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周子通书 张载集 二程集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6”选录了周敦颐的《周子通书》,张载的《张载集》,程颢、程颐的《二程集》和胡宏的《知言》。《周子通书》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张载集》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是研究张载儒学思想全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二程集》是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此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
目录
周子通书
导读 / 002
太极图说 / 003
通书 / 005
诚上章 / 005
诚下第二章 / 005
诚几德第三章 / 006
圣第四章 / 006
慎动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师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志学第十章 / 008
顺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礼乐第十三章 / 009
务实第十四章 / 009
爱敬第十五章 / 009
动静第十六章 / 010
乐上第十七章 / 010
乐中第十八章 / 010
乐下第十九章 / 011
圣学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颜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师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师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过第二十六章 / 013
势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辞第二十八章 / 013
圣蕴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蕴第三十章 / 014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章 / 014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贵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拟议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蒙艮第四十章 / 017
进呈本周子遗文并诗 / 024
爱莲说 / 024
养心亭说 / 025
拙赋 / 026
碧落石汝砺书篆 / 026
邵州新迁学释菜文 / 026
又告先师文 / 027
〔附〕邵州新迁州学记 / 027
彭推官诗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圣院诗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与傅耆伯成书 / 030
慰李大临才元疏 / 031
与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与仲章侄手帖 / 031
回谒乡官昌州司录黄君庆牒 / 033
贺傅伯成手谒 / 033
书仙台观壁 / 034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 034
喜同费君长官游 / 034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韵 / 035
〔附〕李悦斋跋 / 035
剑门 / 036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 036
同石守游 / 037
江上别石郎中 / 037
忆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 038
题寇顺之道院壁 / 038
题浩然阁 / 038
题酆都观三首刻石观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题惠州罗浮山 / 040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 040
濂溪书堂 / 040
思归旧隐 / 041
夜雨书窗 / 041
石塘桥晚钓 / 041
书舂陵门扉 / 041
东林寺留题 / 042
澹山岩扃留题 / 042
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 042
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 043
肇庆府星岩留题 / 043
任所寄乡关故旧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张载集
导读 / 048
正蒙太和篇 / 049
正蒙参两篇第二 / 059
正蒙神化篇第四 / 063
正蒙动物篇第五 / 067
正蒙诚明篇第六 / 071
正蒙大心篇第七 / 076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上 / 082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下 / 086
经学理窟周礼 / 092
语录 / 095
性理拾遗 / 098
〔附〕张横渠先生行状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范巽之书 / 101
与赵大观书 / 102
与吕微仲书 / 103
贺蔡密学启 / 104
庆州大顺城记 / 105
女戒 / 106
策问 / 107
边议 / 108
与蔡帅边事画一 / 111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 / 112
经略司画一 / 114
始定时荐告庙文 / 116
张天祺墓志铭 / 117
杂诗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 119
别馆中诸公 / 119
圣心 / 119
老大 / 120
有丧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贝母 / 121
题解诗后 / 121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 / 122
二程集
导读 / 124
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 125
论王霸之辨 / 128
论十事札子 / 131
颜子所好何学论 / 136
与吕大临论中书 / 139
答杨时论西铭书 / 141
河南程氏遗书
?端伯传师说 / 145
第二上?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 / 156
第二下?附东见录后 / 187
第三?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 196
第四?游定夫所录 / 204
第五 / 210
第六 / 214
第七 / 227
第八 / 231
第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 / 234
第十?洛阳议论 / 239
第十一?师训 / 246
第十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 / 262
第十三?亥八月见先生于洛所闻 / 265
