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屁孩 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
定价:35.00元
作者: 雅各布·阿博特,郭丽莉,刘国荣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48435990
字数:
页码:2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小屁孩·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以教育为出发点,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用怀柔的手段培养孩子,旨在帮助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树立全方位,进而通过教育树立孩子的服从意识。
内容提要
《小屁孩·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是一部流传百年的西方教育经典,是教育家雅各布·阿博特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是家庭教育的必读书,曾再版多次,一直经久不衰。书中的道理和教育方法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难觅的瑰宝。
目录
第01章教育孩子,首先要选对方法
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1.耍小伎俩、小把戏的教育方式
2.循循善诱,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爱
3.用父母的使孩子服从教育
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02章无能的父母才会选择暴力
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体罚
第二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恐吓
1.恐吓只是保姆与用人的教育方式
2.恐吓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第三种带有暴力性质的教育方法——严厉地斥责
抛弃暴力,用“怀柔”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教实例】——再好的方法,也要选对时机
第03章父母必须要有
父母应该承担的两个重要责任
父母如何发挥自己的
1.优柔寡断可能招致孩子的憎恨
2.给孩子自由,但决不放任自流
【家教实例I】——自由和的配合,使孩子更容易听话
【家教实例II】——压制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教育
第04章教孩子听话的种方法:有错必惩
谁该对孩子不听话负责
让孩子听话的三种方法
1.对孩子要有错必惩
2.决不要出于爱心原谅孩子的错误
3.让惩罚变得既柔和又具实效
一旦开始就要执行
【家教实例】——乔治与埃格伯特
第05章惩罚孩子的基本原则
惩罚的性质与做法
【家教实例】——玛丽散步
惩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有错必惩
争取得到孩子的合作,这会让孩子热心于改错
惩罚也可以充满乐趣
惩罚也要讲究方法
第06章教孩子听话的第二种方法:学会奖赏
孩子的顺从不能是“买”来的
不妨间接给予孩子奖赏
奖赏的原则:把孩子正确的行为与获奖的快乐联系起来
不能让孩子从听话变成盲从
1.父母不能用压制孩子
2.多给孩子一点儿缓冲时间
3.千万不要弱化父母的
第07章培养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培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家教实例】——玛丽的教育
给父母的三条指南
第08章教孩子听话的第三种方法:了解孩子
认清什么才是正确的
褒扬正确,但决不能忽视错误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家教实例I】——詹姆斯与他的弟弟妹妹们
【家教实例II】——德拉与玩具娃娃的故事
第09章情感共鸣导致的认同感:孩子之于父母
情感共鸣的力量
从情感共鸣中产生的认同感在儿童时期的作用
【家教实例】——学会关爱
孩子为什么会恐惧
0章 情感共鸣导致的认同感:父母之于孩子
蹲下来,与孩子分享快乐
走进属于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形成共鸣必须要凭借真切的情感
适应孩子的观点
孩子的“傻瓜式恐惧”
当孩子犯了错
1章 对孩子要多关注,少挑剔
表扬总比惩罚好
让孩子形成习惯
孩子为什么会犯错
表扬与惩罚的分寸
1.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所采取表扬手法是正确的
2.小学生次习作,千万别令他感到沮丧
3.如何纠正孩子在拼写上的错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2章 孩子犯错并非故意
【家教实例】——爱吹牛的孩子
孩子犯错,在于他还无知
人人都会犯错,因而不能揪住孩子的错不放
【家教实例】——儿童学习拼写真的很困难
千万不要嘲笑孩子
3章 孩子本性就好动
孩子好动是有道理的
孩子蹦蹦跳跳不是坏事
引导孩子行为的实用原则
4章 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要努力使孩子的想象力之树茁壮成长
