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原來會說謊
定價:39.80元
作者:扣小米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223072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後真相時代與謊言媒體是謊言媒體導緻我們進入瞭後真相時代?還是後真相時育齣瞭媒體謊言?對很多平颱來說,或許這是一個流量比事實更重要的時代數字圖錶?有圖不代錶有真相!
內容提要
在大數據時代,數字被看作是巨大的金礦,變得地重要。人們可以通過一串串數字刻畫整個世界,甚至預測未來。但是數字卻永遠無法代替真實,現在數字和數據被濫用的現象越來越常見,特彆是新技術的運用更是使數據從收集到處理,從可視化到信息錶達,每個環節都存在用數字做手腳的機會,讓人防不勝防。不過數字永遠都是那些數字,說謊的並不是數字本身,而是使用數字的人,是數字使用者把數字變成瞭“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本書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分析常見的利用數字說謊的情況,並結閤一些常見的例子,對現有的一些“數字陷阱”現象進行解析。
目錄
目 錄
章 數字、數據與統計 /1
1.1 數字與統計學 /2
1.1.1 數字不僅僅是算算術 /2
1.1.2 我們為什麼需要統計學? /4
1.1.3 生活中統計學無處不在 /8
1.2 大數據時代 /11
1.2.1 大數據對生活的影響 /11
1.2.2 數據過多既是負擔,也是隱患 /13
第2章 數字的意義 /17
2.1 預測比賽結果/冠軍歸屬 /18
2.1.1 足球與奪冠賠率 /18
2.1.2 高盛預測2014年世界杯走勢 /21
2.1.3 人工智能預測《我是歌手》冠軍歸屬 /24
2.2 數字預測美國大選 /26
2.2.1 美國大選的計票方式 /26
2.2.2 538網站成功預測奧巴馬當選 /28
2.2.3 統計數字比政治學傢更可靠? /31
2.3 用網絡數據幫你賺錢 /34
2.3.1 語意分析——你在網上說過的話都蘊藏商機 /34
2.3.2 Twitter和Google中隱藏的賺錢秘密 /36
2.3.3 利用社交網絡數據看股市走勢 /40
2.4 數字與量化對學科研究的影響 /45
2.4.1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45
2.4.2 社會科學中的量化研究 /46
2.5 媒體也在到處找數據 /50
2.5.1 數字對媒體傳播的重要性 /50
2.5.2 數據新聞和數據可視化的崛起 /52
第3章 數據收集既有技巧又有隱患 /57
3.1 從哪裏能夠獲得數據? /58
3.1.1 二手數據 /58
3.1.2 一手數據 /59
3.2 什麼樣的數據是好數據? /61
3.2.1 好數據的標準 /61
3.2.2 清洗數據也是技術活兒 /62
3.3 你的數據可靠嗎 /64
3.3.1 數據來源不可靠 /64
3.3.2 對數字本身做手腳 /65
3.3.3 對數據後期處理過度 /66
3.4 樣本選擇不完善 /68
3.4.1 樣本選擇與整體數據 /68
3.4.2 樣本選擇偏差:失之毫厘,差之韆裏 /69
3.4.3 幸存者偏差:你經曆的不就是真的 /72
第4章 相關性與因果性 /79
4.1 相關性與因果性的混淆 /80
4.1.1 相關關係不意味著因果關係 /80
4.1.2 購物網站怎麼會知道我想讀什麼書 /81
4.1.3 “神奇的”相關性 /82
4.2 慎用“因為……所以……”造句:因果
關係不可亂用 /85
4.2.1 因果關係需要嚴密論證 /85
4.2.2 “倒因為果”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87
第5章 平均數的“挑選技巧” /89
5.1 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差彆 /90
5.2 平均數並不“平均” /92
5.2.1 當地平均工資水平×萬元,你被平均瞭嗎? /92
5.2.2 占領華爾街——社會上1%的人掌握瞭99%的
財富 /95
5.3 缺少平均數的誤導性 /98
5.3.1 GDP全球第二,我國是否已經是經濟強國? /98
5.3.2 我國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嗎? /100
5.4 辛普森悖論:分類的重要性 /102
5.4.1 到底哪個班的平均分高? /102
5.4.2 辛普森悖論 /104
5.5 補救平均數 /105
5.5.1 全國收入水平分布情況——你處在哪個位置? /105
5.5.2 房價的中位數乘數 /107
第6章 數字圖錶——有圖也不有真相 /111
6.1 數字與數據可視化:一圖勝韆言 /112
6.1.1 數字越詳細,人們反而越不願意看 /112
6.1.2 人類對圖形更加敏感 /113
6.1.3 數據可視化的趨勢與優勢 /115
6.2 可視化的數字也是數據陷阱的
重災區 /117
6.2.1 圖形數據更加直觀,但可能會遺漏一些數據
信息 /117
6.2.2 圖像更易操縱 /120
6.3 改變坐標軸:數字變得不認識瞭 /121
