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华乐大典 扬琴卷 乐曲篇 下 |
| 作 者: |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
| 定价: | 118.00 |
| ISBN号: | 9787552311280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开本: | 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11-1 |
| 印刷日期: | 2016-1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作品卷则从近百年来所见的千余首扬琴作品中遴选出九十多首经典传统曲目与创作曲目,既涵盖了中国扬琴五大流派(东北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广东扬琴与新疆扬琴)的传统代表作,也收录了当代扬琴音乐家们的创造改编作品。 |
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学习专业乐谱最大的障碍往往在于对传统演奏习惯和特殊记号的不熟悉。这本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像一些国际化的乐谱那样,过度依赖标准的西文术语,而是大量采用了民族管弦乐体系中约定俗成的中文术语和符号,比如对不同“竹位”和“力度变化”的精细描绘。这些标注对于习惯了本土教学体系的乐手来说,简直是如沐春风,极大地降低了初次接触这些高难度曲目的心理门槛。我花了几天时间对比了其中几首曲子与其他版本的记谱差异,发现这里的版本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专家组审校和统一的,确保了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为规范华乐演奏标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普及和传承方面,功德无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机构——上海音乐出版社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联合出品,本身就给这本书盖上了“权威”的印章。然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曲目选择上的平衡感。一方面,它收录了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意义的经典作品,确保了传统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它也大胆地纳入了一些近些年涌现出的、充满现代创作思维的作品。这种古今交融的编排,使得整本乐曲集充满了生命力和前瞻性。它不是一份躺在历史尘埃中的古董,而是一本充满活力的、指导未来创作和演奏方向的指南。当我翻到末尾,看到那些近现代作品的简短介绍时,我仿佛看到了扬琴艺术正在不断地向外探索、吸收和融合的勃勃生机,这让我对未来华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古典的卷轴式设计,搭配上典雅的墨黑色调,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那种深沉而庄重的音乐氛围之中。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而富有韧性,翻阅起来手感极佳,不像有些乐谱书那么容易磨损。虽然是乐曲篇,但内页的排版却丝毫不显拥挤,曲谱的清晰度和标注的规范性都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特别是对于扬琴这种技巧要求较高的乐器来说,细致入微的指法和力度标记简直就是演奏者的福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首难度较大的曲目,那些快速的轮竹和复杂的装饰音,在清晰的乐谱上显得井井有条,让人充满了挑战的欲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和出版方对于弘扬民族音乐的敬畏之心,绝对不是随便应付的产物。光是看着这本实体书,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文化积淀,收藏价值也相当高。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先关注的是它在理论深度上的表现,毕竟“大典”二字分量不轻。然而,当我深入到乐曲篇的阅读中时,才发现其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曲谱的堆砌,而是通过精选的曲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扬琴技术发展脉络。每一首曲子后面通常会附带一小段关于其历史背景、创作意图或者特定演奏风格的简要说明,尽管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巨大。例如,在探讨某首曲子如何运用扬琴的“推音”技法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长篇的理论分析,而是巧妙地将理论融入到乐曲的实践要求中,让学习者在演奏中自然而然地领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比生硬的说教高明得多,让人感觉不是在学习一堆死板的音符,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深入挖掘扬琴传统演奏技巧的资料,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教材实在满足不了我的需求。这套《华乐大典·扬琴卷》的“乐曲篇 下”部分,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收录的曲目并非那种耳熟能详的普及曲,而是更偏向于学术研究和高阶演奏的深度作品。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包含了几首近现代扬琴演奏家改编或创作的,极具地方特色和技术挑战性的作品。这些曲目不仅考验演奏者的基本功,更考验对中国地域音乐文化的理解深度。我尝试着弹奏了其中一首带有强烈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乐曲,那复杂的节奏型和独特的音色处理,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律动”二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密的音乐档案,记录了扬琴艺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探索与成就,对于想突破瓶颈的演奏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武功秘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