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定价:36.80元
作者:李瑞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53462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CCTV4华人世界专访,CCTV9倾情记录,一辆车 一种执念,把天涯的长度,缩短到了咫尺之间。2、穷游网、E旅行网点赞推荐,诚邀作者与全世界旅行者分享环球故事。3、28000公里,600个日日夜夜,36个国家,80个异国家庭,一个骑行者流浪过的*远地方,是全世界。4、睡过墓地,遭遇过,甚至堵过坦克,亲历过闹市枪战。一个人在路上,哪有任性可言,咬牙挺住就是一切。5、世界上有*烈的酒,*美的风景,*离奇的遇见,*直达心底的彻悟,*难以忘怀的感动,全都在路上。6、随书附赠五张摄自全球的奇幻美景!精选80余张震撼插图,每一张就是一个故事,让你身未动,心已领略世界之大美。7、放送环球感动视频,跨越四大洲,收录*棒的创意和**的诚意。
内容提要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高38分。
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
你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以骑行的方式环球旅行?
如果不骑车,能在美国沙漠腹地的高速公路上捡个iPhone吗?如果不骑车,能误入美军基地,将一队坦克堵在身后吗?
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全球80个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物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
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环球三部曲,无与伦比酷炫之旅详细路线:东南亚——大洋洲:在马来西亚,次在异国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澳大利亚,我用生硬的厨艺烧出“美味”川菜,令外国朋友啧啧称赞。
在新西兰,直升机竟然降落在我睡觉的帐篷附近,飓风袭来,刮走了一切。
西亚——欧洲:在德黑兰,一位大学教授向困境中的我伸出了援手,但是在分别之际却威胁要将我手。
在离开德黑兰之际,一辆客车将我别在角落,司机径直堵在我面前……“逃离德黑兰”竟然是那样艰难。
在意大利,为了赶路在一处僻静之地宿营,待夜幕笼罩,此处越发恐怖诡异。背后的围墙竟然闪烁着红灯,透过门口栅栏,一切才豁然开朗,此地原来是墓地。入夜后,墓地的壁龛亮起一盏盏红灯,将整片山头照亮,又一个不眠之夜。
美洲——东亚:在英国的南安普顿港,追寻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的航迹,搭乘邮轮跨越大西洋从伦敦来到了纽约。
更遥远的未知路途,在美洲大陆等候着我。
美国沙发客凯伦,担心我在暴风雨中被淋坏身体,她离家之前特意不锁门,并为我准备好干毛巾、卧具,非常信任地把整栋屋子留给了素未谋面的我。 在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的塔尔萨,我竟然为当地的高中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中文课。
在美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洲际高速公路的草丛边,竟然捡到一部iPhone5。历尽辛苦找到2000公里之外的失主。
目录
这世上美妙的滋味在路上/001
在马来西亚,次在异国在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新西兰,直升机竟然降落在我睡觉的帐篷附近,飓风袭来刮走了一切。
在伊朗,被持枪军警拦截并押送至偏僻小路进行,瞬间我甚至以为碰见了。
出发,东南亚!/013
柬埔寨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虽然跟越南一样被阳光强烈炙烤着,但是我无暇顾及。随着自行车前行,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让人记忆深刻。已经是第二次在柬埔寨迎接夕阳了,随着夕阳西下,我骑行的速度也在加快。不过就在距离金边26公里处,我发现远处有一尊巨大的蛇形雕塑,立马顺着小道骑了过去。
去越南骑车吧,那里更美,更便宜/021
这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038
高棉的微笑/052
澳洲,不是去玩乐,而是去经历/061
整个月台上只有我一个人,推着自行车站在空空如也的站台。如果登上五分钟之后的列车,就意味着放弃旅途,放弃我人生的梦想,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回去,我到底该怎么办?当我还沉浸在内心世界中时,火车已经呼啸而来,停靠在月台边。当列车车门打开的那一瞬间,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大雨已经远去,只见阳光已从云层中露出,夕阳的余晖照射在身上,让浑身湿透的我略微感到一丝暖意。
墨尔本,乌云与晴空同在/065
躲在帐篷里,只有死路一条!/083
Enjoyyourtrip/096
此刻距悉尼还有528公里/106
Atasteoflife/125
一千个骑行者心中拥有一千个悉尼/147
新西兰,梦幻的中土世界/161
或许亚当根本听不到我的叫喊声,下一秒,我就被推出了机舱。刚离开机舱的那一秒,身体在空中翻滚,世界天旋地转,可怕的失重感弥漫全身,恐惧让我拼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不过所有的恐惧只有那短短的一秒钟,随之而来的便是肾上腺素飙升,充斥全身每一个细胞,让我感受到心脏都快停止跳动的刺激——爽!爽!爽!伸开双臂,如同鸟儿伸开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云朵就在身旁触手可及,当高空的气流以时速200公里拂过我的脸颊时,我瞬间醒悟,纵身九霄一览天下,哪里风光堪比云端?
