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医教结合”工作探索 | 作者 | 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医教结合”项目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 ISBN | 9787543227378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变化加速、压力普遍变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遭遇心理危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期。无论是大一新生的“成年”,还是大四毕业生的“成人”,都对他们提出了各种身份要求,而这些身份的适应和整合并不总能顺利进行,继而可能导致心理危机。显然,在这个青少年发展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得到引导和及时帮助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随着我国新精神卫生法颁布,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尽快鉴别心理障碍、尽早转介以及如何在新精神卫生法的范畴中更好地承担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和预防工作,都向高校提出了问题。 “医教结合”无疑是对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呼应。本论文集总结了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对松江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园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研究和思考。项目组的各个高校、各位老师和精神卫生中心的两位老师均一一分享了自己在其中的经验、收获和展望,为未来在上海乃至全国推进“医教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基础。本书不仅概念性地阐述了“医教结合”在高校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角色,也从实际的案例出发,为“医教结合”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支持。 |
| 作者简介 | |
| 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项目组成立于上海市教委大力倡导,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和上海市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华东政法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的背景之下,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协同的覆盖整个松江大学城区域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医教结合”体系得以正式启动,包含了松江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园区的各个高校。 |
| 目录 | |
| i 前言 1 “医教结合”框架下上海高校学生 张海燕 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 13 拓展内涵,创新形式,“校—医合作” 刘明波 钱 捷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4 高校“医教结合”工作对社会精神卫生促进的思考杨 ! ——以上海理工大学与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为例 35 “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对提升高校陈晶晶 鄢 静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探讨 40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疗—社会” 吴双磊 姚玉红 赵 娟 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5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朋辈工作队伍参与马前广 “医教结合”工作研究 61 “医教结合”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实践与反思宋海娟 ——以东华大学为例 71 校园里的家庭工作金蓓蓓 ——家校医三结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典型案例探究 85 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医教结合”工作田 园 曹宁宁 平台上的专业化发展探索 91 “医教结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探索与反思陈 鑫 薛 玲 99 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医教结合”现状及发展途径探索程 蕾 袁艳芳 张 华 108 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项进修的实践与思考 唐筱蓉 ——我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进修 119 关于“医教结合”问题的几点思考刘继茹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进修项目有感 126 一个焦虑症大学生的“医教结合”干预案例浅析顾秀萍 134 重视生命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工作中的应用罗 娇 141 “医教结合”项目中心理辅导员工作探析叶剑辉 ——心理危机预警个案解析 151 “医教结合”意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探究潘 红 ——以一个咨询个案为例 160 “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精神疾病患者登记制度的探索与尝试薛 玲 165 “医教结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鄢 静 陈晶晶 169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田昊罡 唐筱蓉 180 “在自己脑海中恋爱”的男孩杜宇锋 ——例钟情妄想症状男孩的药物治疗 184 一个像“霹雳贝贝”一样的男孩肖艳红 ——例焦虑障碍患者的综合治疗与转归 |
| 编辑推荐 | |
|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变化加速、压力普遍变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遭遇心理危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期。无论是大一新生的“成年”,还是大四毕业生的“成人”,都对他们提出了各种身份要求,而这些身份的适应和整合并不总能顺利进行,继而可能导致心理危机。显然,在这个青少年发展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得到引导和及时帮助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随着我国新精神卫生法颁布,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尽快鉴别心理障碍、尽早转介以及如何在新精神卫生法的范畴中更好地承担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和预防工作,都向高校提出了问题。“医教结合”无疑是对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呼应。本论文集总结了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对松江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园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研究和思考,能够为相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思考。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了这本书的前几章,我发现它在问题的切入点上非常有深度。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具体且现实的场景——高校校园,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点非常贴合当下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痛点。书中提到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惑、未来发展焦虑等问题,都写得非常真实,仿佛能看到身边很多同学的影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而是深入分析了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展现了一种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视角。这种深入的挖掘让我觉得作者对这个领域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而不是浅尝辄止。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作者在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始终饱含着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理解。即使是在剖析一些尖锐的问题时,语气也是温和而充满建设性的,没有丝毫的指责和苛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倾听、如何给予支持的章节,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不仅适用于教育工作者,也对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非常有启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身边的人,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有智慧的长者,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色彩柔和,排版清晰,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打开书页,纸质的触感也相当不错,文字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为文字内容增添了几分生动性和形象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心理概念的图示化解释,这比纯粹的文字描述更能帮助我理解抽象的理论。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实体呈现,从外在到内在,都传递出一种精心打磨的品质感,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是一个对书籍外观和阅读体验比较在意的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这一点对于理解复杂的主题非常有帮助。从理论基础的铺垫,到具体实践的展开,再到案例分析的佐证,作者一步步地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心理学理论的介绍,虽然不至于过于晦涩,但又能准确地抓住核心要点,并且将其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操作的可行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观察,来印证书中的观点。感觉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来组织材料和梳理思路,才能呈现出如此条理分明的论述。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医教结合”这一模式的探索。在当前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如何有效地解决,特别是如何在高校环境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支持体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作者通过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医教结合”的具体内涵、运作机制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种跨领域的融合思考,为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个人对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模式非常感兴趣,因为它意味着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合力,这比单一的部门运作要更加高效和全面。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更多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