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
定价:29.00元
作者:马涛,肖志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222793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杂粮原料涉及大麦、荞麦、燕麦、高粱、粟米、糜子等,产品包括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杂粮饮料、五谷杂粮粉、杂粮面包、膨化杂粮食品等。书中一些产品既可规模化生产,也可供爱好者业余制作。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大麦、燕麦、荞麦、高粱、糜子等一些常见杂粮的物料特性,以及杂粮饮品和调味品、杂粮粉、蒸煮类杂粮食品、焙烤类杂粮食品、膨化杂粮食品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产品配方和操作要点等。
本书可供从事杂粮食品加工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章主要杂粮作物简介1
节大麦1
一、大麦籽粒形态结构1
二、大麦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2
三、大麦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3
第二节燕麦5
一、燕麦籽粒形态结构5
二、燕麦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5
三、燕麦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6
第三节荞麦7
一、荞麦籽粒形态结构7
二、荞麦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9
三、荞麦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9
第四节粟米10
一、粟米籽粒形态结构10
二、粟米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11
三、粟米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12
第五节高粱13
一、高粱籽粒形态结构13
二、高粱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14
三、高粱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15
第六节糜子15
一、糜子籽粒形态结构15
二、糜子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16
三、糜子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17
第七节豆类杂粮18
一、豆类杂粮的营养特性18
二、豆类杂粮的物理性质与加工品质20
三、豆类杂粮的化学性质与加工品质21
第二章杂粮饮品及调味品加工23
节杂粮饮料加工23
一、杂粮饮料制作的一般工序23
二、杂粮饮料设备选型26
三、杂粮饮料加工实例31
第二节即食杂粮粥加工35
一、即食杂粮粥制作的一般工序35
二、即食杂粮粥加工设备选型36
三、即食杂粮粥加工实例39
第三节杂粮酱油加工42
一、杂粮酱油加工的一般工序43
二、杂粮酱油加工设备选型45
三、杂粮酱油加工实例50
第四节杂粮醋加工51
一、杂粮醋制作的一般工序51
二、杂粮醋加工设备选型56
三、杂粮醋加工实例62
第三章杂粮粉加工67
节杂粮粉加工工序67
一、选料67
二、清理68
三、调质72
四、炒制73
五、研磨74
第二节杂粮粉加工设备75
一、杂粮脱壳设备75
二、粉碎设备78
三、炒制设备79
四、干燥设备80
第三节杂粮粉营养配方设计81
一、营养配方设计原则82
二、营养配方平衡84
三、营养配方的核定及表示方法85
第四节杂粮粉加工实例88
一、大麦88
二、燕麦90
三、荞麦91
四、粟米93
五、高粱95
六、绿豆96
第四章蒸煮类杂粮食品加工99
节杂粮营养工程米加工99
一、杂粮营养工程米加工的基本理论99
二、杂粮营养工程米加工的一般工序99
三、杂粮营养工程米的品质调控与实例103
第二节杂粮面条加工107
一、杂粮面条加工的基本理论107
二、杂粮面条加工的一般工序108
三、杂粮面条的品质调控与实例111
第三节其他蒸煮类杂粮食品115
一、馒头类杂粮食品115
二、饼皮类杂粮食品117
三、馅料类杂粮食品120
第五章焙烤类杂粮食品加工123
节杂粮面包加工123
一、杂粮面包加工的基本理论123
二、杂粮面包加工的一般工序125
三、杂粮面包加工实例129
第二节杂粮饼干加工133
一、杂粮饼干加工的基本理论133
二、杂粮饼干加工的一般工序136
三、杂粮饼干加工实例145
第三节杂粮蛋糕加工150
一、杂粮蛋糕加工的基本理论150
二、杂粮蛋糕加工的一般工序152
三、杂粮蛋糕加工实例155
第六章膨化类杂粮食品加工158
节膨化类杂粮食品加工基本原理和过程158
一、膨化加工基本机理158
二、膨化动力的产生机制159
三、膨化加工基本操作过程160
第二节杂粮膨化设备160
一、挤压膨化机160
二、气流膨化机162
三、微波膨化设备163
四、油炸膨化设备165
第三节膨化类杂粮食品加工实例166
一、速食全谷物营养粉166
二、黑米膨化小食品167
三、速食杂粮米粥168
参考文献16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本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作为一个对健康饮食和食品制作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消费者,我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健康食品信息常常感到不知所措,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茫茫知识海洋中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我最开始是被书名中“杂粮”二字吸引,因为我一直坚信,相比精细加工的食品,保留更多营养成分的杂粮才是更健康的选择。然而,如何将这些看似朴实的杂粮变成美味又营养的食品,却是我一直以来探索的难题。这本书的章节内容,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种植杂粮,或者分析宏观的粮食市场走向,而是将焦点精准地放在了“生产技术”上,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杂粮食品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到各种加工工艺的细节,再到最终产品的成型和品质控制,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阐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不同种类杂粮特性解析的部分,比如玉米、小米、荞麦、燕麦等,它们各自的淀粉含量、蛋白质结构、膳食纤维特点等等,都被细致地分析,并且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最终的加工效果,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解答。这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杂粮食品口感好,有些则不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原理。
