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活的视野认识社会。分为两大部分:前两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进行学术评述,总结了近十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进展,对于如何开展日常生活史研究,从多角度加以探索。后三章为第二大部分,论述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其中明代主要使用族规家训,讨论宗族制度对于族人生活的影响,折射出社会发生的变化;清代则利用笔记与刑科题本呈现城市生活、乡村生活。
##重点阅读了前面两章文献综述的部分,可以很快了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进展,但可惜国外的论述没有讨论。
评分##序言和第一章对于我这些积累不够的人来说只能略读了,宗族和龚炜那两章写的好、很有趣,最后一章更多是介绍“是什么”,要是能更多讨论“为什么”就更好了。
评分##近来想到,很多时候,历史学家费力还原的,可能仅仅是如同今日「上街买菜可以只需要扫码就能完成交易」「从北京到上海坐高铁要5个小时」「下班赶上晚高峰可能堵车」这样的「常识」而已。受传统影响,一般人对历史学的兴趣往往集中在政治史与思想史。这无可非议,然而即便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日常生活的「常识」支撑的政治史与思想史,也不啻海市蜃楼。以及,此书第一章谈近70年的社会史研究情况,作为学术回顾也是比较有价值的。
评分##最近常老师和他学生的论文,研究牛、铁匠等等,个人感觉是读了一堆文献然后连缀成文的,没有思想含量,日记研究也是这样。
评分##最近常老师和他学生的论文,研究牛、铁匠等等,个人感觉是读了一堆文献然后连缀成文的,没有思想含量,日记研究也是这样。
评分##第一二章为海内外2007-2016年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综述;第三章用浙江义门郑氏族规、广东佛山霍韬《霍渭厓家训》和山西洪洞风俗变迁讨论明代族规家训对日常生活的改造,并提出明以前的家族规范多以“家训”命名,嘉靖以后则以各种“规”为多,说明以往主要针对家庭的劝诱性质的训语,至明代中后期演变为主要针对宗族的规约,嘉万之际族规的出现是宗族发展并组织化与制度化的产物,宗祠的普及和宗族乡约化都完成于这一时期(嘉靖十五年1536夏言请求民间祭祀始祖和官员设立家庙祭祖,引发了兴建宗祠的热潮);第四章梳理了《扬州画舫录》《巢林笔谈》中的社会史材料(城市);第五章分地区分析刑科题本中体现的清代乡村生活。篇幅很大,然而对材料的利用很初步。
评分社会史学是个筐,什么玩意都能装。????
评分##“本书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活的视野认识社会。分为两大部分:前两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进行学术评述,总结了近十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进展,对于如何开展日常生活史研究,从多角度加以探索。后三章为第二大部分,论述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其中明代主要使用族规家训,讨论宗族制度对于族人生活的影响,折射出社会发生的变化;清代则利用笔记与刑科题本呈现城市生活、乡村生活。”
评分##序言和第一章对于我这些积累不够的人来说只能略读了,宗族和龚炜那两章写的好、很有趣,最后一章更多是介绍“是什么”,要是能更多讨论“为什么”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