第十四?亥九月过汝所闻 / 267
第十五?入关语录 / 270
第十六?己巳冬所闻 / 297
第十七 / 298
第十八?刘元承手编 / 306
第十九?杨遵道录 / 366
第二十?周伯忱录 / 383
第二十一上?师说 / 384
第二十一下?附师说后 / 390
第二十二上?伊川杂录 / 393
第二十二下?附杂录后 / 412
第二十三?鲍若雨录 / 419
第二十四?邹德久本 / 425
第二十五?畅潜道录 / 430
知言
导读 / 442
知言 / 443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李敖这个名字去的。我一直觉得,在所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中,李敖的“横冲直撞”是最对我的胃口。他对待经典,从来不是那种抱着“敬畏”就束之高阁的态度,而是用一种解构和重构的方式,把那些僵化的教条砸碎,让我们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生命力和逻辑性。这次的精编,最让我惊喜的是他对“程氏兄弟”——程颢和程颐——思想的切入点。程颢的“天人合一”和程颐的“格物穷理”,两者看似一静一动,但李敖的编排使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被凸显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挑选了一些针对性极强的语录来展现程颐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学风,这和现代社会我们所推崇的“创新思维”之间如何对话,引发了我长时间的思考。阅读过程就像是和一位学识渊博但又极其毒舌的导师在对谈,他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只会把最锋利的文本摆在你面前,逼着你去自己寻找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碰撞点”,而不是一个安逸的“知识港湾”。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毕竟,“精编”二字有时候意味着删繁就简,但也可能意味着牺牲原著的完整性和韵味。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在“精”和“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于那些反复出现、但核心意义不大的论述,李敖做了果断的删减,让行文节奏保持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对于那些思想的转折点、关键的概念界定,他却给予了充分的篇幅。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感到“信息过载”或“叙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原本分散在三位大家著作中的核心议题——如“心性论”、“理气论”——进行了有机串联,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这本书更像是一个“主题公园”,而不是一堆散落的文物展品,李敖像是那个非常博学又略带傲慢的导游,引导我们高效地领略了宋明理学中最核心的景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挺有意思的,那种沉稳的色调,配合内文清晰的排版,让人在阅读时能保持高度的专注。我通常习惯于在睡前阅读,但坦白说,读这几位宋代理学家的著作,确实需要一个相对清醒的头脑。不过,李敖的编排策略很巧妙,他并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晦涩难懂的段落堆在一起。相反,他像是在搭建一座螺旋上升的阶梯。一开始是基础概念的引入,或许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相对比较形而上学,容易进入状态。然后,随着章节的推进,内容密度和思想的复杂性会逐步增加,迫使读者必须不断回顾前文,将不同的思想碎片联系起来。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我甚至把某些段落反复阅读了三四遍,每一次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厚度,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承诺”——承诺了足够深入的探索空间。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隐藏功能”,是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谱系的绝佳视角。从周敦颐开始,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调;到张载,将这份形而上学落实到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和宇宙论的建构;最后到二程,将理论体系化并渗透到日常伦理之中。李敖的选本,恰好勾勒出了这条思想发展的主线。作为读者,我能清晰地看到,后来的理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固化,最终可能在某些方面变得僵化的。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许多新理论的诞生和随后的教条化过程。阅读这些古代的文本,反而能为我们审视当下提供一种历史的参照系。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儒家经典研读”,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如何构建、维护和传播一套思想体系”的案例分析。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感,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一的理学著作中都未曾体验过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分量给镇住了。要知道,能把周子通书、张载集和二程集这种儒家理学大部头汇编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扫盲”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这些古代经典,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灰尘,不易亲近。然而,李敖先生的编选和梳理,就像是给这些古籍安装了一套现代化的“智能导航系统”。他不是简单地把文本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他那种特有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提炼出了每个篇章的核心脉络。特别是对于张载那种深邃的“关学”思想,初读时总觉得云里雾里,但配合李敖的批注和选材逻辑,那些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叙事,才真正地在脑海中清晰起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理学内部流派差异的呈现,那种不偏不倚,但又带着鲜明批判精神的选文角度,让读者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思辨力度。这绝不是一本让人昏昏欲睡的“古籍注释本”,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思想导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