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姜竺卿 上海三联书店 9787542650931

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姜竺卿 上海三联书店 97875426509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竺卿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地理
  • 温州地理
  • 地方志
  • 地理学
  • 三联书店
  • 姜竺卿
  • 中国地理
  • 浙江
  • 人文地理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50931
商品编码:299312596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 作者 姜竺卿
定价 98.0元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 9787542650931 出版日期 2015-02-01
字数 61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温州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地理、植被 地理、动物地理七章。章《温州地质》,论述温 州西部山区和温州东部平原的地质演化历史,温州地 层和三大类岩石的分布,温州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 造单元,温州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种类、分布和防治 。第二章《温州地形》,论述温州地形基本特征,温 州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种地形的分布,温州海 岸和岛屿特点和分布,温州流水地貌、坡地地貌、海 岸地貌、构造地貌四种地貌类型特征,温州耕地、林 地、草地、滩浍四种土地资源的结构及分布。第三章 《温州气候》,论述温州气候基本特征,温州太阳辐 射强度与日照时数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温州气温的 时空分布和热量资源的评价,温州降水时空分布和干 湿状况的评价,温州气压系统与风向、风速及温州风 能资源,温州旱涝灾害,台风、寒潮、春秋低温、强 对流天气等气象灾害的频度及危害。第四章《温州水 文》,论述温州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三种水体的 水文要素的分布和变化,并阐述温州海洋资源、海洋 能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和开发现状,还 介绍温州主要河流和水利工程。第五章《温州土壤地 理》,论述温州主要成土母质类型和成土过程,温州 10个土类、19个亚类、44个土属、88个土种的土壤特 征和分布,并归纳出温州土壤的分布规律,此外还讲 述水稻土、红壤、黄壤、滨海盐土的改良和利用。第 六章《温州植物地理》,论述温州植物区系特点,温 州六种植被类型和特点,温州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的 类型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此外,还阐述温州海洋 浮游植物、海洋底栖植物两大类海洋植物资源的种类 和分布,并对温州海洋初级生产力予以评价。第七章 《温州动物地理》,论述温州陆地动物、海洋动物、 淡水动物的区系特点、种类和分布,以及开发利用和 资源评价。后还介绍“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 护区”和“乌岩岭自然保护区”。

