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齐民要术 唐伯虎全集 陶渊明集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24”选录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顾恺之的《画评》、唐寅的《唐伯虎全集》、陶潜的《陶渊明集》等。《齐民要术》是中国的一部农业书,也是世界的一部农业书,内容包括农艺、园艺、森林、畜牧、渔业、农产品制造各方面的每个细节,对于当今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的文集,选录的都是陶渊明的诗词等著作,体现出他无比豁达的胸怀,以及与世无争的心态。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那厚实的纸张和精致的封面烫金工艺,初拿到手就有一种爱不释卷的冲动。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每一页的排版都显得那么典雅而不失现代感,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把握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记得我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沉浸在这套书的氛围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那种阅读的仪式感,是现在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他们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尊重经典,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做出一些哗众取宠的改动,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最大程度地呈现原著的风貌与韵味上。光是翻阅它的目录和序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的深厚学养和严谨态度。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来说,光是拥有它,就已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不仅仅是重量上的,更是文化厚度上的。
评分说实话,在决定购买之前,我其实对如此厚重的经典合集抱持着一丝疑虑,担心内容会过于古板或难以消化。然而,实际的阅读过程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耐读性”——每一次重读,总能发掘出新的层次和新的感悟。它像一个深邃的湖泊,初看平静清澈,但当你潜入得越深,看到的景象就越是斑斓奇诡。我发现自己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开始享受这种缓慢、深入的探索过程。它迫使我放慢了以往那种“扫视式”的阅读习惯,重新学会了如何与文字进行一次耐心的、充满敬意的交流。这套书已经悄然改变了我对“阅读”这件事的定义,它不再是消磨时间的手段,而是一种积极构建自我精神世界的仪式。从这个角度看,它的价格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它投资的是读者的心智成熟度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勉强领略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的皮毛,这套书的知识密度高到令人咋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而是直接将原著的精髓以一种极具条理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注解和导读部分,它们的撰写水平极高,不仅精准地解释了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典故,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视角,让你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时代背景。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篇章的深入剖析,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但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本的旁白和论述,我才发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幽微之处远超想象。这本书的编辑功力可见一斑,他们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古代智慧之间的坚实桥梁,让晦涩的古籍变得触手可及,却又不失其应有的庄重感。每次合上书本,我都需要花一点时间来消化刚刚吸收的信息量,这种“知识的负荷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评分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简直是一座宝库,它汇集了几位风格迥异的大师的作品,这种并置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读到某位文人的豁达洒脱,再转到另一位的沉郁顿挫,那种情绪上的起伏和思维上的切换,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模仿他们的遣词造句,尽管只是在写日记的只言片语中,也感受到了语言魅力的巨大力量。更让我惊喜的是,某些章节的措辞,居然能奇妙地呼应到我当下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仿佛这些千年前的文字,依然在为现代人的心灵提供解药。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是任何当代小说都难以给予的深度慰藉。那些描述田园风光和个人情志的段落,读起来简直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竹林的清香。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持续不断地激活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和真挚情感的渴望。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研究者来说,这套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它极佳的检索性和索引系统上。我不是一次性读完的,更多的时候是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使用,随时查阅某个典故的出处或者某个概念的经典阐释。编者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让我深感信赖。例如,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对比,以及对某些争议性论点的客观呈现,都显示出这套书并非简单的汇编,而是经过了严谨的学术考证。我曾试着在网上寻找类似的资料,但发现散乱的资料难以形成系统认知,而这套书将所有必要的“元信息”都整合在了一起,极大地提升了研究和学习的效率。可以说,它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让我能更专注于理解文本本身,而不是被外部的检索工作所困扰。这种细致入微的编排,是体现一部优秀工具书价值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