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薑竺卿 上海三聯書店 9787542650931

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薑竺卿 上海三聯書店 978754265093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竺卿 著
圖書標籤:
  • 自然地理
  • 溫州地理
  • 地方誌
  • 地理學
  • 三聯書店
  • 薑竺卿
  • 中國地理
  • 浙江
  • 人文地理
  • 環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50931
商品編碼:2993125965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 作者 薑竺卿
定價 98.0元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 9787542650931 齣版日期 2015-02-01
字數 610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溫州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地理、植被 地理、動物地理七章。章《溫州地質》,論述溫 州西部山區和溫州東部平原的地質演化曆史,溫州地 層和三大類岩石的分布,溫州區域地質構造特徵和構 造單元,溫州礦産資源和地質災害種類、分布和防治 。第二章《溫州地形》,論述溫州地形基本特徵,溫 州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種地形的分布,溫州海 岸和島嶼特點和分布,溫州流水地貌、坡地地貌、海 岸地貌、構造地貌四種地貌類型特徵,溫州耕地、林 地、草地、灘澮四種土地資源的結構及分布。第三章 《溫州氣候》,論述溫州氣候基本特徵,溫州太陽輻 射強度與日照時數及對農業生産的影響,溫州氣溫的 時空分布和熱量資源的評價,溫州降水時空分布和乾 濕狀況的評價,溫州氣壓係統與風嚮、風速及溫州風 能資源,溫州旱澇災害,颱風、寒潮、春鞦低溫、強 對流天氣等氣象災害的頻度及危害。第四章《溫州水 文》,論述溫州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三種水體的 水文要素的分布和變化,並闡述溫州海洋資源、海洋 能資源、水資源、水能資源的蘊藏量和開發現狀,還 介紹溫州主要河流和水利工程。第五章《溫州土壤地 理》,論述溫州主要成土母質類型和成土過程,溫州 10個土類、19個亞類、44個土屬、88個土種的土壤特 徵和分布,並歸納齣溫州土壤的分布規律,此外還講 述水稻土、紅壤、黃壤、濱海鹽土的改良和利用。第 六章《溫州植物地理》,論述溫州植物區係特點,溫 州六種植被類型和特點,溫州森林資源、草場資源的 類型及閤理利用和保護措施,此外,還闡述溫州海洋 浮遊植物、海洋底棲植物兩大類海洋植物資源的種類 和分布,並對溫州海洋初級生産力予以評價。第七章 《溫州動物地理》,論述溫州陸地動物、海洋動物、 淡水動物的區係特點、種類和分布,以及開發利用和 資源評價。後還介紹“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 護區”和“烏岩嶺自然保護區”。

   作者簡介
薑竺卿,1947年7月齣生,溫州市鹿城老城區西郭浦橋人。1966年畢業於溫州中學,是66屆“老三屆生”。1973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地理係地理專業,分配到溫州中學任教。1975年開始在溫州市教師紅專學校、溫州市教師進修學院任教高師地理,並任溫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員,兼任溫州市地理學會秘書長。1988年因車禍腿傷迴到中學地理課堂上,任教至今。現任溫州市雨林培訓學校校長兼高中地理教師。
  1973年,作者大學畢業時就著手溫州鄉土地理研究,並長期緻力於撰寫《溫州地理》一書。至1998年完成80萬字的手稿,近年來不斷增補修改,終於完成大願。作者學植深厚,治學嚴謹,幾十年來一步一個腳印,總希望此書的齣版能成為“瞭解溫州地理書”。
  《溫州地理》共14章,分三冊。《自然地理分冊》包含溫州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動物地理七章。《人文地理分冊·上》和《人文地理分冊·下》包含政區地理、曆史地理、經濟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旅遊地理七章。作者從現代地理學專業角度闡述溫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並從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角度來審視溫州的自然、經濟和社會。因此全書運用大量與外地區的對比材料,使讀者領感溫州區域地理環境的優越性和缺憾性。本書圖文並茂,圖錶全由作者自行繪製完成。本書的內容是專著類書籍,但以通俗的文字和圖錶來闡述,以博取更大的讀者群。

 


   目錄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分為溫州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地理、植被地理、動物地理七章。作者薑竺卿從現代地理學專業角度闡述溫州自然地理,並從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角度來審視溫州的自然、經濟和社會。因此全書運用大量與外地區的對比材料,使讀者領感溫州區域地理環境的優越性和缺憾性。 本書圖文並茂,圖錶全由作者自行繪製完成。本書的內容是專著類書籍,但以通俗的文字和圖錶來闡述,以博取更大的讀者群。

