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 9787552804638 李敖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 9787552804638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著
圖書標籤:
  • 李敖
  • 周子
  • 張載
  • 二程
  • 宋明理學
  • 哲學
  • 思想史
  • 古典文獻
  • 中華文化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和生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38
商品編碼:3006746962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

定價:66.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6”選錄瞭周敦頤的《周子通書》,張載的《張載集》,程顥、程頤的《二程集》和鬍宏的《知言》。《周子通書》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張載集》是張載一生著述的閤編,是研究張載儒學思想全麵、重要的參考資料。《二程集》是思想傢程顥、程頤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國宋代鬍宏的哲學著作,初稿係論學語錄和隨筆劄記,後經多次校訂而成書,此書“言約義精,為道學之要樞,製治之耆龜也”。

目錄


周子通書

導讀 / 002

太極圖說 / 003

通書 / 005

誠上章 / 005

誠下第二章 / 005

誠幾德第三章 / 006

聖第四章 / 006

慎動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師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誌學第十章 / 008

順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禮樂第十三章 / 009

務實第十四章 / 009

愛敬第十五章 / 009

動靜第十六章 / 010

樂上第十七章 / 010

樂中第十八章 / 010

樂下第十九章 / 011

聖學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顔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師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師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過第二十六章 / 013

勢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辭第二十八章 / 013

聖蘊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蘊第三十章 / 014

乾損益動第三十一章 / 014

傢人睽復無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貴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擬議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濛艮第四十章 / 017

進呈本周子遺文並詩 / 024

愛蓮說 / 024

養心亭說 / 025

拙賦 / 026

碧落石汝礪書篆 / 026

邵州新遷學釋菜文 / 026

又告先師文 / 027

〔附〕邵州新遷州學記 / 027

彭推官詩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聖院詩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與傅耆伯成書 / 030

慰李大臨纔元疏 / 031

與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與仲章侄手帖 / 031

迴謁鄉官昌州司錄黃君慶牒 / 033

賀傅伯成手謁 / 033

書仙颱觀壁 / 034

遊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 034

喜同費君長官遊 / 034

呈謝簽判殿丞寵示遊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韻 / 035

〔附〕李悅齋跋 / 035

劍門 / 036

萬安香城寺彆虔守趙公 / 036

同石守遊 / 037

江上彆石郎中 / 037

憶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遊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 038

題寇順之道院壁 / 038

題浩然閣 / 038

題酆都觀三首刻石觀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題大顛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題惠州羅浮山 / 040

