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食物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时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讲究信息。“量”一旦有了保障,食品在物质层面的“质” (主要是营养) 便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营养达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追求信息的阶段。比如你现在走进超市,会看到豆腐的包装盒上写着“以北海道有机圆黄豆与赤石山脉的泉水为原料,用濑户内海的天然卤水点成的绢豆腐”。单价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装面包上则写着“以玛雅文明的遗产、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现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长串信息已成常态。
食品的信息化时代,就是“吃东西不光用嘴,还得用脑”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食品信息脱离物质属性的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元素为人们享受的时代。
在本书中,畑中三应子将带领大家追溯始于70年代的流行美食史,探索日本社会是如何奔向了 “提拉米苏爆红”,信息的消费又是如何笼罩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今时今日的“万物皆为流行美食”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4.5)两口气看完了,轻松又充满豆知识和有趣的观察的书,对其中的许多调侃深有同感哈哈哈哈哈哈。看到1975年红茶菌就突然大流行过并极速跌下神坛还是觉得“wow”,哈哈哈。“竹笋生活”辛酸又好笑哈哈哈,合味道蹭了“浅间山庄事件”的直播而爆红,啊哈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以及,居然会有人误以为麦当劳是日本公司……
评分##同类书中的佼佼者,出自一位真爱“吃货”之手。希望国内也出现这样严谨活泼的作品。
评分##原来日本也有这样的时代啊......喜欢“B级美食”和“慢食”!但是这本书不怎么能刺激五感,网红美食文化史现象的各种堆叠也有点无趣,走马观花,重在“网红”。不过确实是啊,美食本身就是品尝的那一刻就消逝掉,如果总是追求深刻,会变得自我感动又谄媚的吧。
评分##豆知识大集合????
评分##全书梳理了从江户时代到21世纪初,人为划分为六个阶段的日本流行美食进化史。可以看到饮食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受到经济政治等社会变迁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文化上的“明星”(娱乐节目、时尚杂志等)异军突起带来的短暂风行。曾经日本以欧美为尚,但作者指出“比起汉堡包本身,共享站在银座正中央吃东西的体验才是最开心的”。流行美食消费的是信息没错,但体验消费也是它与生俱来的基因。而食物的宿命,就是在被品尝的那一刻消逝的。
评分##完整、细碎而不枯燥地盘点了70年代至今日本流行美食文化的变迁,出乎意料地有趣。三十年前泡沫经济时代流行于日本的风潮,或许此刻正在我们身边上演。所谓流行美食文化,不过只是相互借鉴,周而复始。
评分##(4.5)两口气看完了,轻松又充满豆知识和有趣的观察的书,对其中的许多调侃深有同感哈哈哈哈哈哈。看到1975年红茶菌就突然大流行过并极速跌下神坛还是觉得“wow”,哈哈哈。“竹笋生活”辛酸又好笑哈哈哈,合味道蹭了“浅间山庄事件”的直播而爆红,啊哈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以及,居然会有人误以为麦当劳是日本公司……
评分##找到很多很多的儿时记忆
评分##真的好可爱、考究和全面的历史,下次走到日本餐厅似乎就知道这些食物历史上都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哪些是属于不同年代的“时尚”以及它们是如何成为“时尚”的。这些食物样貌经历了中西合璧,去伪存真,以及一些传统的回归。从饮食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了日本与世界的融合,一个生动活泼的社会dynami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