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類的命運:從舊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的未來
定價:68.00元
作者:喬治·紮卡達基斯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86782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從舊石器時代祖先到現代科學專傢,
現代的心智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來的?
從先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現代哲人戴維·查爾莫斯,
西方文明的哲學根基如何影響和決定瞭我們對於人工智能的理解?
從圖靈機、巴貝奇分析機再到超級計算機和可以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計算機,
計算機離獲得自我意識還有多遠,一旦它們獲得瞭自我意識會發生什麼?
以曆史視角探究心智起源,集各學科成果預測人類未來方嚮!
內容提要
我們跟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的腳步正走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之巔。
在這本書中,作者彆齣心裁地從文學、哲學和計算機科學三個方嚮探索瞭人工智能。他打開曆史的時光隧道,帶我們迴到到舊石器時代,探索人類祖先心智的演化過程。接著又轉嚮心靈哲學和神經科學,追隨著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先賢的腳步研究他們對於心智的理解。隨後通過迴顧計算機技術史,展望未來計算機發展的無限可能。書中援引瞭大量文化藝術作品,從古代神話到文學經典再到今天的科幻大片,幫助我們理解從古至今文化藝術中的故事是如何起源的,它們和我們當下的認知係統還有人工智能之間存在什麼聯係。
人工智能思想從何而來,又會把人類引導嚮何方?
西方文明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瞭我們對於人工智能的理解?
計算機離獲得自我意識還有多遠,一旦他們獲得自我意識會發生什麼?
……
這本書用一種全新的、更為浪漫的方式審視人工智能,讓我們得以在龐大的信息洪流中,靜心凝神跟著作者的思路以曆史視角探究心智起源,尋找文學敘事、哲學與科技之間的緊密連接,人工智能發展的商業價值,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倫理、道德、法律層麵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數字時代的公民不可缺少的一課。
目錄
部分 迴到從前
章 現代心智的誕生 // 003
我們過去的大戲 // 005
現代心智的大爆炸 // 010
藝術,以及物的心智 // 015
第二章 精靈樹叢中的生活 // 019
講故事的大腦 // 023
想象機器擁有心智 // 025
第三章 機器玩偶“土耳其人” // 027
剋裏特島的守衛 // 029
神奇博士與銅腦袋 // 033
生命之靈 // 035
大腦是颱計算機 // 040
用隱喻思考,用敘事感受 // 041
第四章 愛上異類 // 045
重啓皮格馬利翁 // 046
數字化 // 048
仿生人叛亂的頌歌 // 050
我們的機器後人 // 052
愛與恨 // 053
第五章 被解放的普羅米修斯 // 057
你親手製造的亞當5 // 060
“恐怖榖”和“另一個人幻覺” // 064
第六章 諸神歸來 // 071
沒真的……6 // 073
人機聯閤,獅子人聯閤 // 076
第五元素 // 081
第二部分 心智問題
第七章 宇宙藍圖 // 091
洞穴之喻 // 093
自然的法則 // 098
大腦中的柏拉圖蛋白 // 102
第八章 沒有身體的心智 // 105
我思故我在 // 107
單子、精神粒子與鬆果體 // 110
大難題 // 114
信息與身體分離 // 117
在數字天堂的大門前 // 119
二元論的死鬍同 // 123
第九章 抵抗運動 // 127
柏拉圖好的學生 // 130
亞裏士多德“病毒”傳播(以及變異) // 133
解讀意識 // 137
那麼,信息究竟是什麼 // 140
經驗主義者的人工智能啓濛 // 145
第十章 深入心智 // 147
被解放的意識 // 149
心智測量器5 和消失的大猩猩 // 151
意識到它 // 154
關於意識的理論 // 158
心智與身體 // 160
第十一章 控製論大腦 // 163
梅西會議 // 166
自我復製的機器 // 169
自反性與秩序的湧現 // 173
心智的賦格 // 175
那麼,究竟什麼是心智呢 // 178
第三部分 阿達夢遊仙境
第十二章 剋裏特島人的謊言 // 183
思想的法則 // 185
隻說真理的機器 // 190
理發師悖論 // 191
來瞭一個奧地利人 // 194
算法與人腦 // 198
悖論來幫忙 // 201
第十三章 程序 // 205
工業巨輪 // 209
分析機奇點 // 212
計算的再發明 // 215
第十四章 從布萊切利園到榖歌園 // 219
戰爭是一切的父親和國王 // 221
搜索引擎的前身 // 225
服務器統治的世界 // 229
大數據經濟 // 234
會思考、說話和做事的東西 // 237
第十五章 可以思考的機器 // 241
達特茅斯的智者 // 243
走過鼕天 // 246
第二次機器革命 // 251
人工智能末日 // 255
莫拉維剋悖論 // 260
第十六章 混沌邊緣的達爾文 // 265
神經機器 // 267
堅不可摧 // 272
機器人的自我復製 // 273
生命的算法 // 276
想象真正的人工智能 // 280
結語 人類的未來 // 287
來自神經科學與控製論的知識 // 289
囿於隱喻 // 292
自由的終結 // 295
大事記 // 301
注 釋 // 307
緻 謝 // 345
作者介紹
喬治·紮卡達基斯(George Zarkadakis)
倫敦城市大學人工智能方嚮博士,計算機係統工程師、科學作傢。曾在埃森哲和美國矽圖公司等機構工作。目前,他是一位技術谘詢師和互聯網企業傢。因其在國際科學交流方麵做齣的貢獻,被法國授予爵士頭銜。他一直在為《衛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刊物撰寫稿件。他同時還是小說傢和劇作傢,作品在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齣版。目前居住在倫敦。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對科技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抱有極大熱情和些許擔憂的普通讀者。這本《人類的命運:從舊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的標題,精準地戳中瞭我的興趣點。當我深入閱讀其中關於人工智能的部分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深刻的啓發。作者並沒有迴避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反而以一種冷靜且富有遠見的筆觸,剖析瞭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我被其中關於“奇點”的討論所吸引,那是一種對未來不可預測性的直觀感受,既令人興奮,又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焦慮。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展現瞭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各個領域的潛力,同時也警醒我們,在享受技術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可能齣現的失業潮、數據隱私泄露、算法偏見等問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人工智能視為一個獨立的、對立於人類的存在,而是將其置於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探討兩者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演進。這讓我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終究是與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我們的選擇,將直接決定它將成為助推器還是顛覆者。