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緻仕 / 040

濂溪書堂 / 040

思歸舊隱 / 041

夜雨書窗 / 041

石塘橋晚釣 / 041

書舂陵門扉 / 041

東林寺留題 / 042

澹山岩扃留題 / 042

連州城西大雲岩留題 / 042

德慶府三洲岩留題 / 043

肇慶府星岩留題 / 043

任所寄鄉關故舊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張載集

導讀 / 048

正濛太和篇 / 049

正濛參兩篇第二 / 059

正濛神化篇第四 / 063

正濛動物篇第五 / 067

正濛誠明篇第六 / 071

正濛大心篇第七 / 076

正濛乾稱篇第十七上 / 082

正濛乾稱篇第十七下 / 086

經學理窟周禮 / 092

語錄 / 095

性理拾遺 / 098

〔附〕張橫渠先生行狀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範巽之書 / 101

與趙大觀書 / 102

與呂微仲書 / 103

賀蔡密學啓 / 104

慶州大順城記 / 105

女戒 / 106

策問 / 107

邊議 / 108

與蔡帥邊事畫一 / 111

涇原路經略司論邊事狀 / 112

經略司畫一 / 114

始定時薦告廟文 / 116

張天祺墓誌銘 / 117

雜詩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蘇修撰赴闕四首 / 119

彆館中諸公 / 119

聖心 / 119

老大 / 120

有喪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貝母 / 121

題解詩後 / 121

詩上堯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鳳翔橫渠張子厚學士 / 122

二程集

導讀 / 124

答橫渠先生定性書 / 125

論王霸之辨 / 128

論十事劄子 / 131

顔子所好何學論 / 136

與呂大臨論中書 / 139

答楊時論西銘書 / 141

河南程氏遺書

?端伯傳師說 / 145

第二上?元豐己未呂與叔東見二先生語 / 156

第二下?附東見錄後 / 187

第三?謝顯道記憶平日語 / 196

第四?遊定夫所錄 / 204

第五 / 210

第六 / 214

第七 / 227

第八 / 231

第九?少日所聞諸師友說 / 234

第十?洛陽議論 / 239

第十一?師訓 / 246

第十二?戌鼕見伯淳先生洛中所聞 / 262

第十三?亥八月見先生於洛所聞 / 265

第十四?亥九月過汝所聞 / 267

第十五?入關語錄 / 270

第十六?己巳鼕所聞 / 297

第十七 / 298

第十八?劉元承手編 / 306

第十九?楊遵道錄 / 366

第二十?周伯忱錄 / 383

第二十一上?師說 / 384

第二十一下?附師說後 / 390

第二十二上?伊川雜錄 / 393

第二十二下?附雜錄後 / 412

第二十三?鮑若雨錄 / 419

第二十四?鄒德久本 / 425

第二十五?暢潛道錄 / 430

知言

導讀 / 442

知言 / 443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 穿越時空的思想迴響,洞察韆年的智慧光芒 本書精選瞭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三位極具分量的思想巨匠——周敦頤、張載、二程(程顥、程頤)——的核心著作,並由當代思想傢李敖先生進行精要梳理與編纂。這不僅僅是一部古籍的匯集,更是李敖先生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犀利的筆鋒,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直抵韆年哲思的脈絡。全書力圖呈現中國哲學史上一場波瀾壯闊的思想革新,探尋宋明理學的源頭活水,體悟其在中國文化乃至世界哲學史上的深遠影響。 一、 周敦頤:《周子通書》——理學肇始,宇宙新生 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傢,被譽為“宋明理學之父”。其《周子通書》作為宋明理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刻的洞見,構建瞭一個以“太極”為核心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李敖先生精編的《周子通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瞭這片古老而深邃的思想沃土。 太極之始,萬物之源: 《通書》開篇即闡述“太極”思想。李敖先生的編纂,將周敦頤從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五行,進而化生萬物的演化過程,以清晰的邏輯綫索呈現齣來。這不僅是對宇宙起源的宏大推測,更是對事物普遍聯係的深刻揭示。讀者將跟隨李敖先生的引導,理解“太極”並非一個僵化的概念,而是動態的、生生不息的宇宙本體。 五行之變,氣化流行: 周敦頤進一步闡述瞭陰陽五行在宇宙運行中的作用。李敖先生通過精到的選錄和注解,揭示瞭五行相生相剋、相互轉化的規律,以及氣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其中蘊含著對自然界運行法則的樸素認知,也為後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奠定瞭基礎。 仁者愛人,物我一體: 《通書》將個人修養與宇宙本體緊密結閤。李敖先生重點梳理瞭周敦頤關於“仁”的論述,強調“仁”的本質是“愛”,並推崇“樂天”的生活態度。這種“物我一體”的哲學觀,超越瞭主客二元對立,將個體生命融入宏大的宇宙秩序之中,體現瞭中國哲學“天人閤一”的最高境界。 立誠明敬,格物緻知: 書中關於“誠”與“敬”的闡述,構成瞭周敦頤的修養工夫論。李敖先生的編選,突齣瞭“誠”作為萬物之本,以及“敬”作為內省自律的根本。這為後來的理學傢們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特彆是“格物緻知”的起點,直接影響瞭張載和二程的思想發展。 李敖先生對《周子通書》的精編,不僅是對文本的還原,更是對其精神內核的提煉。他讓讀者看到,周敦頤的哲學並非高高在上的玄思,而是根植於對天地萬物的深刻觀察和對人生真諦的執著追問。 二、 張載:《張載集》——橫渠四句,關懷民瘼 張載,北宋哲學傢,以其“橫渠四句”聞名韆古,是中國哲學史上少有的將哲學思考與社會責任、傢國情懷高度統一的代錶人物。李敖先生編纂的《張載集》,將張載的思想精華,特彆是其關於“民胞物與”的博大胸襟,生動呈現於讀者麵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四句的深刻內涵: 李敖先生將這四句作為《張載集》的靈魂來解讀。他深入剖析瞭每一句所蘊含的時代背景、哲學使命和社會擔當。 “為天地立心”:意指要確立一種天地萬物的普遍規律和價值體係,使之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依據。 “為生民立命”:強調知識分子對民眾命運的關懷,要為民眾找齣安身立命之道,解決現實生存問題。 “為往聖繼絕學”:繼承和發揚前代聖賢的寶貴思想遺産,防止文明的斷裂。 “為萬世開太平”:將個人理想與全人類的福祉聯係起來,追求長久的和平與繁榮。 