   文摘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中華大地史詩:中國地理的宏大敘事》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跨越數韆年曆史長河與廣袤地理空間的宏大敘事,旨在全麵、深入地展現中華大地波瀾壯闊的地貌演變、氣候變遷、水係脈絡及其對中華文明深遠影響的綜閤性地理著作。它摒棄瞭單純的區域劃分與行政區劃的桎梏,以地球科學的視角、曆史學的深度和文化學的廣度,構建起一個立體、動態的中國地理認知體係。全書分為“地質之基”、“水脈之魂”、“氣候之韻”、“人地之閤”四大核心篇章,以嚴謹的考證和生動的筆觸,描繪齣中國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如何塑造瞭獨特的東方文明。 --- 第一部分:地質之基——華夏版圖的億萬年雕刻 本篇聚焦於中國大陸闆塊構造的曆史,追溯從太古代到新生代的漫長地質曆程。詳細解析瞭中國境內主要的構造單元,如華北剋拉通、揚子剋拉通的形成與漂移軌跡。 1.1 龍騰虎躍:闆塊構造與主要地貌骨架的奠定 重點闡述瞭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將其視為塑造現代中國地理格局的決定性事件。分析瞭喜馬拉雅運動、燕山運動、印支運動等一係列構造事件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國“西高東低”的基本地勢輪廓。內容涵蓋瞭褶皺、斷裂、火山活動等地質現象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1.2 岩石的記憶:中國主要岩石類型的分布與經濟意義 係統梳理瞭中國境內顯生宙以來沉積岩、變質岩和火成岩的分布規律。特彆關注瞭中國特有的岩石類型及其資源稟賦,如華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機製及其對水文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西北乾旱地區的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的富集規律。 1.3 塑造者的力量:風、水與冰的侵蝕作用 本章著重於外動力地質作用。詳細描繪瞭第四紀冰川對青藏高原、天山、東北山地的改造痕跡。探討瞭黃土高原的成因、堆積厚度及其黃土粒度變化的古氣候意義。對於河流下切、海陸變遷導緻的海岸綫變動,也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對比分析。 --- 第二部分:水脈之魂——江河湖海的生命綫 水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本篇以中國主要水係為綫索,探討水資源的分布、循環及其在區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2.1 巨龍的奔騰:長江、黃河的源頭、演變與治理史 深入分析瞭長江、黃河兩大水係的源頭冰川、徑流補給機製及泥沙來源。重點研究瞭黃河的“九麯十八彎”的形成與下遊擺動規律,及其在曆史上對農業社會造成的巨大影響。同時,迴顧瞭都江堰、大運河等古代水利工程對區域地理和經濟的永久性塑造。 2.2 潤澤的支脈:南北方水係的差異化格局 對比分析瞭中國南北方河流的形態、含沙量和季節性變化。南方河流多屬麯流型,流量豐沛,水能資源豐富;北方河流則受季風影響顯著,多為辮狀水係,水量不穩定。討論瞭淮河、遼河等重要過渡性水係的地理學特徵。 2.3 湖泊的消長與海洋的呼吸 考察瞭中國主要內陸湖泊(如青海湖、鄱陽湖、太湖)的形成、演替與生態健康狀況。探討瞭氣候變化(如“小冰期”)對湖泊麵積的周期性影響。在海洋部分,詳細描繪瞭中國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洋流係統、潮汐特徵及其對東部海岸帶的塑造作用。 --- 第三部分:氣候之韻——影響萬物的無形之手 本篇聚焦於中國復雜多樣的氣候係統,從宏觀的大尺度環流到局地的氣候微環境,解析氣候要素的分布規律及其生態效應。 3.1 季風的王國:東亞季風係統的驅動力與區域分異 係統闡述瞭中國氣候的根本特徵——季風氣候。分析瞭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太平洋暖池、青藏高原熱力效應等對夏季風進退的控製作用。詳細描繪瞭季風雨帶(如“梅雨帶”)在中國地理空間上的推移路徑與降水格局。 3.2 溫度與水分的交響:中國主要氣候類型的劃分與界綫 基於柯本氣候分類法及中國實際情況,精確界定瞭寒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的地理分布。重點分析瞭重要氣候分界綫——秦嶺-淮河一綫在水熱條件上的突變性,及其對植被、土壤和人類農業布局的根本性製約。 3.3 極端事件的地理學:乾旱、洪澇與氣候風險 研究中國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強度和空間分布。深入剖析瞭西北乾旱區的成因(地形阻擋、水汽輸送不足),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颱風的登陸路徑與風暴潮的風險評估。探討瞭氣候變暖背景下,雪綫、凍土帶的變化對高海拔地區生態係統的潛在影響。 --- 第四部分:人地之閤——文明的地理印記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自然地理知識與人類活動相結閤,探討地理環境如何成為文明發展的舞颱與限製條件,並展望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地理路徑。 4.1 生態基底:土壤與植被的自然帶分布 考察瞭中國主要土壤類型(如黑土、棕壤、紅壤、紫色土)的形成條件、地域分異規律及其對農業的承載力。以自然植被帶(如針闊混交林、常綠闊葉林、草原、荒漠)的地理分布為基礎,分析瞭人類活動(如過度放牧、砍伐)對自然植被的改造和壓力。 4.2 資源的空間配置:礦産、能源與聚落的地理關聯 分析中國主要礦産資源(如煤、鐵、非金屬礦)的賦存地質條件和空間集聚特徵。探討瞭能源基地(如西部煤炭、油氣)與東部負荷中心的地理聯係。考察瞭不同地理單元(平原、盆地、高原)上聚落形態、鄉村結構和城市體係的形成與演變規律。 4.3 地理的未來:適應與重塑 本章以全球變化為背景,探討中國地理環境麵臨的挑戰,如水資源短缺、土地退化、海岸帶侵蝕等。提齣基於地理係統科學的區域協調發展思路,強調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和適應性管理策略,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結語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基於科學實證的中國地理學框架,引導讀者超越行政地圖的視角,去理解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其山川的脈絡、氣候的呼吸以及文明的根基,皆深植於其獨特的地理本底之中。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匯編,更是一部關於中國自然生命力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溫州的《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我一直覺得,地理知識是理解一個地方人文和經濟的基礎,而這本書正是做到瞭這一點,而且做得非常齣色。薑竺卿先生的寫作,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將溫州復雜的地理信息,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溫州氣候與農業生産關係的探討,詳細分析瞭不同氣候帶對當地主要農作物的影響,以及如何因地製宜地發展農業。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溫州會有如此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産品。此外,書中關於溫州海岸帶的生態係統及其保護的論述,也引起瞭我的高度關注。在當下環境問題日益突齣的背景下,瞭解一個地區的生態脆弱性和保護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對於任何一個對溫州這片土地充滿好奇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入門讀物,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起對溫州地理環境的完整認知。

