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交叠当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当古典学教授的文学课堂,迎来数学家父亲,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
★ 他对父亲迟来的认识,也是我们所有人对父亲的理解与误解
★ 那漫长而曲折的旅程,终将抵达所有故事的终点
诺娜·巴拉基安优秀评论奖获得者、美国当代古典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的文学与人生
△贝利·吉福德非虚构奖短名单
△《科克斯书评》年度最佳回忆录
△《新闻日报》年度图书
〰〰〰 〰〰〰 〰〰〰 〰〰〰
哪一面才算真正的自己?
《奥德赛》如此设问,且一个人可能有几重面貌呢?
那一年,父亲旁听我的《奥德赛》研读课,之后我们跟随奥德修斯的脚步巡游观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 〰〰〰 〰〰〰 〰〰〰
门德尔松81岁的数学家父亲去旁听儿子给本科生开设的《奥德赛》研读课,细读关于“漂泊与回家”的12110行史诗,之后父子二人又一起参加《奥德赛》主题游轮旅行。在文本与空间的“奥德赛之旅”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亲。
《奥德赛》是英雄漂泊多年,历尽千辛万苦得以归乡的故事;也是稚子长大成人,在寻父过程中逐渐了解父亲的故事。
《与父亲的奥德赛》则将《奥德赛》中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与当代父子的普通人生并置,在文本与现实的交叠中,两对父子相互映照。
时空交错的回旋里,父、子与史诗的故事缓缓展开。
##从环套结构到戛然而止,门德尔松用史诗的写法,写成了“认识《奥德赛》(精读)”与“认识父亲”的并行双线。《奥德赛》精读部分太好看了,强烈要求他出详注本……奥德修斯在冥府遇到阿喀琉斯那一幕,是《奥德赛》价值观对《伊利亚特》价值观的否定这个观点让我大开眼界。
评分##从春天的试读到秋天的成书,我们也都经历了隐秘而残酷的奥德赛。以生命经验反哺学养的理想写作,如一切动人之书。
评分##只有真的读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人才知道这其中并没有木马计,史诗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要到《奥德赛》中才有木马计相关情节,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迷思,即《奥德赛》是讲述一个英雄归家的故事,这对,又不对。退休数学教授Jay在儿子Daniel的古典学课堂上尖锐指出奥德修斯算不得英雄:他多次借助神的护佑、经常哭哭啼啼,归来时仅余自己一人,同伴皆殒命他乡,他十年里有七年跟宁芙卡吕普索床笫交欢,有何资格要求发妻佩涅洛佩日缝夜拆嫁衣对求婚者虚与委蛇——现代人如何体悟和看待两千多年前的古典作品,Jay代替我们发问,学生们的存在对位得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正如《奥德赛》开篇于特勒马科斯出海寻父,乃双线叙事,我们的另一位主角Daniel得以在父亲生命的尾声,多认识一点自己的父亲。
评分##它是一种提醒:生命丰厚,经久不衰的文艺作品也是如此,细细品读用心体会,精神世界将绵延不绝地生长。门德尔松对人的心理有非常敏锐的洞察,这在书中通过父亲参与他的《奥德赛》研读课,以及对《奥德赛》作品的分析本身,回忆父亲的今天昨天,如此穿插完成。平常来看只是悬浮着的隐约不可见的问号,解开的过程让这问号清晰可见,有了解答的意义。因此我会觉得无论何种身份:父亲、孩子、母亲、丈夫、妻子、朋友、竞争对手……在书中都能有种被击中痒痒肉的快感:嘿没错我正有此意此感,只是不曾言明、无法表达清、没想过它。但你替我说出来了,真好。
评分##从环套结构到戛然而止,门德尔松用史诗的写法,写成了“认识《奥德赛》(精读)”与“认识父亲”的并行双线。《奥德赛》精读部分太好看了,强烈要求他出详注本……奥德修斯在冥府遇到阿喀琉斯那一幕,是《奥德赛》价值观对《伊利亚特》价值观的否定这个观点让我大开眼界。
评分##读惯了学术书,再读这样融合学术普及、大一经典阅读课(Bard College)、父子关系、主题旅游(走奥德修斯的路线)、人生感悟的书,当然是很受感动的。《奥德赛》越熟的读者,年龄越大的读者,就越容易读出更多滋味来。作者描述的课堂讨论,很能见到通识教育、人文主义阅读的基本特点:从经典文本中抽取人生智慧。书里有一条暗线。作者本科的古典学老师是Jenny Strauss Clay,Leo Strauss的养女(书里提了一句),她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三次。所以作者秉承了经过稀释、但仍能看出一些痕迹的施派解读传统。中译本编辑应该在推广时强调一下作者的师姥爷是施特劳斯,会有更好的销售业绩。中译很流畅。
评分##笔法深厚,父亲阅读《奥德赛》的反应与儿子不断加深对父亲的印象并置,引出责任教育成长这些话题,阅读无非是读自己,然而有些刻意追求戏剧化的排列效果导致很多将平淡的事情强行拉长了一下
评分##只有真的读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人才知道这其中并没有木马计,史诗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要到《奥德赛》中才有木马计相关情节,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迷思,即《奥德赛》是讲述一个英雄归家的故事,这对,又不对。退休数学教授Jay在儿子Daniel的古典学课堂上尖锐指出奥德修斯算不得英雄:他多次借助神的护佑、经常哭哭啼啼,归来时仅余自己一人,同伴皆殒命他乡,他十年里有七年跟宁芙卡吕普索床笫交欢,有何资格要求发妻佩涅洛佩日缝夜拆嫁衣对求婚者虚与委蛇——现代人如何体悟和看待两千多年前的古典作品,Jay代替我们发问,学生们的存在对位得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正如《奥德赛》开篇于特勒马科斯出海寻父,乃双线叙事,我们的另一位主角Daniel得以在父亲生命的尾声,多认识一点自己的父亲。
评分##甚至可以打更高的分数。门德尔松的大名早已熟知,但接触他的书还是第一次,他在书中没有提到一个核心的古希腊词“voos”,而他恰恰就是这个词的完美阐释。任何人文学者的纯熟状态理应是他这样的:不再把毕生所学当成纸面知识,继而故弄玄虚;也不盲目降格成生活鸡汤,继而好为人师。书中对《奥德赛》的阐释游走在他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经历之中,学识和亲情,难分离题和主题,门德尔松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古典作品离现在究竟多远?古典作品离个人能有多近?而这两个问题是多少人想去解决,但大多落得铩羽而归或油腻盘串的结局。严格来说,这本书其实重新打开了《奥德赛》,让我们再一次在书中走出自己的“奥德赛”,行囊,时间,空间,身份,苦难,少年,中年,暮年,这些都是路标,也难以确定的伊萨卡或特洛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