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彩图科技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电力(下册)
定价:29.80元
作者:《彩图科技百科全书》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7819494
字数:
页码:1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无处不在的电力,人们一刻也离不开它,很难想象,没有电力的生活将是怎样一幅景象?《彩图科技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电力(下册)》将带你走进电力时代,解读我们看似熟悉却未必真正了解的技术发明。条目内容通过释文和示图两种方式展开,通过大量原创精美的图片以图说形式解释抽象的科学技术知识,力求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目录
石油采炼
橡胶
塑料
化学纤维
复合材料
建筑
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工程
给水排水设施
垃圾处理
制冷与空调设备
洗衣机
照相机
电影
轻武器
火炮
装甲车辆
舰艇
作者介绍
文摘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石油开采从地下浅层到深层,从大陆到海洋,已遍及世界各大洲。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石油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化肥、农药等;提供的石油燃料是一种优质燃料,飞机、汽车、舰船、火箭等运输工具,发电、冶金、建材等基础工业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
石油开采包括钻井、采油和集输三个环节。石油常与天然气并存,因此石油开采包括了天然气开采。开发一座油田,要钻几百口、几千口甚至更多的井。中国古代已有高水平的钻井技术。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的顿钻法,利用杠杆装置使钻头间歇地向下冲击。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用蒸汽机和顿钻开凿了世界口工业油井,井滦21.69米,日产原油5000升。顿钻靠钻头的上下冲击来粉碎岩石,钻速慢,效率低,不能适应井深日益增加和复杂地层的钻探要求,逐渐被旋转钻代替。旋转钻利用钻头旋转时产生的切削和研磨作用来破碎岩石,钻进速度快,能处理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是常用的钻井方法。
采油是把原油从油井井底举升到井口的过程。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靠人工增补能量提升。油藏压力高于油井内流体柱的压力时,油藏中的油气可通过油管自行上升到井外。为使井口密封并便于修井和维修设备,在自喷井井口装有专门的采油装置一采油树。随着原油不断采出,油藏压力会逐渐降低,需要人为地向油井井底补充能量,将油藏中的石油举升到井外。人工举升采油是油田开采,特别是开采后期的主要采油方式,有泵抽采油法和气举采油法两种。泵抽采油法是在油井中下入抽油泵,把油藏中的流体泵送到地面。气举采油法是将天然气从油井套管环隙或油管中注入井内,降低油井中流体的比重,使井内流体柱的压力低于已降低的油藏压力,从而把油从套管环隙或油管中导出井外,多数情况是采用套管进气、油管出油的方式。
为充分开发油藏资源,人们发明了不少增采技术,以提高采收率,其中应用早、广泛的是人工注水采油法,也称二次采油法。它是在油层能量衰竭后,在油藏边缘或油藏内部打若干注水井,用高压泵向井内注水,补充油层的驱油能量,来提高油田的产量和采收率。注水油田到后期会出现产水率上升,产油率下降,后无法继续采油的情况。这时可采用向油层注入化学剂等措施,即强化采油技术,进行第三次采油。
从油井采出的石油一般都是油、气、水的混合流体,需通过一套集输系统进行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存储,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外输标准的油气产品,并使分离出的水回注或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各油井产出的油气由集输管网收集,在接转站使气、液分离;原油送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脱水后输送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油田气送到集中处理站或压气站,经处理后外输。原油外输采用管道或油罐车等。
……
序言
老实说,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鲜活,充满了故事性。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电力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比如尼古拉·特斯拉,书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却又屡遭现实打压的天才,读来令人唏嘘。他对交流电的贡献,以及他那超前的“无线电能传输”的设想,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充满了敬意。而且,这本书不仅仅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早期电报的诞生、电灯泡的演变过程,以及电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小故事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对电力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每一个伟大的科技发明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汗水,甚至是牺牲。
评分这套《彩图科技百科全书》系列,我之前已经读过几本,对它们的品质一直非常信赖。这本《改变世界的电力(下册)》更是将我的期待值推向了新的高度。我特别欣赏它在内容呈现上的严谨性与趣味性的平衡。它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物理概念时,比如电磁感应、变压器原理等,并没有回避,而是通过非常直观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记得书中关于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图示,画得非常精细,每一个齿轮、每一处导线连接都清晰可见,让人忍不住动手去模拟一下。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电力发展的社会影响,比如电力照明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电力工业如何催生了新的职业,以及电力普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些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是关于社会变迁和人类进步。它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悄无声息地重塑我们的世界,而我们却常常对其背后的故事浑然不知。
评分这本《彩图科技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电力(下册)》绝对是我的近期最爱!我一直对科技发展史充满兴趣,尤其是在电力这个领域。虽然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电力知识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丰富的插图,那些精美的历史照片和清晰的图解,让抽象的科学原理瞬间变得生动具象。翻阅这本书,就像在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爱迪生、特斯拉等伟大的发明家们如何一步步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从早期直流电的局限性,到交流电的崛起,再到电力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照明、通信、工业生产,甚至日常家电,这本书都给予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早期电网建设的描述印象深刻,那些铺设电缆、建造发电厂的艰辛,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都让我对电力发展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不懈追求的赞歌。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学到新的知识。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事实和数据,而是巧妙地将科学原理融入到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之中。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19世纪末的伦敦或纽约,感受着电力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书中对不同电力传输方式的比较,比如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战争”,写得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我之前对这方面的了解仅限于“爱迪生用直流电,特斯拉用交流电”,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背后的技术原理、商业利益以及社会影响,让我豁然开朗。它解释了为什么交流电最终能够胜出,以及它在长距离传输和电压转换上的巨大优势。而且,书中关于电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电话、电报、电影放映机等早期电子设备的介绍,也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一直以为电力只是提供照明,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它才是现代通信和娱乐的基石。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这个看似寻常的“电力”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向所有对科技史感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这本《彩图科技百科全书:改变世界的电力(下册)》。它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之一。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让我沉浸其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早期电力传输技术演变的图解印象深刻,从简单的导线连接到复杂的变电站系统,清晰地展示了技术发展的脉络。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以前对电力传输的了解仅限于“电线杆”,但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还详细介绍了高压输电技术的诞生,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电力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的描述,它如何推动了工厂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力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能量,并对其背后所承载的科技力量和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