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今讀係列:史記全鑒(耀世典藏版)
定價:59.80元
作者: 馬遷;芳園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201091297
字數:600000
頁碼:4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史記》是我國古代部通史。它保存、整理瞭自史前傳說的五帝時代到西漢中葉三年間豐富的曆史資料,為中國曆史學奠定瞭初的堅實而宏偉的基礎。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若要從原典上學習和研究中國曆史,就不能不讀《史記》。
《國學今讀係列:史記全鑒(耀世典藏版)》整理選編瞭《史記》有代錶性的篇章,綜閤瞭曆代研究《史記》的學者的學術成果,對原文作瞭詳細而準確的注釋,並且對照以明白淺顯的譯文,使讀者閱讀《史記》的時候毫無障礙。我們還特彆請畫傢專為本書繪製瞭大量的插圖,這些彩色插圖有助於讀者理解《史記》,興趣盎然地閱讀《史記》。
內容提要
《史記》的作者馬遷,字子長,誕生在今天陝西省韓城縣的龍門,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左右在世。他生活在西漢王朝強盛的時代,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傢、史學傢和文學傢。《史記》傾注瞭馬遷的畢生精力,全書共130篇,526500餘字,括12本紀、10錶、8書、30世傢和70列傳。“本紀”實質上是各朝代的編年大事記,是《史記》的總綱;“世傢”記述瞭各封國的王侯、開國功臣和有重要地位、巨大影響的人物;“列傳”是各種傑齣人物的傳記,並有關於少數民族和國外的記載;“錶”以譜列的體例簡要記載瞭曆史大事;“書”則概述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成就。
目錄
作者介紹
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的史學傢、文學傢、思想傢。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
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識創作瞭中國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瞭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文摘
序言
這次閱讀體驗,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可讀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點。坦白講,有些學術著作讀起來像是在啃石頭,而有些普及讀物又太過於輕浮,經不起推敲。這部作品似乎找到瞭那個黃金分割點。它在保持核心文本的完整性和嚴肅性的同時,沒有過度使用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來“炫技”。它的語言風格是內斂而有力量的,即便是對那些復雜的曆史敘事,也能用一種相對流暢、符閤現代語感的敘述來導讀。這使得即便是周末想放鬆一下,也能隨時拿起翻閱幾頁,不會感到強烈的學習壓力。這種沉浸感和輕鬆感並存的狀態,是非常難得的,它讓“讀史”從一項任務變成瞭一種享受。
評分從一個資深曆史愛好者,或者說一個“老讀者”的角度來看,我更看重的是譯注的準確性和深刻性。很多市麵上的版本,要麼過於簡略,要麼過度發揮,反而偏離瞭原意。這部典藏版在注釋方麵,展現瞭一種紮實的學術功底。我隨機抽取瞭幾個公認比較難啃的篇章進行比對,發現它的注釋不僅解釋瞭生僻字詞,更重要的是對一些涉及古代禮製、官職、地名的解釋,做到瞭精準定位和溯源,引用瞭相當不少的旁證材料。這種嚴謹的態度,讓閱讀體驗有瞭極大的提升,每次遇到疑惑,翻閱注釋都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答,而不是敷衍瞭事的一句解釋。這說明編纂團隊在做這項工作時,是抱著一種對先賢文字負責的態度,而不是簡單地為瞭齣書而做注。對於追求原汁原味又不失清晰度的讀者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評分如果要評價它在當今閱讀市場上的定位,我認為它無疑是瞄準瞭注重品質和深度思考的讀者群體。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套可以長期陪伴的案頭工具書。我特彆欣賞它在輔助閱讀材料的選取上所體現齣的“剋製”。沒有太多花哨的圖錶或者不必要的現代漫畫插圖來分散注意力,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對文本本身的深度挖掘上。這種樸素的、以文字為核心的呈現方式,反而更加凸顯瞭原著的魅力。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投入心力去體會,而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得到相應的迴饋,這種“物有所值”的感覺,是衡量一本優秀經典再版書籍的最高標準。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提供的是一條通往理解的堅實階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是下瞭一番功夫的,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那種古樸又不失典雅的配色,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般的普及讀物,而是奔著“典藏”去的。翻開扉頁,那種紙張的細膩度和油墨的清晰度,都透露齣齣版方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特彆留意瞭一下字體排版,行距和字號的選擇非常考究,即使是麵對一些拗口的古文,閱讀起來也相對舒適,沒有那種小字擠在一起的壓迫感。不過,對於初次接觸這類經典的人來說,可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畢竟不是那種輕薄的“速食”讀物。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擺在書房裏,時常拿齣來摩挲的藝術品。從物理層麵上來說,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種儀式感,讓你在翻開它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帶上瞭一種敬畏之心,準備好進入一個嚴肅的閱讀場域。這對於深度閱讀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物理鋪墊。
評分我個人更傾嚮於從內容編排的邏輯性來評價一部工具書或者解讀本的價值。這部作品的章節劃分和內容的取捨,顯然是經過瞭精心策劃的。它沒有采取那種流水賬式的全盤照搬,而是似乎在嘗試搭建一套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閱讀脈絡。我注意到它在關鍵的曆史事件和人物傳記部分,加入瞭現代史學的一些分析視角,這對於我們理解司馬遷敘述背後的深層意圖,提供瞭不少啓發。舉個例子,在描述某些關鍵的權謀鬥爭時,它不僅僅是復述瞭原文,還穿插瞭一些對當時政治環境的背景補充說明,這極大地彌補瞭我們因為時代脫節而産生的理解障礙。這種“古今對話”的處理方式,讓原本晦澀難懂的史料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我花瞭較長時間在那些人物小傳部分,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種立體感,而不是臉譜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