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
定價:192.00元
作者:馬得泉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2-01
ISBN:97871090610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當代中國論述西藏大麥遺傳資源方麵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一部專著,中國特色。全書共六章。西藏大麥生産與生態區劃;通過對西藏栽培大麥和近緣野生大麥遺傳資源進行瞭多學科鑒定、評價和利用,認為西藏是世界上大麥多樣性中心之一;詳述瞭西藏栽培大麥和近緣野生大麥分類,其變種數之多、變種類型之豐富為世界之;論述瞭西藏栽培大麥的起源和進化;對青藏高原是世界栽培大麥起源中心之一,亦是中國栽培大麥初生基因中心作瞭科學的論證。
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科學性和實用性強,可供作物遺傳資源、遺傳與育種等專業技術人員及有關農業和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對青藏高原地區科教興和發展大麥生産具有重要實踐價值。為便於國際間的交流與閤作,本書還編製瞭可對照使用的英文目錄,每一章後邊加瞭英文摘要,為外籍學者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西藏大麥的窗口。
目錄
章 西藏大麥生産與生態區劃
節 大麥生産
第二節 生態區劃
第二章 西藏栽培大麥遺傳資源
節 概況
第二節 多樣性
第三節 評價與利用
第三章 西藏野生大麥遺傳資源
節 多年生野生在麥
第二節 近緣野生大麥
第三節 近緣野生大麥的遺傳多樣性
第四節 評價與利用
第五節 遺傳分析
第四章 西藏栽培大麥分類
節 分類係統
第二節 變種的劃分、鑒定和檢索
第三節 變種的分布
第四節 變各睥特點
第五章 西藏近緣野生大麥分類
節 分類係統
第二節 變種的檢索
第三節 變種的分布
第四節 變種的特點
第六章 西藏栽培大麥的起源和進化
節 栽培大麥的起源中心
第二節 大麥的種係發生學說
第三節 載培大麥和近緣野生大麥的親緣關係
第四節 西藏栽培大麥的起源和進化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剛收到這本《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的書,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就已經感受到瞭沉甸甸的分量。首先,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意味著它在學術界的地位非同一般,能夠獲得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的支持,足以證明其研究的深度、科學價值以及在國傢科技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我個人對高原農作物特彆是大麥的遺傳多樣性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因為這些作物往往承載著數韆年的適應性進化史,蘊含著寶貴的基因資源,對於未來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糧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西藏,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生態環境最為獨特的地區之一,其孕育的大麥遺傳資源更是獨樹一幟,可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抗逆性狀、營養成分以及獨特的風味基因。這本書的齣現,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這片神秘土地的農業基因寶庫的大門,讓我對接下來的探索充滿期待。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西藏不同地理區域(如藏東南、藏西北、藏中部等)大麥品種的收集、鑒定和分類,以及它們的形態學特徵、生理生態特性等。如果能有相關的分子遺傳學研究成果,例如基因組學、轉錄組學數據,那就更是錦上添花瞭,能夠從更微觀的層麵揭示這些古老作物是如何在嚴酷環境下生存繁衍的。
評分拿到《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厚重的體量和精美的裝幀,一看便知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著作。對於我這樣一名對地方特色農作物感興趣的科普愛好者來說,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非常專業,但其背後所蘊含的科學探索和文化傳承的意義同樣吸引我。西藏大麥,顧名思義,是在世界之巔生長的一種作物,它的遺傳基因一定承載著高原獨特的生命密碼。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描繪這些大麥在西藏惡劣自然環境下的生存之道?例如,它們是如何抵禦劇烈的晝夜溫差和強烈的紫外綫輻射的?它們體內的基因是否編碼瞭特殊的抗氧化物質或者紫外綫防護機製?這本書是否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西藏大麥品種,並講述它們在當地人民生産生活中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價值?如果書中還能穿插一些相關的圖片,例如不同品種大麥的形態特徵,或者采集和研究大麥的場景,那就更能激發我的閱讀興趣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瞭解到科學的數據,更能感受到這片土地上作物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聯係。
評分《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地方的特色。我個人從事的是遺傳育種方麵的工作,雖然不直接研究西藏的大麥,但對於任何一種具有獨特遺傳背景的作物資源都充滿好奇。西藏,這個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其環境的極端性決定瞭在這裏生長的動植物必然擁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大麥作為一種古老的糧食作物,能夠在如此高海拔、低氧、強紫外綫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其遺傳基因庫中一定蘊藏著極為寶貴的抗逆性基因。這本書如果能夠係統地梳理和闡述這些遺傳資源,對於我們研究作物適應性進化,以及未來培育抗逆新品種,無疑會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對這些大麥資源進行係統性的錶型鑒定,包括其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發育規律、産量形成能力、以及對主要脅迫因子(如乾旱、寒冷、霜凍)的響應。此外,如果書中還能夠結閤分子標記技術,對這些大麥的遺傳結構進行分析,揭示其遺傳多樣性水平和群體間的親緣關係,那就更具科學價值瞭。
評分《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個一直關注農業科技進步的人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深知,農作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西藏地區獨特而豐富的遺傳資源,特彆是像大麥這樣在極端環境下依然頑強生長的作物,更是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這本書能夠獲得國傢層麵的支持齣版,足以證明其研究的科學性和重要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西藏大麥的遺傳多樣性現狀,包括收集的品種數量、分布區域以及不同品種的 genetic makeup。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瞭解到這些遺傳資源是如何被評價和篩選的,特彆是那些具有抗病、抗逆、高營養等優異性狀的品種,它們在育種上具有怎樣的潛力?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利用分子技術對西藏大麥進行遺傳改良的案例或者研究方嚮?例如,通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手段,挖掘和利用關鍵基因,從而培育齣更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和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西藏大麥這一寶貴資源,開闢瞭新的視野。
評分翻閱瞭一下《中國西藏大麥遺傳資源——國傢科學技術著作齣版基金》的索引部分,裏麵的關鍵詞讓我眼前一亮。諸如“抗旱性”、“耐寒性”、“病蟲害抗性”、“營養品質”、“基因組多樣性”、“SSR標記”、“SNP分析”、“古DNA研究”等詞匯的齣現,預示著這本書的學術研究將非常全麵和深入。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農業育種的研究者,我深知遺傳多樣性是作物育種的基石,而西藏地區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很可能塑造瞭其大麥獨特的遺傳變異。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梳理和研究這些寶貴資源的機會。我迫切希望瞭解書中是如何對這些遺傳資源進行評價的,是否運用瞭現代化的生物技術手段,比如高通量測序技術來解析大麥的基因組結構和變異情況?書中是否會對一些具有突齣優異性狀(如高産、早熟、優質)的品種進行重點介紹,並剖析其背後的遺傳機製?另外,關於大麥的起源和傳播,以及在西藏的演化曆史,書中是否有相關的考證和研究成果?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理解和利用西藏大麥遺傳資源,乃至推動我國農作物遺傳資源的研究和保護,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