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9787552804638 李敖

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9787552804638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李敖
  • 周子
  • 张载
  • 二程
  • 宋明理学
  • 哲学
  • 思想史
  • 古典文献
  • 中华文化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638
商品编码:3006746962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6”选录了周敦颐的《周子通书》,张载的《张载集》,程颢、程颐的《二程集》和胡宏的《知言》。《周子通书》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张载集》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是研究张载儒学思想全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二程集》是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此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

目录


周子通书

导读 / 002

太极图说 / 003

通书 / 005

诚上章 / 005

诚下第二章 / 005

诚几德第三章 / 006

圣第四章 / 006

慎动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师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志学第十章 / 008

顺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礼乐第十三章 / 009

务实第十四章 / 009

爱敬第十五章 / 009

动静第十六章 / 010

乐上第十七章 / 010

乐中第十八章 / 010

乐下第十九章 / 011

圣学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颜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师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师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过第二十六章 / 013

势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辞第二十八章 / 013

圣蕴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蕴第三十章 / 014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章 / 014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贵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拟议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蒙艮第四十章 / 017

进呈本周子遗文并诗 / 024

爱莲说 / 024

养心亭说 / 025

拙赋 / 026

碧落石汝砺书篆 / 026

邵州新迁学释菜文 / 026

又告先师文 / 027

〔附〕邵州新迁州学记 / 027

彭推官诗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圣院诗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与傅耆伯成书 / 030

慰李大临才元疏 / 031

与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与仲章侄手帖 / 031

回谒乡官昌州司录黄君庆牒 / 033

贺傅伯成手谒 / 033

书仙台观壁 / 034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 034

喜同费君长官游 / 034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韵 / 035

〔附〕李悦斋跋 / 035

剑门 / 036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 036

同石守游 / 037

江上别石郎中 / 037

忆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 038

题寇顺之道院壁 / 038

题浩然阁 / 038

题酆都观三首刻石观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题惠州罗浮山 / 040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 040

濂溪书堂 / 040

思归旧隐 / 041

夜雨书窗 / 041

石塘桥晚钓 / 041

书舂陵门扉 / 041

东林寺留题 / 042

澹山岩扃留题 / 042

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 042

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 043

肇庆府星岩留题 / 043

任所寄乡关故旧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张载集

导读 / 048

正蒙太和篇 / 049

正蒙参两篇第二 / 059

正蒙神化篇第四 / 063

正蒙动物篇第五 / 067

正蒙诚明篇第六 / 071

正蒙大心篇第七 / 076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上 / 082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下 / 086