6.3.1 截取縱坐標某一段,故意誇大差距 /121
6.3.2 圖像的拉長與伸縮 /124
6.3.3 改變時間軸的範圍:視角不同,“結果”
就不同 /125
6.3.4 百分號和韆分號:單位到底是什麼? /129
6.4 魔鬼都藏在細節中 /131
6.4.1 查看數據備注說明信息 /131
6.4.2 注意數據圖錶的細節 /132
第7章 廣告中的數字陷阱 /137
7.1 “降價50%銷售”:
真的是降價促銷嗎? /138
7.1.1 先漲價後降價 /138
7.1.2 先降價後漲價 /139
7.2 買傢好評:口碑就是金錢 /141
7.2.1 信息不對稱——賣傢怎麼說都有理? /141
7.2.2 刷單導緻偏差 /142
7.2.3 “給好評送禮物” /143
7.3 誇張宣傳誤導消費者 /145
7.3.1 一周美白:公開的數字與背後的信息 /145
7.3.2 前提條件不明——隱藏的技巧 /146
7.4 流量為王的時代 /149
7.4.1 能到“10萬 ”纔算火爆 /149
7.4.2 賺流量也要守規矩 /150
第8章 公司運營中的數字陷阱 /153
8.1 營業收入與利潤 /154
8.1.1 賣得越多,賺得越多? /154
8.1.2 所謂“互聯網思維”——先燒錢圈地,
再考慮盈利? /156
8.2 增長:環比增長還是同比增長? /161
8.3 企業帶動納稅5000億元 /163
8.4 注水的KPI /164
8.4.1 KPI是用數字量化來考核的方式 /164
8.4.2 隻要有數字就可能控——虛假業績的
例子 /165
第9章 網絡謠言中的數字陷阱 /167
9.1 為什麼謠言比闢謠更受歡迎? /168
9.1.1 人類偏好聳人聽聞的故事 /168
9.1.2 帶有數字的謠言更可怕 /169
9.1.3 謠言通常比充滿科學味的枯燥闢謠文章更具有
可讀性 /171
9.2 的謠言: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
耍流氓 /173
9.3 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酸兒辣女? /174
0章 美國大選預測遭遇滑鐵盧:
特朗普來瞭 /175
10.1 總統大選,誰傢預測得準 /176
10.2 尷尬的媒體和民調預測 /179
10.3 預測正確的媒體 /182
1章 數字與新技術時代 /185
11.1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
數字新時代 /186
11.2 新技術前景 /189
11.3 人類必須要麵對的現實:
被機器取代 /191
11.4 安全隱患 /194
2章 總結 /197
作者介紹
扣小米,經濟學博士,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訪問學者。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統計學和數據分析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數字背後隱藏著世界的真相。然而,《數字原來會說謊》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一些固有認知。它並沒有否定數字的重要性,而是強調瞭“如何理解數字”以及“數字被誰使用”。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解析各種圖錶和統計數據的誤導性用法,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坐標軸的比例來誇大或縮小某個趨勢,如何選擇性地展示數據來服務於特定的論點,甚至是如何利用“相關性”來製造“因果關係”的假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民意調查的分析,作者通過幾個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問捲設計、抽樣方法、數據處理等環節的微妙變化,如何能夠極大地影響最終的調查結果,甚至與真實民意南轅北轍。這讓我不禁反思,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民調數字,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這本書並非要教你成為一個“反數字主義者”,而是提供瞭一套“數字辨彆指南”,讓你在麵對海量信息時,能夠保持警惕,不被錶麵的數字所迷惑,去探究數字背後的真實意圖和邏輯。
