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放大镜: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
定价:32.00元
作者:李耀俊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71138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好莱坞、奥斯卡、卡梅隆、斯皮尔伯格、李安、张艺谋、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卧虎藏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没错,它们和他们都和人类近百年来*的艺术创造息息相关,它的魅力无人能挡、让人如痴如醉——它就是电影。 ★2010年《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谈到电影中的科学时相当愤慨:“所有的科学技术都臣服在好莱坞脚下——电影通常都是在歪曲科学本身。龙卷风、火山、太空飞船、病毒等,服从的都是好莱坞的规则,而不是牛顿和达尔文的规则。” 集体防,全民找穿帮! 玩科学,看电影,认真你就输了!《科学恶作剧: 来自哈佛的搞笑诺贝尔奖1991-2000》 《科学恶作剧: 来自哈佛的搞笑诺贝尔奖2001-2011》
内容提要
★1889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影留影机,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后轰动美国。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的活动电影机,具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主要功能。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一个咖啡馆里,公映他们摄制的《火车到站》等12部影片,标志着现代电影艺术的诞生。
★电影中的科学知识必须准确吗?电影里异想天开的场景经得起科学理论的检验吗?那些没有专业科学知识背景的普通观众,欣赏这些充满科学错误的电影场景,当然大呼过瘾。
长剑相对的江湖风云、胆战心惊的对决、风声鹤唳的间谍过招、山崩地裂的末日灾难、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
本书将与你手持科学放大镜,拨云见日,做一名酷炫犀利的电影纠客!
寻找荧幕中的穿帮镜头,解构剧本里的诡秘情节,还原镜头背后的科学真相,挖掘电影场景中的伪科学。
目录
第1章
动作片
《财神客栈》(2011年,中国香港)
《赶尽杀绝》(2007年,美国)
《功夫》(2004年,中国香港)
《虎胆龙威》(1990年,美国)
《加勒比海盗2》(2006年,美国)
《墨攻》(2006年,中国)
《枪王》(2000年,中国香港)
《杀死比尔1》(2003年,美国)
《石破天惊》(1996年,美国)
《卧虎藏龙》(2000年,中国)
《令》(2008年,美国)
《武林外传》(2011年,中国)
《武侠》(2011年,中国香港)
《中华赌侠》(2000年,中国香港)
《蒸发密令》(1996年,美国)
《全城戒备》(2010年,中国香港)
第2章
间谍片
《金手指》(1964年,美国)
《霹雳弹》(1965年,美国)
《你死我活》(1973年,美国)
《大破太空城》(1979年,美国)
《黄金眼》(1995年,美国)
《黑日危机》(1999年,美国)
《择日再死》(2002年,美国)
《皇家赌场》(2007年,美国)
第3章
片
《变脸》(1997年,美国)
《刺杀戴高乐》(1973年,美国)
《超级战警》(1993年,美国)
《谍影重重1》(2002年,美国)
《谍影重重2》(2004年,美国)
《谍中谍2》(2000年,美国)
《风声》(2009年,中国)
《火线危机》(2001年,美国)
《极限特工》(2002年,美国)
《剑鱼行动》(2001年,美国)
《惊唇劫》(1997年,美国)
《末世纪暴潮》(1995年,美国)
《全民公敌》(1998年,美国)
《生死谍变》(1999年,韩国)
《生死时速》(1994年,美国)
《偷天陷阱》(1999年,美国)
《头号犯》(1997年,美国)
《纵横四海》(1991年,中国香港)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美国)
第4章灾难片
《10.5级大地震》(2004年,美国)
《2012》(2009年,美国)
《垂直极限》(2000年,美国)
《地心毁灭》(2003年,美国)
《九霄惊魂》(1990年,美国)
《绝望真相》(2006年,美国)
《哥斯拉》(1998年,美国)
《海上钢琴师》(1998年,意大利)
《后天》(2004年,美国)
《火星任务》(2000年,美国)
《龙卷风》(1996年,美国)
《洛杉矶之战》(2011年,美国)
《世界末日》(1998年,美国)
《太阳浩劫》(2007年,英国)
《泰坦尼克号》(1997年,美国)
《天地大冲撞》(1998年,美国)
《先知》(2009年,美国)
《侏罗纪公园》(1993年,美国)
《活火熔城》(1997年,美国)
第5章
科幻片
《X战警》系列(2000—2009年,美国)
《阿凡达》(2009年,美国)
《蝙蝠侠》系列(1989—2012年,美国)
《变形金刚》(2011年,美国)
《超人归来》(2006年,美国)
《盗梦空间》(2010年,美国)
《地球停转之日》(2008年,美国)
《男爵》(2008年,美国)
《非常特务》(1995年,美国)
《钢铁侠》(2010年,美国)
《哈利波特》(2001—2011年,美国)
《黑洞表面》(1997年,美国)
《黑客帝国》(1999年,美国)
《火星人玩转地球》(1996年,美国)
《记忆裂痕》(2003年,美国)
《决战猩球》(2001年,美国)
《绿灯侠》(2011年,美国)
《魔鬼复制人》(2000年,美国)
《魔鬼总动员》(1990年,美国)
《千钧一发》(1997年,美国)
《少数派报告》(2002年,美国)
《绿巨人》(2003年,美国)
《神奇四侠》(2005年,美国)
《时间机器》(2002年,美国)
《时空骇客》(2008年,美国)
《逃出克隆岛》(2005年,美国)
《天荒情未了》(1992年,美国)
《透明人》(2000年,美国)
《未来水世界》(1995年,美国)
《我的机器人女友》(2008年,韩国)
《星际迷航》(2009年,美国)
《蜘蛛侠》(2002年,美国)
《未来战警》(2009年,美国)
《我——机器人》(2004年,美国)
《超胆侠》(2003年,美国)
第6章
恐怖片
《八脚怪》(2002年,美国)
《独立日》(1996年,美国)
《老男孩》(2003年,韩国)
《航班蛇患》(2006年,美国)
《惊变28天》(2002年,英国)
《灭顶之灾》(2008年,美国)
《灭鼠大战》(2002年,美国)
《倩女幽魂》(2011年,中国香港)
《人类之子》(2006年,美国)
《杂交》(2009年,美国)
《尸骨无存》(2002年,美国)
《世界大战》(2005年,美国)
《天外来菌》(2008年,美国)
《我是传奇》(2007年,美国)
《暮光之城》(2011年,美国)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006年,美国)
《12只猴子》(1995年,美国)
《末日侵袭》(2008年,美国)
《生化危机》(2002年,美国)
《活埋》(2010年,西班牙)
第7章
喜剧片
《阿呆与阿瓜》(1994年,美国)
《飞天法宝》(1997年,美国)
《寄居大侠》(1997年,英国)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印度)
《双食记》(2008年,中国)
《飞越长生》(1992年,美国)
《空军一号》(1997年,美国)
《飞屋环游记》(2009年,美国)
《大灌篮》(2007年,中国)
《八星抱喜》(2012年,中国)
《举起手来》(2005年,中国)
《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年,中国香港)
《人在囧途》(2010年,中国)
《真实的谎言》(1994年,美国)
作者介绍
李耀俊,广西民族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
博识多闻,幽默睿智。