父母促进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几种方法
1.将无生命物体拟人化
2.玩具: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之桥
【家教实例I】——用篮球来培养孩子的细心
【家教实例II】——老师与难劈的木头
心理的活动可以缓和疲劳的肌肉
5章 话与假话
让孩子讲真话是父母的责任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孩子真的不明白
孩子很难区分想象和记忆
父母如何教孩子区别真和假
6章 孩子的判断和理智
心理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重要问题上,切莫信赖孩子的理智
对待孩子理智的处理方式
用柔和的方法启发孩子的智慧
一般的原则
7章 认真对待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在一些关于孩子的重要事情上,父母要保持的
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事前而不是事后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教实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
要这样对待孩子的愿望
8章 珍视孩子的发问
好奇心强烈的孩子聪明
不要将孩子的发问看作自己烦恼的源泉
对待孩子的发问,回答宜简短
回答应该是沟通式的,而不是说教式的
一个即使没有什么新信息的回答也是适宜的
要时刻准备说“我不知道”
9章 教孩子正确使用金钱
不正确的做法会造成终生的伤害
定期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学会管理金钱
指导孩子理财的两种方法
金钱的使用: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金钱的使用:让孩子懂得义务
不妨与孩子进行一些小小的交易
不正确的做法会导致的苦果
第20章 体罚并不是好方法
《》的训导
何时会用到体罚
1.“老师”实在太无能
2.因父母的疏忽和教育不善而被宠坏的孩子
孩子固执地与父母持久对抗怎么办
躯体的疼痛会很快过去,心灵的创伤会停留很久
第21章 让孩子知道对父母感恩
爱的两种形式:获得爱,给予爱
孩子情感发展的顺序
感恩教育的培养
第22章 结语
人生早期留下的印象影响深远
童年时形成的基本概念贯穿终生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介绍
雅各布·阿博特(Jacob Abbott),美国作家和教育家,创作范围广泛,作品涉及青少年文学、简史、传记、宗教普及和少量的科普读物;著有一百八十多本图书,代表作有《罗洛在工作》《罗洛在游戏》等“罗洛系列丛书”。
文摘
下面,我们再看看汉娜的母亲如何教育汉娜的例子,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就算母亲将孩子的自由空间限制得极为狭窄,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刚开始的情形与路易莎的例子相似,母亲问汉娜是否想一起穿过田野去某个村庄。不同的是,母亲的真正用意在于让汉娜在自己的身边帮忙拿包裹。
“好的,妈妈,”汉娜爽快地接受了妈建议,“但是我想问一下表妹莎拉去不去。”
“不要叫她一起去,为什么你要叫莎拉一起去呢?她只会给我们增添麻烦。”
“她不会的,妈妈。我现在就去叫她。”汉娜一边说一边戴好了帽子,走出了家门。
“汉娜,不要去!”妈妈坚持道,“你决不能去,今天我不想让莎拉和我们一起去。”
汉娜对此却毫不理会,径直跑去找莎拉。几分钟之后,她回来了,原来莎拉不在家。
“很高兴她不在家,我已经叫你不要去找她了,你总是不听话,一会儿在路上你不要到处乱跑。”
但汉娜根本没有把妈话放在心上,因为她知道妈话都只不过是放空炮而已。在穿过田野时,汉娜仍然不断地到处乱跑。
妈妈渐渐跟上了她,当她们经过牧场时,汉娜又开始在草地上狂奔。
“汉娜——”妈妈用一种严厉的语气责备道,“过来跟妈妈一起好好地走,为什么你要不停地跑呢?在到达村庄前,你会觉得很累的。然后,你就又得让我停下来和你一起休息。”
无论妈妈怎么说,汉娜就是不理不睬。她在一块石头和树丛之间来回穿梭,不时地把她采集到的一些新鲜玩意儿送给妈妈。
“我的孩子,你找到的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妈妈说,“它们要么是一些很普通的野草,要么是一些垃圾。还有,我告诉过你很多次了,不要到处乱跑。为什么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回到妈妈身边,像正常人一样慢慢地走路呢?”
汉娜对妈“三令五申”不以为意,仍然到处闲逛。
“汉娜,”妈妈又一次发话,“回到路上来,我已经跟你说了好几次了,快点儿回来跟我一起走,你一点儿都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过不了多久。你说不定就会掉进一个小洞,或者被树枝弄破衣服,或者被一些荆棘划伤。汉娜,你不能再走那么远了。”
汉娜全然不把妈话当一回事,她继续走着,寻找花朵与新奇的东西,离大路也越来越远,只是偶尔才随自己的意愿返回妈身边。
“汉娜——”妈妈说,“你不能离开大路太远,决不能走近那棵树,那里有一个黄蜂窝,不要靠近那棵树。如果你非要走到那里,就会被蜇到。”
汉娜继续前行,在寻找花朵时,不知不觉地就靠近了那棵树。
“汉娜——”妈妈声嘶力竭地喊道,“我告诉过你不要靠近那棵树,你会被蜇到的。”
汉娜此时有点儿犹豫,但是在树下面,她并没有发现黄蜂窝。于是,她走进树丛继续采集花朵。
“汉娜——”妈妈大喊着,“你会被蜇到的。”
汉娜却说:“我不认为这里有黄蜂窝。”
“那里有黄蜂窝,有黄蜂窝!”