李敖先生通過解讀,讓讀者深刻理解張載的這種宏大抱負,以及他對知識分子使命的獨特定位。 “民胞物與”的仁愛哲學: 張載的“民胞物與”,即“視民如胞,視物如與”,是一種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博愛精神。李敖先生的編選,將張載關於天地萬物一體、萬物皆有靈性的論述梳理齣來,展現瞭其仁愛思想的普適性和深刻性。這種將個體生命與自然界、與他人緊密聯係的觀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氣本論與性情學: 張載的“氣本論”認為,氣是構成萬物的根本,世間萬物皆由氣構成。李敖先生的精編,有助於讀者理解張載如何從氣的生成、流行、凝結到消散,來解釋世界的變化和生命的發生。同時,書中也觸及瞭張載關於性情的論述,即人性的善惡之辯,以及如何通過修養達到中和之境。 《正濛》之要義: 《正濛》是張載的代錶作。李敖先生精選其中最具代錶性的篇章,例如關於“虛”、“心”、“天”、“地”等概念的闡釋,以及對“誠”、“道”的探討,讓讀者能夠直接領略張載思想的精髓。 李敖先生的《張載集》,不僅僅是對張載著作的簡單羅列,更是對其思想的提煉與升華。他讓我們看到,張載的哲學,是一種有溫度、有擔當、有遠見的思想,是一種對人類命運的深沉關懷。 三、 二程:《二程集》——格緻誠正,格物緻知 程顥、程頤,閤稱“二程”,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他們繼承並發展瞭周敦頤的思想,將理學體係化、理論化,對中國哲學史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李敖先生精編的《二程集》,旨在呈現二程學說的核心脈絡,引領讀者進入理學發展的關鍵階段。 “天理”之辨,宇宙的本源: 二程對“天理”的強調,是其哲學體係的核心。李敖先生的編選,重點梳理瞭程頤關於“天理”即是“道”的論述,以及程顥將“天理”內在於人心,即“心即理”的觀點。這為後世理學的發展,特彆是硃熹的“格物緻知”提供瞭理論基礎。讀者將理解,“天理”並非外在的、僵化的規則,而是內在的、活潑的宇宙精神。 “格物緻知”的實踐路徑: 二程對“格物緻知”的闡釋,是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李敖先生的編纂,突齣展示瞭二程如何從體認“天理”齣發,強調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達到知行閤一。這與現代科學的實證精神有異麯同工之處,也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提供瞭哲學支撐。 “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之道: 這是二程學說中最為人所熟知也最具爭議的部分。李敖先生的精編,將二程關於人類情欲與天理關係的論述,以及“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原則,以辯證的視角呈現。他會引導讀者思考,這種“滅人欲”並非全然否定人的情感,而是強調剋製不閤乎天理的欲望,以達到內心的安寜與和諧。 “仁”的深化理解: 在周敦頤“仁者愛人”的基礎上,二程進一步深化瞭對“仁”的理解。李敖先生會突齣二程將“仁”視為“愛物”和“天之所生”的根本,強調人與萬物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通過“體認”天理來體悟仁愛。 李敖先生編纂的《二程集》,並非隻是對二程著作的機械堆砌,而是通過精心的篩選和梳理,呈現齣二程學說體係的邏輯性和完整性。他讓讀者在紛繁復雜的哲學概念中,找到清晰的脈絡,理解二程如何將理學推嚮新的高峰。 本書的意義與價值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的齣版,具有多重意義與價值: 1. 思想傳承的載體: 它將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三座重要裏程碑,以一種更加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給當代讀者,是思想傳承的寶貴載體。 2. 李敖先生思想的體現: 本書是李敖先生智慧的結晶。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煉的語言,對這些古老經典進行瞭重新解讀和梳理,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力。 3. 通識教育的典範: 對於希望瞭解中國古代哲學,特彆是宋明理學思想的讀者而言,本書是極佳的入門讀物。它避免瞭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以相對直觀的方式展現瞭核心思想。 4. 跨越時空的對話: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仿佛能夠與周敦頤、張載、二程以及李敖先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古人的智慧中汲取養分,反思當下。 5. 文化自信的構建: 深入瞭解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理解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李敖精編:周子通書 張載集 二程集》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不僅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窗口,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對人生、宇宙、社會深刻的探究。讓我們跟隨李敖先生的指引,一同走進這場波瀾壯闊的思想盛宴。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分量給鎮住瞭。要知道,能把周子通書、張載集和二程集這種儒傢理學大部頭匯編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我原本是抱著一種“掃盲”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這些古代經典,總感覺隔著一層厚厚的曆史灰塵,不易親近。然而,李敖先生的編選和梳理,就像是給這些古籍安裝瞭一套現代化的“智能導航係統”。他不是簡單地把文本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他那種特有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提煉齣瞭每個篇章的核心脈絡。特彆是對於張載那種深邃的“關學”思想,初讀時總覺得雲裏霧裏,但配閤李敖的批注和選材邏輯,那些關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宏大敘事,纔真正地在腦海中清晰起來。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理學內部流派差異的呈現,那種不偏不倚,但又帶著鮮明批判精神的選文角度,讓讀者在學習傳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現代知識分子的思辨力度。這絕不是一本讓人昏昏欲睡的“古籍注釋本”,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思想導覽”。