評分《數字原來會說謊》這本書,真的刷新瞭我對“數據”的認知。之前總覺得,數字是衡量一切的標尺,是客觀公正的代錶。但這本書卻像一位經驗老道的偵探,帶我一步步揭開瞭數字世界的“僞裝”。作者在書中剖析瞭各種常見的“數字陷阱”,比如如何通過“平均值”來掩蓋極端差異,如何利用“百分比”來製造齣巨大的“成就感”,甚至是如何通過“數據可視化”的圖錶,來 subtly 地引導讀者的情緒和判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幸存者偏差”的討論,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成功案例,往往忽略瞭那些默默無聞的失敗者,而這些失敗者的數據,纔是更值得我們去關注的。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數據分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鼓勵我們去質疑那些看似顯而易見的“事實”,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去看到數字背後隱藏的復雜性和多麵性。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變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評分說實話,拿到《數字原來會說謊》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數字”這個詞總是讓人聯想到枯燥的公式和冰冷的邏輯。然而,這本書的開篇就以一個引人入勝的社會現象切入,讓我眼前一亮。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案例,比如某個産品的銷售奇跡背後可能隱藏的營銷手段,或者某個城市犯罪率下降的背後,究竟是治安真的改善瞭,還是統計口徑發生瞭改變。這種“故事化”的敘述方式,讓原本抽象的數據問題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被普通讀者所理解。它讓我意識到,數字並非是客觀的、中立的,而是承載著信息、觀點和意圖的載體。我們看到的任何數據,都經過瞭人的選擇、加工和呈現,而這個過程中,就可能潛藏著各種“說謊”的可能性。這本書教會瞭我,麵對數字時,要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去質疑,去探究,去挖掘數字背後更深層的信息,而不是全盤接受。
評分最近在書店閑逛,無意間翻到一本《數字原來會說謊》,書名就足夠吸引人,讓我立刻有瞭想一探究竟的衝動。封麵設計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傳統的學術風格,而是帶著一種都市的疏離感,仿佛在暗示著數字世界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純粹。翻瞭幾頁,發現這本書並非枯燥的數學理論,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揭示瞭數據背後隱藏的各種“陷阱”。比如,書中講瞭一個關於廣告投放的例子,同樣的數據,不同的解讀方式,結果卻是天壤之彆。一開始我以為這隻是些小把戲,但越看越覺得,原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知不覺地被各種“數字謊言”包圍。無論是新聞報道裏的統計數據,還是公司年報裏的增長麯綫,抑或是社交媒體上的點贊數,都可能經過精心包裝,甚至斷章取義,來誤導我們的判斷。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再輕易相信那些看似確鑿的數字,而是學會去追問“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以及“它們想要錶達什麼?”。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絕對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更清醒認知的門。
評分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邏輯思維比較強的人,對數字也比較敏感,所以在看《數字原來會說謊》之前,並沒有覺得會有什麼能“顛覆”我的。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不得不承認,我在數字的世界裏,曾經是多麼的“天真”。作者通過大量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展示瞭數字是如何被巧妙地用來操縱我們的認知和決策的。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市場營銷策略,是如何利用統計數據來製造“稀缺感”和“緊迫感”,從而促使消費者快速下單。還有一些關於健康研究的報道,是如何通過選擇性的呈現數據,來放大或縮小某種食物或療法的效果。這些案例都讓我感到震驚,原來我們身邊充斥著如此多的“數字謊言”,而我們卻渾然不覺。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更深入地去分析數據,去識彆其中的偏見和誤導,甚至去理解數據背後的“利益驅動”。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數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批判性思維和信息素養的教科書,它幫助我更好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生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