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岸最重要的美术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每年会推出二十项左右专题展或个人回顾展。有的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经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观赏艺术原作。
《回顾展的回顾》记录了陈丹青在美国观看的50余场展览,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远自古希腊雕塑,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代表画家,当代艺术家,乃至中国的古今艺术品。抛去艺术史,抛去定论,他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审视原作,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与大师素面相对时的无声交谈。
*
【编辑推荐】
*
1、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观看的50余场艺术回顾展和专题展的“回顾”,记录下与原作素面相对时的无声交谈。
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流派,从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再到当代艺术家,旁涉古希腊和中国艺术作品。呈现一位画家直面大师原作,眼界大开后的真实反应,获得新的观画眼光与角度。
*
2、回顾展是由画见人的场所,看回顾展,是思考、领悟,是对艺术的温故知新。
一件作品的效果和意义永在变化,它取决于不同观众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的不同看法——朱耷在美国比在中国看上去更空灵;马蒂斯的作品因风格、主义太鲜明,反而越看越旧;弗洛伊德“孤胆英雄”式的创作,让人明白20世纪写实艺术大势已去……每一项回顾展都多少提醒或修正了旧有的无知、有知、偏见、宿见——原来如此,或者,原来并非如此。
*
3、游记式观画随笔,散文式艺术批评,画家陈丹青关于艺术的私人见解。
##回顾回顾
评分##回顾回顾
评分##脱胎于“纽约琐记”,陈老师是在回顾回顾展,读者便是回顾陈老师文章了。而陈老师回顾这些文章时说七成絮叨不同意且自认浅薄,邀请大家伙去读罗伯特.休斯,多么狡黠的回避呀。
评分##好感动,竟然提到仇英的画作。
评分##绘画并没有进步,只是变化
评分##扯淡的思绪。看到八百遍“我喜欢xxx/我不喜欢xxx,可说不清理由。”
评分##《纽约琐记》精选。仍是喜欢的。陈丹青的看展心得,不理论,不阐释,崇尚直觉,在“我”,在画家的技艺唤起的遐想,偶尔浇洒胸中块垒,吐个槽。PS:罗伯特.休斯的《绝对批评》,我有书且读过,也是自我式的沉浸写作,果然与陈丹青是相契的。
评分##东西是好东西,又看了一遍,温故知新,就是已经出过了很久以前,也没有新内容,不知道为啥来个单行版,而且定价很贵,唯一提升可能是图片的印刷质量,确实比之前的图稍微好点
评分##绘画并没有进步,只是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