評分

我必須承認,初次拿起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畢竟,“精編”二字有時候意味著刪繁就簡,但也可能意味著犧牲原著的完整性和韻味。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在“精”和“全”之間找到瞭一個平衡點。對於那些反復齣現、但核心意義不大的論述,李敖做瞭果斷的刪減,讓行文節奏保持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對於那些思想的轉摺點、關鍵的概念界定,他卻給予瞭充分的篇幅。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很少感到“信息過載”或“敘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將原本分散在三位大傢著作中的核心議題——如“心性論”、“理氣論”——進行瞭有機串聯,讓讀者能夠更容易地進行橫嚮的比較研究。這本書更像是一個“主題公園”,而不是一堆散落的文物展品,李敖像是那個非常博學又略帶傲慢的導遊,引導我們高效地領略瞭宋明理學中最核心的景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挺有意思的,那種沉穩的色調,配閤內文清晰的排版,讓人在閱讀時能保持高度的專注。我通常習慣於在睡前閱讀,但坦白說,讀這幾位宋代理學傢的著作,確實需要一個相對清醒的頭腦。不過,李敖的編排策略很巧妙,他並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晦澀難懂的段落堆在一起。相反,他像是在搭建一座螺鏇上升的階梯。一開始是基礎概念的引入,或許是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相對比較形而上學,容易進入狀態。然後,隨著章節的推進,內容密度和思想的復雜性會逐步增加,迫使讀者必須不斷迴顧前文,將不同的思想碎片聯係起來。這種循序漸進的難度設計,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的愛好者來說,是極其友好的。我甚至把某些段落反復閱讀瞭三四遍,每一次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微差彆。這本書的厚度,不再是負擔,反而成瞭一種“承諾”——承諾瞭足夠深入的探索空間。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李敖這個名字去的。我一直覺得,在所有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傢中,李敖的“橫衝直撞”是最對我的胃口。他對待經典,從來不是那種抱著“敬畏”就束之高閣的態度,而是用一種解構和重構的方式,把那些僵化的教條砸碎,讓我們看到隱藏在其中的生命力和邏輯性。這次的精編,最讓我驚喜的是他對“程氏兄弟”——程顥和程頤——思想的切入點。程顥的“天人閤一”和程頤的“格物窮理”,兩者看似一靜一動,但李敖的編排使得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被凸顯齣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挑選瞭一些針對性極強的語錄來展現程頤那種嚴謹到近乎刻闆的學風,這和現代社會我們所推崇的“創新思維”之間如何對話,引發瞭我長時間的思考。閱讀過程就像是和一位學識淵博但又極其毒舌的導師在對談,他不會給你標準答案,隻會把最鋒利的文本擺在你麵前,逼著你去自己尋找答案。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好的“碰撞點”,而不是一個安逸的“知識港灣”。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隱藏功能”,是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中國知識分子精神譜係的絕佳視角。從周敦頤開始,奠定瞭一個形而上的基調;到張載,將這份形而上學落實到對現實世界的關懷和宇宙論的建構;最後到二程,將理論體係化並滲透到日常倫理之中。李敖的選本,恰好勾勒齣瞭這條思想發展的主綫。作為讀者,我能清晰地看到,後來的理學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固化,最終可能在某些方麵變得僵化的。這讓我聯想到現代社會中,許多新理論的誕生和隨後的教條化過程。閱讀這些古代的文本,反而能為我們審視當下提供一種曆史的參照係。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儒傢經典研讀”,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知識分子如何構建、維護和傳播一套思想體係”的案例分析。這種跨越時空的對照感,是我在其他任何單一的理學著作中都未曾體驗過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