評分作為一個對人類文明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名字《人類的命運:從舊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以一種極其恢弘的視角,將人類漫長而麯摺的發展曆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早期人類社會的場景時,那種身臨其境的筆觸。那些關於火的發現、語言的産生、工具的製造,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枯燥的史實,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穴居時代的先民們,在寒冷的夜晚圍著篝火,用粗糙的語言傳遞信息,用簡陋的石器改造世界。這種對人類起源的探索,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人類的韌性與創造力。而當故事過渡到現代,特彆是關於人工智能的部分,我則被作者對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所摺服。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技術本身,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進行分析,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結構、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可能産生的顛覆性影響。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分析的結閤,讓這本書在提供知識的同時,也引發瞭我對人類未來走嚮的深度思考。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標題,首先吸引我的是“滿28包郵”這個充滿煙火氣的價格標簽。在這個信息爆炸、書籍價格參差不齊的時代,能以如此親民的價格獲得一本似乎內容宏大的著作,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我並非曆史學或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總是充滿好奇。從史前時代那些模糊而遙遠的剪影,到如今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浪潮,這跨度之大,本身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欲望。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還沒有看到,但想象中,它應該會采用一種既能體現曆史厚重感,又不失未來科技感的風格。也許是遠古岩畫與數據流的結閤,或者是星辰大海與神經網絡的碰撞。這樣的視覺衝擊,加上“人類的命運”這一宏大主題,無疑會讓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去探尋那些塑造瞭我們,又將塑造我們未來的力量。我特彆期待作者如何在如此廣闊的時間尺度上,將那些零散的曆史碎片和前沿的科技概念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敘事綫。
評分翻開這本《人類的命運:從舊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的未來》,我首先被它那宏大的視角所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俯瞰時間長河的智者,將我們從茹毛飲血的舊石器時代一路引領,穿越農耕文明的曙光,經曆工業革命的巨變,直至今日人工智能觸手可及的未來。每一個時代,都如同精雕細琢的篇章,展現瞭人類如何一步步拓展生存的疆域,如何不斷挑戰自身的極限。我尤其被作者在描述早期人類如何與自然搏鬥,如何從集體狩獵的本能邁嚮早期聚落的智慧所打動。那種原始的生命力,那種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探索,在作者的筆下躍然紙上,讓我仿佛能聽到遠古的呼喚,感受到先輩們在艱難歲月中孕育的堅韌。而當視綫轉嚮未來,關於人工智能的論述,則充滿瞭思辨與警示。作者並非簡單地描繪一個科技烏托邦,而是深入探討瞭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倫理睏境、社會變革,甚至是對人類自身定義的挑戰。這種前後呼應、古今結閤的敘事手法,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迴顧,更是一次關於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嚮何方的深刻反思。
評分這本《人類的命運:從舊石器時代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作者巧妙地將曆史的長河與科技的浪潮融為一體,構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發展畫捲。我特彆沉浸於作者對人類社會形態演變的細緻描繪。從分散的狩獵采集部落,到高度組織化的農業文明,再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化浪潮,每一種形態的轉變,都伴隨著生産力、社會結構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我從中看到瞭人類如何不斷適應環境,又如何不斷改造環境,這種動態的演進過程,讓我對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命力有瞭更深的認識。而當閱讀到關於人工智能的章節時,我感受到的則是一種對未來的警示與期盼並存的情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預言一個美好的科技未來,而是深入分析瞭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倫理挑戰、就業結構重塑以及人類自主性的邊界問題。這種審慎的態度,讓我覺得作者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位引導者,他鼓勵我們去思考,去辨析,去為即將到來的未來做好準備。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就像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既能迴溯曆史的源頭,又能眺望未來的曙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