经学理窟周礼 / 092

语录 / 095

性理拾遗 / 098

〔附〕张横渠先生行状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范巽之书 / 101

与赵大观书 / 102

与吕微仲书 / 103

贺蔡密学启 / 104

庆州大顺城记 / 105

女戒 / 106

策问 / 107

边议 / 108

与蔡帅边事画一 / 111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 / 112

经略司画一 / 114

始定时荐告庙文 / 116

张天祺墓志铭 / 117

杂诗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 119

别馆中诸公 / 119

圣心 / 119

老大 / 120

有丧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贝母 / 121

题解诗后 / 121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 / 122

二程集

导读 / 124

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 125

论王霸之辨 / 128

论十事札子 / 131

颜子所好何学论 / 136

与吕大临论中书 / 139

答杨时论西铭书 / 141

河南程氏遗书

?端伯传师说 / 145

第二上?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 / 156

第二下?附东见录后 / 187

第三?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 196

第四?游定夫所录 / 204

第五 / 210

第六 / 214

第七 / 227

第八 / 231

第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 / 234

第十?洛阳议论 / 239

第十一?师训 / 246

第十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 / 262

第十三?亥八月见先生于洛所闻 / 265

第十四?亥九月过汝所闻 / 267

第十五?入关语录 / 270

第十六?己巳冬所闻 / 297

第十七 / 298

第十八?刘元承手编 / 306

第十九?杨遵道录 / 366

第二十?周伯忱录 / 383

第二十一上?师说 / 384

第二十一下?附师说后 / 390

第二十二上?伊川杂录 / 393

第二十二下?附杂录后 / 412

第二十三?鲍若雨录 / 419

第二十四?邹德久本 / 425

第二十五?畅潜道录 / 430

知言

导读 / 442

知言 / 443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穿越时空的思想回响,洞察千年的智慧光芒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三位极具分量的思想巨匠——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的核心著作,并由当代思想家李敖先生进行精要梳理与编纂。这不仅仅是一部古籍的汇集,更是李敖先生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犀利的笔锋,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直抵千年哲思的脉络。全书力图呈现中国哲学史上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新,探寻宋明理学的源头活水,体悟其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深远影响。 一、 周敦颐:《周子通书》——理学肇始,宇宙新生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被誉为“宋明理学之父”。其《周子通书》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洞见,构建了一个以“太极”为核心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李敖先生精编的《周子通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这片古老而深邃的思想沃土。 太极之始,万物之源: 《通书》开篇即阐述“太极”思想。李敖先生的编纂,将周敦颐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五行,进而化生万物的演化过程,以清晰的逻辑线索呈现出来。这不仅是对宇宙起源的宏大推测,更是对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揭示。读者将跟随李敖先生的引导,理解“太极”并非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宇宙本体。 五行之变,气化流行: 周敦颐进一步阐述了阴阳五行在宇宙运行中的作用。李敖先生通过精到的选录和注解,揭示了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气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其中蕴含着对自然界运行法则的朴素认知,也为后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仁者爱人,物我一体: 《通书》将个人修养与宇宙本体紧密结合。李敖先生重点梳理了周敦颐关于“仁”的论述,强调“仁”的本质是“爱”,并推崇“乐天”的生活态度。这种“物我一体”的哲学观,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将个体生命融入宏大的宇宙秩序之中,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立诚明敬,格物致知: 书中关于“诚”与“敬”的阐述,构成了周敦颐的修养工夫论。李敖先生的编选,突出了“诚”作为万物之本,以及“敬”作为内省自律的根本。这为后来的理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特别是“格物致知”的起点,直接影响了张载和二程的思想发展。 李敖先生对《周子通书》的精编,不仅是对文本的还原,更是对其精神内核的提炼。他让读者看到,周敦颐的哲学并非高高在上的玄思,而是根植于对天地万物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问。 二、 张载:《张载集》——横渠四句,关怀民瘼 张载,北宋哲学家,以其“横渠四句”闻名千古,是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将哲学思考与社会责任、家国情怀高度统一的代表人物。李敖先生编纂的《张载集》,将张载的思想精华,特别是其关于“民胞物与”的博大胸襟,生动呈现于读者面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的深刻内涵: 李敖先生将这四句作为《张载集》的灵魂来解读。他深入剖析了每一句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哲学使命和社会担当。 “为天地立心”:意指要确立一种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和价值体系,使之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依据。 “为生民立命”:强调知识分子对民众命运的关怀,要为民众找出安身立命之道,解决现实生存问题。 “为往圣继绝学”:继承和发扬前代圣贤的宝贵思想遗产,防止文明的断裂。 “为万世开太平”:将个人理想与全人类的福祉联系起来,追求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李敖先生通过解读,让读者深刻理解张载的这种宏大抱负,以及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独特定位。 “民胞物与”的仁爱哲学: 张载的“民胞物与”,即“视民如胞,视物如与”,是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博爱精神。李敖先生的编选,将张载关于天地万物一体、万物皆有灵性的论述梳理出来,展现了其仁爱思想的普适性和深刻性。这种将个体生命与自然界、与他人紧密联系的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气本论与性情学: 张载的“气本论”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本,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李敖先生的精编,有助于读者理解张载如何从气的生成、流行、凝结到消散,来解释世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发生。同时,书中也触及了张载关于性情的论述,即人性的善恶之辩,以及如何通过修养达到中和之境。 《正蒙》之要义: 《正蒙》是张载的代表作。李敖先生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例如关于“虚”、“心”、“天”、“地”等概念的阐释,以及对“诚”、“道”的探讨,让读者能够直接领略张载思想的精髓。 李敖先生的《张载集》,不仅仅是对张载著作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其思想的提炼与升华。他让我们看到,张载的哲学,是一种有温度、有担当、有远见的思想,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关怀。 三、 二程:《二程集》——格致诚正,格物致知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周敦颐的思想,将理学体系化、理论化,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李敖先生精编的《二程集》,旨在呈现二程学说的核心脉络,引领读者进入理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天理”之辨,宇宙的本源: 二程对“天理”的强调,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李敖先生的编选,重点梳理了程颐关于“天理”即是“道”的论述,以及程颢将“天理”内在于人心,即“心即理”的观点。这为后世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朱熹的“格物致知”提供了理论基础。读者将理解,“天理”并非外在的、僵化的规则,而是内在的、活泼的宇宙精神。 “格物致知”的实践路径: 二程对“格物致知”的阐释,是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李敖先生的编纂,突出展示了二程如何从体认“天理”出发,强调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达到知行合一。