近年来主导并参与了多个科学研究与实践项目: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大学物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CAI项目;
民族地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实证培养研究——2009年广西教育厅课题;
民族院校大学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实践——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引人入胜!“科学放大镜”这个词就让人立刻联想到那种能把细微之处放大、揭示真相的工具,而“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我一直是个科幻电影迷,常常会被那些天马行空的设定和令人目眩神迷的特效所吸引。但有时候,看完电影,心里总会留下一些疑问:那些情节真的可能发生吗?电影里描述的那些科学原理,是真实的科学,还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发明”出来的?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简直像发现了宝藏。它承诺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那些我们熟悉的银幕故事,想想就觉得刺激。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新的视角,让我不仅能享受电影带来的娱乐,还能从中汲取到货真价实的科学知识,甚至是辨别伪科学的能力。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也很清晰,中国言实出版社,9787517113898,这些都是很好的线索,让我在查找和购买时更加方便。我真的非常好奇,书中会通过哪些具体的电影案例来讲解伪科学,又会用怎样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本关于电影和科学的书,书名叫《科学放大镜: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出版方是中国言实出版社,还有9787517113898这个ISBN号。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它结合了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两个领域:电影和科学。我一直觉得,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们也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欲。但与此同时,我也经常会注意到电影里一些不合乎科学逻辑的设定,比如瞬间转移、永动机之类的。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专门用科学的放大镜去审视这些电影中的“伪科学”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有趣、易懂的方式,帮助我辨别电影中的哪些科学设定是靠谱的,哪些是纯粹的虚构,甚至是一些误导性的内容。我想,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能够用严谨的科学知识来分析,同时又会保持电影的趣味性,让我一边阅读一边回顾那些经典的电影场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且充满探索感。书名《科学放大镜: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立刻联想到电影银幕上那些令人惊叹的特效和脑洞大开的情节,然后不禁会想:这些真的能实现吗?书中提供的中国言实出版社信息和9787517113898这个书号,让我觉得它是一本经过严谨策划和出版的读物。我一直对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元素很感兴趣,但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概念过于模糊,甚至可能带有误导性。这本书似乎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承诺用“科学放大镜”的视角,去解剖那些电影中的伪科学,这听起来就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实的研究案例,用清晰的逻辑和易于理解的语言, debunk 那些不符合科学事实的设定,同时也能为我们揭示电影背后那些真正具有科学启发的亮点。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广大电影爱好者和科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叫做《科学放大镜: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的书,出版社是中国言实出版社,书号是9787517113898。书名听起来就很有趣,而且主题非常吸引我。作为一个对科学和电影都有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很想知道那些科幻大片里描绘的奇妙科技和超自然现象,有多少是基于真实的科学原理,又有多少是纯粹的艺术想象。很多时候,电影会为了戏剧冲突或视觉效果,而忽略科学的严谨性,甚至创造出一些完全不符合科学逻辑的情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人量身定做的。我非常期待它能够像一把放大镜,将电影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概念放大,然后用清晰、准确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甚至拆穿那些伪科学。我想,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电影背后的科学故事,还能提升自己辨别真伪科学的能力,避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误导。
评分最近,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名为《科学放大镜: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的书,其ISBN号为9787517113898,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引起我的好奇心了。“科学放大镜”暗示着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而“电影中的伪科学揭秘”则直接指向了我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常常会被银幕上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科技和超乎寻常的现象所吸引,但同时,我也能意识到其中一些情节可能并不符合现实世界的科学规律。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拨开电影中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迷雾,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或者辨别出其中的谬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一些我熟悉且印象深刻的电影案例,并用严谨而又生动的科学知识来一一解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对电影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提升我的科学素养,让我成为一个更明智的观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