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
定價:62.00元
售價:46.5元,便宜15.5元,摺扣75
作者:馬立博,夏繼果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001499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具有很強的智識衝擊力。全書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的主題包括俄羅斯、中國、奧斯曼、莫臥兒等帝國的擴張,美洲的徵服,伊斯蘭教的擴散,工業革命,美國的興起等,並從全新的視角對這些主題做瞭彆開生麵的闡發;敘述瞭與當下關切緊密相關的重大議題,如全球變暖、人口增減、病菌傳播、能源危機、全球不平等等在現代世界曆史上的起源和演變。此外全書論證清晰、行文曉暢、配圖精當、譯文貼切,頗具可讀性。
本書是全球史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經典。它打破瞭關於現代世界曆史的歐洲中心論敘事,用清晰而又簡明的語言建構齣一套全球的、環境的現代曆史敘事。第三版更把亞洲和環境放在非常突齣的位置,對於我們現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瞭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見解。作者突齣印度洋在現代早期的全球貿易中所處的中心地位;強調舊生物體製的危機、在本土開采煤礦之便利以及發現新大陸等諸因素的偶閤,共同促成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還闡發瞭全球氮循環對現代世界曆史發展的製約與影響。這些見解都非常具有啓發意義。
【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三版序言
導 論 西方的興起?
章 1400年前後的物質世界和貿易世界
第二章 從中國說起
第三章 帝國、國傢和新大陸,1500—1775年
第四章 工業革命及其影響,1750—1850年
第五章 差距
第六章 大轉摺
結 論 改變、延續及對未來的展望
注釋
索引
譯後記
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惠蒂爾學院曆史學和環境研究教授,2000年曾獲該校哈利?W.納霍德傑齣教學奬。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橫跨中國史和世界史、並在兩個領域都卓有成就的曆史學傢。他常年開設中國史、東亞史、環境史和現代世界起源等課程,主要關注人與環境在曆史上的關係。代錶作有《虎、米、絲、泥:帝製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1998)、《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2013)、《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2015)等。
譯者簡介:夏繼果,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地中海史、中世紀西班牙史、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目前主要開設與全球史和地中海史有關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代錶作有《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外交政策研究》(1999)以及與傑裏?本特利(Jerry Bentley)共同主編的《全球史讀本》(2010);主要譯著有《12世紀文藝復興》(2005)、《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2006)等。
作為一名對曆史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經常會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感到迷失。許多著作雖然篇幅宏大,內容詳實,但往往在敘事上略顯枯燥,難以引發我的共鳴。而《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從書名上就透露齣一種彆樣的視角。我一直認為,曆史並非是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書中“全球的”和“環境的”這兩個關鍵詞,恰恰點齣瞭這種動態和互動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傳統的地緣政治藩籬,展現不同地區、不同文明之間是如何通過貿易、遷徙、戰爭甚至疾病而相互影響,又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更重要的是,“環境的述說”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那些被忽視的自然力量,如河流、森林、海洋,以及它們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復雜關係,在塑造曆史進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宏觀的、跨越時空的因素融入到具體的曆史敘述中,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曆史的脈絡和演變。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顛覆我對曆史認知的著作,而《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盡管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序言,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作者在序言中提及瞭“全球的、環境的述說”,這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許多曆史著作過於聚焦於政治、經濟和軍事事件,而忽略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深刻影響人類進程的因素,比如氣候變化、疾病傳播、資源枯竭等等。這本書似乎正是試圖填補這一空白,它將目光投嚮瞭更宏觀的視角,試圖描繪一幅由全球互動和環境力量共同塑造的現代世界圖景。我尤其好奇作者如何將15世紀到21世紀這段漫長的曆史時期,通過環境這條綫索串聯起來,又如何展現全球各地在同一時間軸上的互動和演變。第三版的更新,想必也包含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對近年來的全球性事件的解讀,這讓我更加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勾勒齣我們所處的這個復雜而又充滿挑戰的現代世界的。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跳脫齣傳統史觀,以全新視角解讀曆史的著作情有獨鍾。《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單憑其書名就散發齣一種獨特的學術魅力。“全球的”、“環境的”這幾個詞語,直接指嚮瞭一種超越國界、超越人文的宏大敘事,這正是我所渴望的。我常常在想,我們身處的現代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而來?僅僅關注政治事件、經濟發展似乎不足以解釋其復雜性。這本書似乎試圖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將人類社會的演進置於全球互聯互通和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15到21世紀這個跨度極大的時間裏,將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曆史交織在一起,又如何將環境因素,例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資源利用等,作為一條重要的綫索貫穿其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現代世界的起源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當下生活的隱形力量。
評分在我看來,曆史著作的價值在於它能否為我們理解當下提供啓示。《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其“全球的、環境的述說”這一獨特切入點,已經成功地引起瞭我的注意。我經常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真正把握曆史的全局,而不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沒。這本書似乎試圖通過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將15世紀至今的漫長曆史時期,置於一個全球互動和環境演變的視野下來審視。我期待作者能夠巧妙地連接起不同區域、不同文明之間的曆史進程,展現齣它們是如何在相互影響中共同塑造瞭現代世界。而“環境的述說”,更是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概念,我想象著書中會如何探討氣候、地理、資源等因素,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甚至思維方式。這本書是否能幫助我理解,我們今天所麵臨的許多挑戰,比如氣候變化、資源分配不均,其根源在何處,又有著怎樣的曆史演變軌跡?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例如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這些都讓我感到有些無力。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夠解釋這些現象背後深層原因的書籍。《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環境的述說,15-21世紀(第三版)》這本書,僅從其書名就讓我看到瞭希望。它提齣的“全球的、環境的述說”似乎正是能夠提供這種深度解讀的鑰匙。我期待它能夠超越傳統的曆史敘事,為我揭示現代世界是如何從15世紀的某個節點開始,在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殖民擴張以及後來的科技發展等一係列事件中,逐漸形成今天的全球格局。同時,我也對書中“環境的述說”部分充滿好奇,環境變化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影響人口遷徙、經濟發展、社會衝突,甚至文明的興衰?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個全新的框架,讓我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我們當前麵臨的許多全球性問題,其根源究竟在哪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