涅槃重生/165
一人、一车、一帐篷,游走在南十字星的天空下/181
从加拿大徒步到墨西哥的Billy/201
只要能撑过去/216
一万英尺高空,云端上的脸/237
不请自来的直升机/257
Movingon/266
预告篇:穿越欧亚大陆,
与古老的温柔相逢/279
在离开德黑兰之际,一位大学教授向困境中的我伸出了援手,但是在分别之际却威胁要将我手;在离开德黑兰之际,一辆客车将我别在角落,司机径直堵在我面前……“逃离德黑兰”竟然是那样艰难。
在纳坦兹,我被持枪的伊朗武装人员“劫持”到荒郊野外,我甚至以为遭遇了……
作者介绍
李瑞,成都普通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对叙事结构要求较高的读者,通常难以容忍情节的拖沓。然而,这本书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展现出一种老练的掌控力。它时而如急流般向前推进,将你卷入一场突发的事件中;时而又像山间的溪流,放慢脚步,让你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和人物的内心波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描摹,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绝非一般都市作家所能企及。无论是南国湿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腐烂的甜腻,还是北境寒风中呼啸而过的苍凉感,都被作者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精准捕捉。这种对“在路上”具象化的描绘,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物理上的位移,都必然伴随着精神上的重塑。那些看似与主线无关的支线人物,他们的命运也与“前行”的主题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张复杂而有机的生命网络。
评分初读这本小说时,我正处于一个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迷茫与焦虑如同夏日午后的闷热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我原本期待找到一本能提供明确解决方案的指南,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它提供了一种“接受”的力量。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人类情感中最微妙的灰色地带,没有那种非黑即白的绝对论断。书中的主角们,他们行走,他们迷失,他们偶尔也想放弃,但总有那么一个微小的契机,让他们重新拾起行囊。这让我深刻反思,也许生命中的许多“等待”,并非是浪费时间,而恰恰是积蓄力量的必要过程。书中的对话部分写得尤其精彩,那些看似随意却暗含深意的交流,像极了我们在旅途中偶遇的智者。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在读到某一句触动内心的对白时,合上书本,望向窗外,思考自己此刻的“位置”。这种代入感极强,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地参与了这场漫长而充满哲思的跋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深邃的靛蓝与跳跃的橘红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心灵和地域的史诗旅程。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偶然翻到它的,起初只是被它独特的书名吸引,但一旦翻开内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字力量就彻底将我俘获了。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令人发指,对于环境的描摹,无论是繁忙的都市街景还是荒凉的沙漠腹地,都构建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立体感。书中对于“路途”的理解,远超出了地理上的概念,它探讨的是生命中那些不得不经历的过渡期,那些我们停滞不前却又渴望前行的瞬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内心独白的刻画,那种在寂静中与自我对话的挣扎与和解,真实得让人心疼又感动。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远方的原始渴望。那些关于“等待”和“坚持”的章节,读起来有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力量,仿佛每翻过一页,自己也向着某个未知的目的地又迈进了一步。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读者的思绪有足够的空间去沉淀和回味那些精妙的词句。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带着微微的诗意和金属质感的,读起来有一种清冷的美感。它不煽情,却比任何煽情的文字都更能打动人。作者似乎对“宿命”与“选择”有着深刻的见解,并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事件,探讨了我们作为个体,在宏大世界背景下的渺小与不屈。我注意到,书中多次运用了“光影”的对比,将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外部环境的变幻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一束不期而至的光,并非带来救赎,而是让人看清了前方的道路,虽然那条路依旧充满荆棘。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级,它尊重读者的思考能力,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具延展性,对于生活中那些看似无解的困境,有了一种新的、更具韧性的应对视角。
评分坦白说,最初我被书名中的某些元素所吸引,但阅读过程却远超出了我对“旅行文学”的固有认知。这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哲学思辨的深度,它将“行进”这个行为,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来审视。书中有大量的内心独白,这些独白并非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作者对时间、空间、记忆和身份认同等宏大命题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关于“遗忘”与“铭记”的篇章,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因为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过去如何定义现在”的困惑。作者的语言偶尔会显露出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但整体上保持着一种现代的、锐利的锋芒,使得整部作品既有厚重感,又不失阅读的流畅性。它不是一本适合在睡前随便翻阅的书,它需要你集中精神,带着一份敬畏之心去走进它所构建的世界,而这种投入,最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