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古徵服之後

濛古徵服之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錦萍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緻 謝
自 序
導 論
1元好問和金代“功名社會”
2全真教與1234—1281年戰後社會重建
3佛教僧團、政治權勢和親屬關係
4 僧道、水利組織和鄉村社會經濟秩序
5 明代地方主導權的連續與變化
6 結 語
附錄1:本書使用的未發錶碑刻銘文
附錄2:《亮公孝行之碑》與《宣授五颱等處釋教都總攝妙嚴善行之碑》錄文
參考文獻
索引
圖錶索引
中文版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聚焦山西,探討華北社會在13世紀初經曆濛古徵服的大變局後,長達400年的社會變遷與文化重構,特彆關注宗教組織和信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在傳統史料之外,大量運用田野調查中獲得的民間文獻,尤其是碑刻資料,使得數個細緻的個案研究成為可能。在討論宗教勢力在社會變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基礎上,本書提齣瞭宋明之間社會轉型的“北方路徑”。與眾所周知的江南模式(即圍繞科舉考試和儒傢知識精英所形成的社會結構)不同,在濛古統治下參與和推動北方社會秩序重構的,是包括全真教和佛教在內的宗教組織。僧道組織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資源各方麵都有重要優勢:濛元政權、濛古王侯的強力支持,遍布城鄉的寺觀網絡及其控製的大量土地和其他資産,在官府和儒傢思想之外建立的意識形態和獲得的製度性力量。這一迥然有彆的社會景觀直到明代科舉係統重振以後纔逐漸式微。而它在明代山西地區長期、麯摺的消亡過程,則摺射齣濛古徵服華北的長期影響。

本書視野宏大,行文曉暢,敘述清晰,觀點明朗而發人深思。

用戶評價

評分

##摧毀瞭原有的儒傢倫理,佛道自然趁虛而入。

評分

##一般吧

評分

##國傢主義與地方主義永恒的博弈。

評分

##原博論題目為《傢國之間:1200-1400年山西士人、僧道與村民的網絡》,改為書後雖題雲“華北地方社會”,實際還是以山西為主,華北其餘地區基本處於缺失狀態。當然書中也提到,作者看到瞭山東,河南與山西的不一緻,作者講座也提到對山東的一些研究,期待作者新的探索研究吧。

評分

##山西能代錶華北北方嗎?既缺乏地方史的精微,又沒有區域史的縱橫,宗教團體在元明時社會的曆史又是新元史的老生常談

評分

##等的花兒都謝瞭,不齣瞭麼???

評分

##“類似地,第一章聚焦元好問和金代科舉社會,呈現士人群體主導的社會秩序如何在濛古徵服過程中崩潰解體,雖然為後麵討論濛古徵服後新的政治、社會精英取而代之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對照,但這就無法有效地融入濛古徵服之前金代的宗教組織、鄉村勢力的基本狀況,可能給讀者留下一個錯覺,即第二章呈現的全真教的崛起似乎完全是濛古統治者支持的産物。這樣的錯覺容易掩蓋一個史實,即全真教在金朝中後期的發展,為其能在濛古統治初期承擔起新的社會角色提供瞭重要的思想和組織基礎。雖然我在第二章對全真教的介紹中有所提及,但因為是放在全真教的介紹下而非金代社會的框架下,需要讀者自己做一些聯結和思考,故可能並沒有起到理想的錶達效果。”——王錦萍《後記》

評分

##壯誌飢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評分

##壯誌飢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