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 第2辑:淮南鸿烈集解(上下册)
定价:158.0元
作者:刘文典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439654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淮南鸿烈集解(套装上下册)》的内容独特,涵盖了天、人、地、神祇、万物等等,建构出一个相关而紧密的系统,并且阐述了“道”的核心、开展和应用三方面的状况。书中以天文、山林、精神、兵略等事物来阐释大道,贯通天道与人事,有别于《》那样讨论道学,也不同于《庄子》用比喻和故事来说明大道的哲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整理我父亲留下的一些旧藏书时,无意中看到了几本关于近代史研究的入门读物,发现自己对那个特定时期思想史的了解还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这套丛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直接被带到了历史现场。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文献的遴选标准,能把这个“鸿烈集”这样的重要文献纳入丛书,说明编者在学理上的判断是相当精准和负责任的。阅读体验上,注释的详尽程度是我最欣赏的。很多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概念,在当时其实是经过激烈论辩才确立的,这些注释就像是搭起了一座座桥梁,让我能够轻松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没有这样细致的引导,直接面对原始文本可能会感到非常吃力。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文本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仅是把古籍搬到了现代读者的案头,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一种新的学术整理和出版范式。现在的学术出版物往往过于追求速度和篇幅,牺牲了必要的审校和装帧的诚意。但这套书体现了对知识的敬畏心。纸张的耐用性、油墨的稳定性,都保证了它能经受住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考验,真正担得起“经典”二字的重量。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更多的出版社能够以这种近乎于“复制文物”的严谨态度来对待民国学术的重印工作,我们的文化传承会更加扎实和有底气。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光是看着书脊上烫金的字体就觉得心情舒畅。纸张的质感也无可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典雅和厚重感,完全配得上“首版学术经典”这个名头。我本来是抱着研究民国时期学术风气的目的去看的,没想到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成了一种享受。那种老派印刷的韵味,透过现代的工艺完美重现,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尤其是字体排版,疏朗有致,既保留了古籍的庄重,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对于喜欢钻研古籍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不过,作为收藏者,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文物价值上的体现,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从这套书里挖掘出更多被忽略的细节。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我就觉得整个书房的“学术气”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最近在为一个关于近代思想史的研讨会做准备,需要查阅大量关于特定学派奠基性文本的原始资料。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的前期工作。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某些罕见引文的溯源上做得非常到位,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一个小问题:某段论述究竟是参考了哪位先贤的哪一章节。这种对文献流派的梳理能力,远超出了普通注释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微观的研究史展示。我甚至把其中几篇引言和导读部分仔细阅读了两遍,它们对整个丛书的定位和对所收录文本的学术史意义的梳理,清晰而有力,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佳的路线图。这绝对不是那种随便印印就拿出来糊弄读者的“假学术”产品。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集解”这种形式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过度解读会削弱原著的力度。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这里的“集解”更像是一种精心的校注和背景梳理,它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极大地提高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研究的效率。我特地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个版本的类似整理本,这套的亮点在于它能精准地捕捉到某些关键术语在民国初年语境下的特殊含义。这对于理解早期白话文向规范书面语过渡时期的语言特征非常有帮助。我尝试着只看正文而不看注解去理解某些论断,很快就陷入了语境的迷雾,可见这些看似辅助性的文字,实际上是理解这部重要文献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