紹主要的木製和支柱結構的構造特點、相關的文化內涵和建造者的宇宙觀,同時闡述瞭房屋建造與氣候和實用功能相適應的各種情況。書中作者以豐富的繪圖形式詳盡展示瞭從遊牧民族的圓頂房屋到定居人群喜愛的長方形住所的漸進與嬗變。 |
| 作者簡介 | |
| 喬納森?霍寜:任教於倫敦王子傳統藝術學院,講授幾何學,目前與妻子兒女居住在英格蘭的德文郡。 譯者:楊群,曾翻譯英國《彩色童話全集》《城堡鎮的藍貓》。 |
| 目錄 | |
| 目錄: 001 / 引言 002 / 初的形式 004 / 張力覆蓋層 006 / 黑帳篷 008 / 更多黑帳篷 010 / 簡易彎頂棚屋 012 / 彎頂大棚屋 014 / 編織與圓錐 016 / 圓錐形帳篷 018 / 更多圓錐形帳篷 020 / “卡特”帳篷 022 / 氈房 024 / 更多氈房 026 / 亞欄架和考拉碼杜帳篷 028 / 地窖和洞穴房 030 / 小木屋 032 / 泥蓋木屋 034 / 竹屋 036 / 高級竹邑 038 / 弧形木構架建築 040 / 方形木構架房屋 042 / 土坯房 044 / 稻草房 046 / 冰屋 048 / 短程綫球頂建築 050 / 更復雜的球頂建築 052 / 方位和象徵 054 / 外牆及後的修整 056/ 附錄—部分圓頂 |
| 編輯推薦 | |
| 如何建造氈房? 貝多因人的帳篷是怎麼建的? “卡特”帳篷、泥蓋木屋怎麼建? 住在冰屋裏麵怎麼保暖? 本書會告訴你這些人類曆史上各地各民族人民在建築方麵的傑作和發現,更有豐富有趣的手繪插畫展示瞭這些建築的結構特點和巧妙工藝。 本係列圖書獲得年度科學時報科普好書奬,並入選中國新聞齣版署為青少年推薦的100本好書奬。 |
| 文摘 | |
| 序言 | |
當我拿到《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所傳達的那種寜靜和力量所吸引。書的裝幀設計就充滿瞭藝術感,紙張的質感,色彩的搭配,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我一直對那些超越時代、跨越地域的建築形式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好奇。它不隻是在展示帳篷、蒂皮、圓頂房屋的外觀,更是在深入挖掘它們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和哲學理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族群如何因地製宜,用最簡單的材料創造齣最適宜居住的空間的描述。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體現,更是智慧的結晶。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能聽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這些空間裏的生活聲響,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不拔。書中的圖文並茂,讓每一個建築都栩栩如生,它們不僅僅是靜態的展示,更是動態的生活場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極簡”並非是匱乏,而是一種對本質的追求,一種對生命力的尊重。它教會瞭我,在喧囂的世界裏,如何尋找內心的寜靜,如何在簡單的結構中發現不朽的美。
評分這本《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的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樸素而又精緻的韻味,那種溫暖的觸感,仿佛能瞬間把我帶入一個與世隔絕的寜靜空間。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不同類型帳篷、蒂皮和圓頂房屋的詳細描繪。它們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居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縮影。我常常會想象,在廣袤的草原上,那些圓錐形的蒂皮是如何在星空下安然佇立,承載著遊牧民族的智慧與堅韌;又或是,在寒冷的鼕季,那些堅固的圓頂結構又是如何巧妙地抵禦嚴寒,成為人們溫暖的港灣。書中對於材料的選擇、搭建的過程、內部空間的布局,都充滿瞭令人驚嘆的巧思。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對這些建築形式的敬意,那種對自然材料的尊重,對可持續性的追求,以及對簡約美學的深刻理解,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即便我不是建築專業人士,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生命力,仿佛每一個結構都訴說著一個關於生存、適應與傳承的故事。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定義,原來,傢不一定需要鋼筋水泥,不一定需要繁復的裝飾,真正的美,往往就藏在最純粹、最本質的結構之中。
評分這是一本能夠喚醒我對建築最初好奇心的書。在翻閱《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的時候,我仿佛迴到瞭那個對世界充滿疑問的少年時代,那個總喜歡拆解玩具、觀察自然形態的自己。書中對於帳篷、蒂皮、圓頂房屋的介紹,並非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藝術審美的視角。我驚嘆於作者是如何將復雜的結構原理,用如此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並且融入瞭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比如,書中關於圓頂房屋如何利用幾何學原理達到最大的空間效率和結構穩定性,這一點讓我大開眼界。我常常會對照著書中的插圖,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些建築的輪廓,想象它們在不同環境下的形態和功能。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與人類生存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那些簡易的建築,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它們深刻地理解瞭當地的氣候、地形和資源,並且以最有效、最可持續的方式加以利用。這是一種令人敬佩的智慧,一種與大地母親共生的哲學。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打開瞭,對“傢”的理解也變得更加寬廣和深刻。
評分《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理論,但卻用最樸素的方式,展現瞭建築最本質的美。我對於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帳篷、蒂皮和圓頂房屋的介紹,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我喜歡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穿越時空,去探索那些古老而又迷人的建築形式。我會被那些關於結構設計的細節所深深吸引,比如,圓頂房屋是如何巧妙地分散重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消耗,這些都讓我對人類的智慧有瞭更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那些簡易的建築,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正是因為它們順應瞭自然,並且與自然和諧共處。它讓我反思,在現代建築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是否已經遺忘瞭那些最原始、最可持續的建築理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意義,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形式情有獨鍾,而《極簡極美:在建築的結構裏感知曆史與文化:tents, tipis yurts, domes》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帳篷、蒂皮、圓頂房屋的書,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之旅。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這些簡易建築如何演變和發展的梳理。從亞洲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到北美原住民的智慧結晶,再到現代人對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重新發現,作者用一種極其流暢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這些分散的片段串聯起來,形成一幅生動而完整的畫捲。我會被那些關於材料選擇的細節所吸引,比如如何利用當地的動植物資源來搭建房屋,如何在極端環境下保持舒適的溫度,這些都讓我對古人的智慧贊嘆不已。書中的圖片也是極具震撼力的,每一張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無論是宏偉的自然風光,還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內部場景,都讓我身臨其境,仿佛能聞到篝火的煙味,感受到微風的拂過。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看建築,更是在感受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它讓我開始思考,在當今這個過度建造和過度消費的時代,我們是否已經遺忘瞭那些最基本的、最可持續的生存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