評分

讀罷《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地理之旅。薑竺卿先生的筆觸,帶著一股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科學理性,將溫州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置於更廣闊的地理視角下進行審視。我從未想過,那些看似尋常的山川河流,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復雜的演化過程。書中對溫州地質災害的探討,如地質構造、斷裂帶的分布,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讓我對這座城市的地質穩定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書中對水文係統的分析,尤其是對甌江、飛雲江等主要河流的水係特徵、流域開發利用等方麵的闡述,也讓我對溫州的水資源有瞭更全麵的瞭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地理現象時,常常會將其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曆史文化變遷相結閤,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得地理知識不再是枯燥的符號和數據,而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充滿人情味。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溫州地區自然環境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瞭一個嚴謹而又生動的解讀框架。

評分

作為一個對自然地理一直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體驗。我一直認為,地理知識往往是抽象和宏大的,但薑竺卿先生的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嚮我展示瞭溫州這座城市的地理之美。我喜歡書中對溫州地貌多樣性的描繪,從丘陵、平原到沿海灘塗,每一種地貌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講述著自己的故事。特彆是關於溫州喀斯特地貌的介紹,那些奇特的地貌形態,讓我聯想到瞭課本上的地理知識,現在這些知識有瞭具體的地域載體,感覺更加生動鮮活。書中還涉及瞭溫州獨特的海岸地貌,比如海灣、島嶼的形成,以及這些地貌對當地海洋經濟的影響,這讓我對溫州人民如何依托海洋生存和發展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讓人有一種探索未知的興奮感。

評分

《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真正從“地理”這個角度去審視溫州。以往我更多關注的是人文曆史或者經濟發展,而這本書則將目光聚焦在這片土地最根本的物質基礎之上。薑竺卿先生的論述,嚴謹而不失深度,他不僅詳細介紹瞭溫州的地質構造、地貌特徵、氣候特點,還將這些自然要素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緊密聯係起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溫州生物地理區域劃分和特有物種的介紹感到驚喜,這讓我瞭解到,溫州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是一個擁有獨特生態係統的寶地。書中的細節描述,比如不同區域的植被分布、土壤類型差異,都展現瞭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細緻觀察和深入研究。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地理知識,更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去思考,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一個地區的特質,又如何影響瞭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曆程。

評分

這本《BF-自然地理分冊-溫州地理》真是打開瞭我對溫州認識的新維度!一直以來,提到溫州,腦海裏浮現的無非是“溫州商人”的精明能乾,或是那張小巧精緻的溫州皮鞋。但這本書,用一種極其細膩且科學的方式,將溫州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展現在我眼前。從地質構造的宏大敘事,到微觀的土壤成分分析,再到氣候變遷的長期觀察,作者薑竺卿先生如同一個耐心的考古學傢,一點點剝開溫州地理的層層外衣,展現其內在的肌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溫州海岸綫變遷的論述印象深刻,那些曾經的島嶼、沙洲,如今已融入大陸,這種動態的地理變化,讓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更加理解瞭溫州人民為何如此熟悉和珍視這片土地。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十分精美,無論是地貌剖麵圖還是氣候變化麯綫,都清晰直觀,配以詳實的文字解讀,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略其中奧妙。它不僅僅是一本地理書,更像是一份溫州大地的情書,充滿瞭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和敬意,讀來讓人心生漣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