“也许没有呢。”
“那里有的,一个男孩子告诉我的。”
“这里什么都没有。男孩子们经常会认为一些没有黄蜂窝的地方有黄蜂窝。”
过了一段时间,汉娜采集了足够的花朵,才慢悠悠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母亲用严厉的口吻责备道:“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走近那棵树。”
“可是你说如果我走近那棵树,就会被黄蜂蜇到,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被蜇到啊。”汉娜反驳道。
’
“是的,你没有被蜇到,不过那只是你幸运而已。”然后,母亲继续前进。
没过多久,汉娜就说自己累得走不动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下。
“不行,我之前就跟你说过,如果到处乱跑,你很快就会觉得疲惫。但你却一直不听我的话。现在,我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
汉娜说不管怎样,她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于是,她就坐在路边的一块小石头上休息。母亲则继续向前走,只留下汉娜一人。但是在往前走的时候,母亲不时地回头张望,并叫汉娜快点儿跟上来。汉娜仍然在那里休息,一点儿也没有要跟上来的迹象。后,母亲不得不找个地方坐下来,等着汉娜跟上来。
从这个例子里,许多母亲或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她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前面的一个例子表明,给孩子大限度的自由和对孩子施加的,这两者相互配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这个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可怕的现实:如果母亲一味地拒绝和压制孩子心中的冲动及欲望,就会导致孩子变得无法教育。
……
序言
最近我正在经历一场“育儿海啸”。 我的孩子,一个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的小家伙,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我对“熊孩子”定义的上限。他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破坏力,从拆散我精心拼凑的乐高,到在墙上作画(当然是用他自认为最艺术的方式),再到出门就像脱缰的野马,让我每天都生活在“被摧残”的边缘。最让我头疼的是,他似乎对“不”字有天然的抵触,越是阻止,他越是来劲。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去耐心。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当我看到《小屁孩 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了救星。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让我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孩子各种“挑战”,找到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平衡点。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设定界限,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每天都像在打仗。我家那个小家伙,简直就是精力无限,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但很多时候这些“奇思妙想”都变成了“熊孩子”行为,让我头疼不已。哄睡困难,吃饭挑剔,出门必哭闹,更别提那些突如其来的破坏力了,每次看着被他弄得一团糟的家,我都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从温柔沟通到严厉批评,但收效甚微。有时候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适合当妈。直到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这套书,光是书名就引起了我的共鸣。《小屁孩 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这不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写照吗?虽然还没开始读,但我已经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不再那么手足无措,能够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成为一个让大人抓狂的“熊孩子”。我非常渴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如何正确地处理他们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在挑战中与孩子建立更深厚的亲子关系。
评分我曾是个“谈孩色变”的人,直到有了我的宝贝。 以前觉得别人家孩子吵闹是正常的,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那简直是“小恶魔”降临。我家宝宝,平时乖巧得像个天使,但只要一触碰到他的“雷区”,那简直就是火山爆发。比如,看到他喜欢的玩具被收起来,立刻开启“尖叫模式”,那种穿透耳膜的声音,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拥有了超能力——能听懂“尖叫语”。吃饭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只要不是他心心念念的那几样,其他的都以“兵乓球”的姿态飞向我。洗澡前的小闹剧更是每天的固定节目,每次都得斗智斗勇。我看着他那张稚嫩却充满反抗的小脸,心里又爱又恨,既想好好教育他,又怕伤到他幼小的心灵,总是在摇摆不定中度过。我希望这本《熊孩子管教手册》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点迷津,让我明白,所谓的“熊孩子”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我渴望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如何制定合理的规矩,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耐心和理智。我相信,这本书会是我育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分我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与我的“小霸王”斗智斗勇。 他的存在,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惊喜,但也充满了“惊吓”。他似乎总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制造出最令人抓狂的场面。比如,我正在专心做一顿饭,他就能把厨房变成“混沌天地”;我刚整理好的房间,他就能在一分钟内将其恢复到“原始状态”。更让我头疼的是,他似乎对“分享”和“等待”这两个词毫无概念,每次都要争夺玩具,或者要求立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我曾尝试过讲道理,但他的眼神总是告诉我:“道理是什么?好吃吗?”。我也尝试过严厉批评,但结果往往是他哭得更厉害,而我更加疲惫。当我了解到《小屁孩 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这套书的存在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希望。我渴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管教方法,让我不再是凭着感觉和经验摸索,而是有章可循。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的行为,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育儿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耐心的妈妈。
评分我家那位,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灾难制造机”。 每次出门,都像是在挑战我的极限。他对于“安全”二字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总喜欢往危险的地方钻。在家里,他能在一瞬间将一本厚厚的书撕成碎片,或者把我的化妆品当成颜料在墙上涂鸦。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制止他,又怕过度压抑会影响他的创造力和独立性。有时候,看着他那无辜又顽皮的眼神,我心里既是无奈,又是心疼。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他明白规矩,又能保护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小屁孩 大挑战:熊孩子管教手册》时,我的眼睛亮了。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界限的智慧,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他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不行”和“不可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让我能够更好地陪伴他成长,将他的“熊孩子”特质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