评分作为一名对食品科学略有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的书籍深感着迷。《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杂粮营养成分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到杂粮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比如,书中在讲解杂粮膨化食品的制作时,详细阐述了温度、压力、水分含量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淀粉糊化程度和蛋白质变性,进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膨胀率和口感。对于发酵类杂粮食品,书中更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来优化风味和营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杂粮食品质量控制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出产品,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书中关于检测方法、杂质控制、微生物污染预防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专业且具有指导意义。它让我明白了,食品生产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和深入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杂粮食品生产背后隐藏的丰富科学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食品生产技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我看来,“技术”二字通常意味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复杂专业的设备,但《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却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它更像是一本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耐心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知识,语言通俗易懂,但内容却极其扎实。书中对于杂粮食品的“生产”环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解。例如,在探讨面制品的时候,它不会仅仅告诉你加水和面,而是会详细介绍不同杂粮面粉的吸水性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和面时间、醒面温度等细节来达到最佳的面团状态。对于烘焙类食品,它更是深入剖析了杂粮在烘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杂粮的吸湿性、易焦糊性,以及如何通过配方调整和烘烤参数的优化来克服这些困难,保证最终产品的口感和外观。我特别喜欢书中列举的各种实际案例和图示,它们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比如,书中关于杂粮饼干制作的部分,就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控制糖油比例来影响饼干的酥脆度,以及不同杂粮粉添加量对饼干质地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普通食谱中很难找到的深入指导。它让我明白,制作出美味的杂粮食品,不仅仅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更是一门精细的科学和艺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制作杂粮食品的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智慧的重新认识。虽然我平时接触的食谱都是现代化的,但《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中,我却看到了许多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创新。书中在介绍一些传统的杂粮加工方法时,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比如利用自然发酵来制作酸面团,或者通过物理碾磨来提取杂粮的精华。这些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食品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将这些传统方法仅仅作为历史遗迹来展示,而是将其与现代的生产技术相结合,教我们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的食品生产中,并加以优化和提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地区特色杂粮食品制作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杂粮食品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身边最朴实的食材,经过科学合理的加工,也能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食物的哲学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食物与健康、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杂粮食品制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探索欲。
评分我一直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敏感,尤其是在接触了各种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报道之后,更是对市面上那些过度加工的食品充满了担忧。《杂粮食品生产实用技术》这本书,恰恰迎合了我对“天然”、“健康”食品的追求。书中在介绍杂粮食品的生产工艺时,非常强调“少添加”和“原味保留”的理念。它并没有鼓吹使用各种化学助剂来改善口感或延长保质期,而是着重于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掌握食材特性来达到最佳的食品品质。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在阐述各种加工方法时,常常会提及如何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达到所需的效果,比如利用某些杂粮的天然粘合性来制作素食汉堡,或者通过特定的发酵工艺来提升杂粮面包的风味和消化性。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如何进行杂粮的储存和保鲜,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来减少营养流失,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喜欢自己动手制作食品的家庭主妇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了。它让我了解到,即使是简单的杂粮,通过科学的生产技术,也能制作出既美味又健康的食品,而且不需要依赖那些我一直担心的添加剂。这本书让我对“纯粹”的食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增强了我自己在家制作健康食品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