这与现代科学的实证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也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哲学支撑。 “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之道: 这是二程学说中最为人所熟知也最具争议的部分。李敖先生的精编,将二程关于人类情欲与天理关系的论述,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原则,以辩证的视角呈现。他会引导读者思考,这种“灭人欲”并非全然否定人的情感,而是强调克制不合乎天理的欲望,以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仁”的深化理解: 在周敦颐“仁者爱人”的基础上,二程进一步深化了对“仁”的理解。李敖先生会突出二程将“仁”视为“爱物”和“天之所生”的根本,强调人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体认”天理来体悟仁爱。 李敖先生编纂的《二程集》,并非只是对二程著作的机械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筛选和梳理,呈现出二程学说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他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哲学概念中,找到清晰的脉络,理解二程如何将理学推向新的高峰。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的出版,具有多重意义与价值: 1. 思想传承的载体: 它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三座重要里程碑,以一种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是思想传承的宝贵载体。 2. 李敖先生思想的体现: 本书是李敖先生智慧的结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对这些古老经典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梳理,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 3. 通识教育的典范: 对于希望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读者而言,本书是极佳的入门读物。它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核心思想。 4. 跨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仿佛能够与周敦颐、张载、二程以及李敖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反思当下。 5. 文化自信的构建: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窗口,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人生、宇宙、社会深刻的探究。让我们跟随李敖先生的指引,一同走进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盛宴。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李敖这个名字去的。我一直觉得,在所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中,李敖的“横冲直撞”是最对我的胃口。他对待经典,从来不是那种抱着“敬畏”就束之高阁的态度,而是用一种解构和重构的方式,把那些僵化的教条砸碎,让我们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生命力和逻辑性。这次的精编,最让我惊喜的是他对“程氏兄弟”——程颢和程颐——思想的切入点。程颢的“天人合一”和程颐的“格物穷理”,两者看似一静一动,但李敖的编排使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被凸显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挑选了一些针对性极强的语录来展现程颐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学风,这和现代社会我们所推崇的“创新思维”之间如何对话,引发了我长时间的思考。阅读过程就像是和一位学识渊博但又极其毒舌的导师在对谈,他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只会把最锋利的文本摆在你面前,逼着你去自己寻找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碰撞点”,而不是一个安逸的“知识港湾”。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毕竟,“精编”二字有时候意味着删繁就简,但也可能意味着牺牲原著的完整性和韵味。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在“精”和“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于那些反复出现、但核心意义不大的论述,李敖做了果断的删减,让行文节奏保持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对于那些思想的转折点、关键的概念界定,他却给予了充分的篇幅。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感到“信息过载”或“叙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原本分散在三位大家著作中的核心议题——如“心性论”、“理气论”——进行了有机串联,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这本书更像是一个“主题公园”,而不是一堆散落的文物展品,李敖像是那个非常博学又略带傲慢的导游,引导我们高效地领略了宋明理学中最核心的景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挺有意思的,那种沉稳的色调,配合内文清晰的排版,让人在阅读时能保持高度的专注。我通常习惯于在睡前阅读,但坦白说,读这几位宋代理学家的著作,确实需要一个相对清醒的头脑。不过,李敖的编排策略很巧妙,他并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晦涩难懂的段落堆在一起。相反,他像是在搭建一座螺旋上升的阶梯。一开始是基础概念的引入,或许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相对比较形而上学,容易进入状态。然后,随着章节的推进,内容密度和思想的复杂性会逐步增加,迫使读者必须不断回顾前文,将不同的思想碎片联系起来。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我甚至把某些段落反复阅读了三四遍,每一次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厚度,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承诺”——承诺了足够深入的探索空间。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隐藏功能”,是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谱系的绝佳视角。从周敦颐开始,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调;到张载,将这份形而上学落实到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和宇宙论的建构;最后到二程,将理论体系化并渗透到日常伦理之中。李敖的选本,恰好勾勒出了这条思想发展的主线。作为读者,我能清晰地看到,后来的理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固化,最终可能在某些方面变得僵化的。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理论的诞生和随后的教条化过程。阅读这些古代的文本,反而能为我们审视当下提供一种历史的参照系。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儒家经典研读”,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如何构建、维护和传播一套思想体系”的案例分析。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感,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一的理学著作中都未曾体验过的。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分量给镇住了。要知道,能把周子通书、张载集和二程集这种儒家理学大部头汇编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扫盲”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这些古代经典,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灰尘,不易亲近。然而,李敖先生的编选和梳理,就像是给这些古籍安装了一套现代化的“智能导航系统”。他不是简单地把文本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他那种特有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提炼出了每个篇章的核心脉络。特别是对于张载那种深邃的“关学”思想,初读时总觉得云里雾里,但配合李敖的批注和选材逻辑,那些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叙事,才真正地在脑海中清晰起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理学内部流派差异的呈现,那种不偏不倚,但又带着鲜明批判精神的选文角度,让读者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思辨力度。这绝不是一本让人昏昏欲睡的“古籍注释本”,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思想导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