   作者简介
姜竺卿,1947年7月出生,温州市鹿城老城区西郭浦桥人。1966年毕业于温州中学,是66届“老三届生”。197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分配到温州中学任教。1975年开始在温州市教师红专学校、温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任教高师地理,并任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兼任温州市地理学会秘书长。1988年因车祸腿伤回到中学地理课堂上,任教至今。现任温州市雨林培训学校校长兼高中地理教师。
  1973年,作者大学毕业时就着手温州乡土地理研究,并长期致力于撰写《温州地理》一书。至1998年完成80万字的手稿,近年来不断增补修改,终于完成大愿。作者学植深厚,治学严谨,几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总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成为“了解温州地理书”。
  《温州地理》共14章,分三册。《自然地理分册》包含温州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七章。《人文地理分册·上》和《人文地理分册·下》包含政区地理、历史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七章。作者从现代地理学专业角度阐述温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并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来审视温州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此全书运用大量与外地区的对比材料,使读者领感温州区域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和缺憾性。本书图文并茂,图表全由作者自行绘制完成。本书的内容是专著类书籍,但以通俗的文字和图表来阐述,以博取更大的读者群。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分为温州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地理、植被地理、动物地理七章。作者姜竺卿从现代地理学专业角度阐述温州自然地理,并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来审视温州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此全书运用大量与外地区的对比材料,使读者领感温州区域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和缺憾性。 本书图文并茂,图表全由作者自行绘制完成。本书的内容是专著类书籍,但以通俗的文字和图表来阐述,以博取更大的读者群。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中华大地史诗:中国地理的宏大叙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跨越数千年历史长河与广袤地理空间的宏大叙事,旨在全面、深入地展现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地貌演变、气候变迁、水系脉络及其对中华文明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摒弃了单纯的区域划分与行政区划的桎梏,以地球科学的视角、历史学的深度和文化学的广度,构建起一个立体、动态的中国地理认知体系。全书分为“地质之基”、“水脉之魂”、“气候之韵”、“人地之合”四大核心篇章,以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如何塑造了独特的东方文明。 --- 第一部分:地质之基——华夏版图的亿万年雕刻 本篇聚焦于中国大陆板块构造的历史,追溯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漫长地质历程。详细解析了中国境内主要的构造单元,如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的形成与漂移轨迹。 1.1 龙腾虎跃:板块构造与主要地貌骨架的奠定 重点阐述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将其视为塑造现代中国地理格局的决定性事件。分析了喜马拉雅运动、燕山运动、印支运动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轮廓。内容涵盖了褶皱、断裂、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1.2 岩石的记忆:中国主要岩石类型的分布与经济意义 系统梳理了中国境内显生宙以来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分布规律。特别关注了中国特有的岩石类型及其资源禀赋,如华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西北干旱地区的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的富集规律。 1.3 塑造者的力量:风、水与冰的侵蚀作用 本章着重于外动力地质作用。详细描绘了第四纪冰川对青藏高原、天山、东北山地的改造痕迹。探讨了黄土高原的成因、堆积厚度及其黄土粒度变化的古气候意义。对于河流下切、海陆变迁导致的海岸线变动,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对比分析。 --- 第二部分:水脉之魂——江河湖海的生命线 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本篇以中国主要水系为线索,探讨水资源的分布、循环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2.1 巨龙的奔腾:长江、黄河的源头、演变与治理史 深入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源头冰川、径流补给机制及泥沙来源。重点研究了黄河的“九曲十八弯”的形成与下游摆动规律,及其在历史上对农业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同时,回顾了都江堰、大运河等古代水利工程对区域地理和经济的永久性塑造。 2.2 润泽的支脉:南北方水系的差异化格局 对比分析了中国南北方河流的形态、含沙量和季节性变化。南方河流多属曲流型,流量丰沛,水能资源丰富;北方河流则受季风影响显著,多为辫状水系,水量不稳定。讨论了淮河、辽河等重要过渡性水系的地理学特征。 2.3 湖泊的消长与海洋的呼吸 考察了中国主要内陆湖泊(如青海湖、鄱阳湖、太湖)的形成、演替与生态健康状况。探讨了气候变化(如“小冰期”)对湖泊面积的周期性影响。在海洋部分,详细描绘了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洋流系统、潮汐特征及其对东部海岸带的塑造作用。 --- 第三部分:气候之韵——影响万物的无形之手 本篇聚焦于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系统,从宏观的大尺度环流到局地的气候微环境,解析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效应。 3.1 季风的王国:东亚季风系统的驱动力与区域分异 系统阐述了中国气候的根本特征——季风气候。分析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暖池、青藏高原热力效应等对夏季风进退的控制作用。详细描绘了季风雨带(如“梅雨带”)在中国地理空间上的推移路径与降水格局。 3.2 温度与水分的交响: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划分与界线 基于柯本气候分类法及中国实际情况,精确界定了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地理分布。重点分析了重要气候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在水热条件上的突变性,及其对植被、土壤和人类农业布局的根本性制约。 3.3 极端事件的地理学:干旱、洪涝与气候风险 研究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深入剖析了西北干旱区的成因(地形阻挡、水汽输送不足),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的登陆路径与风暴潮的风险评估。探讨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雪线、冻土带的变化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 第四部分:人地之合——文明的地理印记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相结合,探讨地理环境如何成为文明发展的舞台与限制条件,并展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路径。 4.1 生态基底:土壤与植被的自然带分布 考察了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如黑土、棕壤、红壤、紫色土)的形成条件、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对农业的承载力。以自然植被带(如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草原、荒漠)的地理分布为基础,分析了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砍伐)对自然植被的改造和压力。 4.2 资源的空间配置:矿产、能源与聚落的地理关联 分析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如煤、铁、非金属矿)的赋存地质条件和空间集聚特征。探讨了能源基地(如西部煤炭、油气)与东部负荷中心的地理联系。考察了不同地理单元(平原、盆地、高原)上聚落形态、乡村结构和城市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 4.3 地理的未来:适应与重塑 本章以全球变化为背景,探讨中国地理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海岸带侵蚀等。提出基于地理系统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强调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和适应性管理策略,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结语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科学实证的中国地理学框架,引导读者超越行政地图的视角,去理解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其山川的脉络、气候的呼吸以及文明的根基,皆深植于其独特的地理本底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自然生命力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地理之旅。姜竺卿先生的笔触,带着一股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科学理性,将温州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置于更广阔的地理视角下进行审视。我从未想过,那些看似寻常的山川河流,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演化过程。书中对温州地质灾害的探讨,如地质构造、断裂带的分布,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地质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书中对水文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对瓯江、飞云江等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流域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阐述,也让我对温州的水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地理现象时,常常会将其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相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地理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和数据,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人情味。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提供了一个严谨而又生动的解读框架。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温州的《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我一直觉得,地理知识是理解一个地方人文和经济的基础,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姜竺卿先生的写作,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将温州复杂的地理信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温州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探讨,详细分析了不同气候带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温州会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此外,书中关于温州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论述,也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在当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了解一个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和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对于任何一个对温州这片土地充满好奇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入门读物,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温州地理环境的完整认知。

评分

这本《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真是打开了我对温州认识的新维度!一直以来,提到温州,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温州商人”的精明能干,或是那张小巧精致的温州皮鞋。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细腻且科学的方式,将温州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展现在我眼前。从地质构造的宏大叙事,到微观的土壤成分分析,再到气候变迁的长期观察,作者姜竺卿先生如同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一点点剥开温州地理的层层外衣,展现其内在的肌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温州海岸线变迁的论述印象深刻,那些曾经的岛屿、沙洲,如今已融入大陆,这种动态的地理变化,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更加理解了温州人民为何如此熟悉和珍视这片土地。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十分精美,无论是地貌剖面图还是气候变化曲线,都清晰直观,配以详实的文字解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略其中奥妙。它不仅仅是一本地理书,更像是一份温州大地的情书,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敬意,读来让人心生涟漪。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地理一直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我一直认为,地理知识往往是抽象和宏大的,但姜竺卿先生的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温州这座城市的地理之美。我喜欢书中对温州地貌多样性的描绘,从丘陵、平原到沿海滩涂,每一种地貌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关于温州喀斯特地貌的介绍,那些奇特的地貌形态,让我联想到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现在这些知识有了具体的地域载体,感觉更加生动鲜活。书中还涉及了温州独特的海岸地貌,比如海湾、岛屿的形成,以及这些地貌对当地海洋经济的影响,这让我对温州人民如何依托海洋生存和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有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

评分

《BF-自然地理分册-温州地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从“地理”这个角度去审视温州。以往我更多关注的是人文历史或者经济发展,而这本书则将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之上。姜竺卿先生的论述,严谨而不失深度,他不仅详细介绍了温州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特点,还将这些自然要素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温州生物地理区域划分和特有物种的介绍感到惊喜,这让我了解到,温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是一个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宝地。书中的细节描述,比如不同区域的植被分布、土壤类型差异,都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地理知识,更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特质,又如何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历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