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

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沃格林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譯本前言(段保良)
《政治觀念史》總序
附錄一 沃格林的《政治觀念史》導言
英文版編者導言
導言 精神的解體
第一部分 從亞曆山大到阿剋提烏姆戰役
第一章 亞曆山大
一 馬其頓
二 奧林匹亞斯:上帝之子
三 徵服
四 帝國統治權的要素
五 和諧:帝國的人民
第二章 早期廊下派
一 平等:在母權崇拜中的起源
二 平等:神性本體的平等火花
三 世界城邦
四 道德人格的演化
五 責任概念
六 皇帝的孤獨
第三章 希臘化的王權
一 希臘化:“黑暗時代”問題
二 神聖王權
三 “活的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
四 狄奧托格尼斯
五 厄剋方圖
六 救主國王
第四章 以色列
一 以色列的曆史地位
二 約的概念
三 原生民主和次生民主
四 作為民族性格之根源的約
五 王族和先知的興起
六 律法
七 品行的閤理性:清教主義
八 終末論情緒的演化
九 《第二以賽亞》:主的受難僕人
十 受難僕人與基督
第五章 帝國之命運——《但以理書》與波裏比烏斯
一 帝國諸範疇
二 《但以理書》:帝國的次第
三 對命運的經驗
四 帝國的宿命和權威
五 世界史的觀念 0
六 循環
七 三元政體:羅馬成功的真正原因
八 “共同智慧”:觀念的象形文字用法
第六章 西塞羅
一 野蠻和文藝復興
二 成功
三 帕奈提奧斯的遺産
四 羅馬:世界城邦
五 政府神話
六 法律神話
七 西塞羅的結局
第七章 黃金時代
一 凱撒
二 安齊拉銘文
三 《牧歌》第四首:安東尼和剋婁巴特拉
四 《埃涅阿斯紀》:特洛伊的勝利
五 特洛伊神話及高盧人和法蘭剋人
第二部分 基督教與羅馬
第一章 基督教的興起
一 問題:紀元意識
二 耶穌
三 基督教共同體的異象構造
四 保羅教團
第二章 基督教與諸民族
一 保羅的睏難
二 民族內核
三 約翰派基督教
四 巫域民族
第三章 皇帝
一 問題:帝國的東方化
二 羅馬的遺産
三 東方的影響
第四章 法律
一 希臘的遺産
二 羅馬的法律理論
三 基督教的法律理論
第五章 聖奧古斯丁
一 其人
二 時勢
三 符號的曆史
四 上帝之城
五 共和國理論
六 世俗曆史:歐若西烏斯
索引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政治觀念史稿》全麵揭示西方政治觀念的曆史脈絡,是政治觀念史與政治史結閤的卓越嘗試。

第一捲《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的時間綫起於古希臘城邦解體,終於奧古斯丁,核心部分是使徒時期基督教的政治實踐和早期教父的人間事業。

古希臘世界的“精神解體”開啓瞭地中海和歐洲人自我理解的漫長過程,它見證瞭觀念的齣現和符號的轉變,開啓瞭西方文明嚮好或嚮壞的道路。

曆史過程被體驗為一種秩序之召喚的瓦解,人們必須在危機的另一邊尋找解決辦法。現代人的睏境並非我們這個時代所獨有,而是早已上演,我們可以從曆史的經驗中得到啓發。

用戶評價

評分

##修改過翻譯的新版。重讀瞭一遍,因為對背景資料有更多的瞭解(讀原版時還不知道“希臘化”是什麼),加上翻譯改進,對內容有瞭更好的理解。其中一些章節在《以色列與啓示》《天下時代》裏有齣現。法律那一章讓我期待《法的本質》(怎麼還沒齣版啊?!)。

評分

##修改過翻譯的新版。重讀瞭一遍,因為對背景資料有更多的瞭解(讀原版時還不知道“希臘化”是什麼),加上翻譯改進,對內容有瞭更好的理解。其中一些章節在《以色列與啓示》《天下時代》裏有齣現。法律那一章讓我期待《法的本質》(怎麼還沒齣版啊?!)。

評分

##翻譯看得太纍瞭…

評分

##通達的體驗酣暢淋灕,對於人類觀念的變遷可謂入木三分

評分

有點「衝擊-迴應」範式的感覺。東方文化對於希臘作為一個「政治小宇宙」的衝擊,使得希臘的非政治模式由政治的轉為宗教的,正是這一轉變導緻希臘精神的解體。解體之後「城邦留下的真空最終被東方宗教運動填充」。這些填充壓抑著靈知主義的衝動,如伊壁鳩魯的精神治療、阿裏斯提珀的心理學研究。而在政治上則是廊下派影響後的羅馬作為世界城邦的概念。這一精神上的封閉和政治上的擴張徹底顛覆瞭希臘傳統,反倒符閤瞭基督教在精神與世俗中的訴求。基督教最終實現對於社會的全麵覆蓋,而奧古斯丁的統一理論影響遮蔽瞭imperia的世俗曆史。沃格林所做的正是一種曆史的反溯,雖關注「解體」,但真正所求的其實是「構成」的真相

評分

##讀沃格林有種介於施特勞斯和薩拜因之間曖昧的舒爽感,關於希臘化時期的論述很精闢,依舊對宗教思想摸不著頭腦。期待後幾捲的論述。

評分

##使徒時期基督教的政治實踐和早期教父的人間實踐。政治小宇宙的主要功能在於緩和人的生存焦慮。通過對共同體的魔法召喚,確保人的靈魂在秩序良好的宇宙中有一個充滿意義的居所。當魔法咒語失去瞭力量,原來的焦慮就被再次釋放齣來;周遭的世界變成一片失序的廣漠,充滿未知的危險,壓迫人的靈魂;心靈麵臨這種失序經驗,或許就會在壓力下崩潰;它或許會陷入極度混亂,以至於它將苦苦追尋任何看上去有望給予保護或支持的觀念或人物。

評分

##berith(約)。以色列政治思辨的兩大主題是相互許諾:該人民必須遵守的律法,必須由耶和華賜予的光榮命運。共濟精神之約,既是人定法,更是實定神法。以共濟為代錶的以色列的社會典章作為神法,後來被基督教共同體所吸納,使之避免在規定社會生活秩序時不會淪於失準的狀態。berith的概念也促使共同體內部發展齣自省、自我審查、懺悔的心態與律製(福柯)。律法的詳細規定部分源於其發展為可能之罪的目錄。基督教的主要功能,是創造新的共同體substance。耶穌的終末論與馬剋思終末論結構相似,內容不同。柏拉圖式哲人的“觀看”,以及他的國傢因愛欲而擴充,乃是耶穌為上帝之子、他的國傢因信仰而擴充這一基督教神話的希臘對應物。保羅與世界實質性的妥協,恩賜理論,弟兄之愛,“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現實權威作為臨時性安排。

評分

##感覺寫第一捲的沃格林還沒有太灑脫,還試圖寫得“像一本教科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