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是一群看不清真相的“局外人”?
“现代传播学之父”、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沃尔特•李普曼代表作
传播学奠基之作《舆论》姊妹篇
戳穿“公众至高无上”的神话
【编辑推荐】
1. 李普曼是现代传播学、政治学领域著名学者。曾两度获普利策新闻奖,直接或间接地为十二位美国总统出谋划策,他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现代传播学之父”,其作品《舆论》《冷战》已经成为传播学、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2. 作为传播学奠基之作《舆论》一书的姊妹篇,《幻影公众》挑战了建立在民众广泛参政基础上的传统民主理论,一经出版便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约翰•杜威等学者的激烈讨论,推动了美国政治学界重新认识公众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直到今天,有关公众的探讨仍有其现实意义,李普曼也因此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我们的同代人”。
【内容简介】
在《幻影公众》中,李普曼基于对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认为公众的智慧与决策能力是一个神话,指出神圣的公众形象仅仅是一缕幻影。面对公众事件与公共事务,公众只是一群“局外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获得的信息都极其有限,既没有识别真相的智慧,也缺乏有效决策的能力。他们就像是坐在剧院后排的聋哑观众,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麻木而茫然。他们必须走下公众的圣坛,去做他们该做的事。
本书是传播学经典《舆论》姊妹篇,在其中,李普曼将他对公共舆论的思考和民主理论结合,试图探索优化民主的新途径,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幻影公众》一书为中国公众提供了解美国政治的全新视角,其对现代美国民主制度的无畏批判也已成为当今世界民主议题辩论中一块越来越有价值的试金石。
【名人推荐】
《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最具说服力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他完整阐释了传统民主理论的缺陷之处。——罗纳德•斯蒂尔,《李普曼传》作者
##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舆论》。放在当时语境确实很了不起很惊人的观点!怀疑论总是有很强的理性光芒。
评分设计了封面
评分##“公众舆论不是上帝的声音,也不是社会的声音,只不过是有一定利益相关性的旁观者的声音。”
评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总需要人的努力。”
评分##论述清晰,在上世纪的混乱中提出这样尖锐的思考实属了不起。但指导思想在我看来依然如梦幻泡影。书中关于公众民主及社会一体化的主体思想正好完美应和近两年经历舆论狂热后的所想。也许过于悲观且略显偏颇,不过甚合我意。
评分##感谢小雅赠阅。最早知道李普曼的大名,还是多年前上学时读“公共论丛”时,记得这套论丛的第一辑就选摘了李普曼后期著作《公共哲学》一书的某章,那是他反思世界经历极权和大战灾难,重新返回到西方自古以来“更高级的”自然法传统,呼唤作为此岸世界之约束性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公共哲学的复兴。《幻影公众》是李普曼此前的著作,但对“公共”这一话题的关怀是一以贯之的,在这本书里,李普曼对大众民主给出了一幅晦暗的画面,因为他不相信有一种理想的公众声音,也不相信理想的公共参与,普通公众必定是对政治事务茫然无知的,因而他主张一种受民主选择形式约束的精英治理,他认为大众民主的最终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危机时刻发挥护宪作用,令专权者悬崖勒马。
评分设计了封面
评分##重印。书名的译法似乎可商榷,“幻影公众(像幻影一样的公众)”倒不如写成“公众——(一种)泡影”更符合老头的心境。李普曼的雄辩基于对公众的极端不信任,这个立足点是不是靠得住两说着,但的确证明矫枉过正,事必有怪,20年代的大众力量被严重高估可见一斑。
评分##可以说是舆论的姊妹篇吧,能帮助相互理解的一本小册子,封面很有味道,从观点上或者写作上都好像论文啊,还是一篇有些大逆不道的论文。虽然是有悲观主义和精英主义在,不过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贴合,不,联想到网络社会,简直可以说是更贴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