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与铜钱

神风与铜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昊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 言 1
第一章 史无前例的危机
“蒙古之号,于今未闻” 5
诡异的高丽牒状 13
匮乏的国际知识 16
最后通牒 21
消失的军队 25
第二章 变乱的海域
贸易港博多 31
高丽的局势 36
贾似道的计谋 39
南宋灭亡的讯息 43
“珍重大元三尺剑” 46
第三章 忽必烈的对手
并非“国家政权”的镰仓幕府 51
战时执权 56
公家政权的迷思 61
安达泰盛与平赖纲 66
都市镰仓的新空间 69
第四章 弘安之役
异国降伏祈祷 75
军事动员的扩大 80
暴风上波 83
圆觉寺开山 87
第五章 神国与异贼
膨胀的神国 91
失败的弘安德政 95
寺社营造热潮 101
神与神的内斗 104
伊势神宫的机遇 107
国信使愚溪如智 111
第六章 被扣留的元朝使节
江浙释教总统 115
普陀山与日本 119
镰仓禅林的沸腾 122
虎关师炼与《元亨释书》 126
大阿阇梨后宇多法皇 129
第七章 新安沉船的时代
回不去的贸易船 133
寺社造营料唐船 138
宋钱资本 140
“此方庸缁,噪然例入元土” 143
留学僧的牢狱之灾 146
第八章 扩大的元朝情报
八思巴的传说 151
两都之战 155
天历之变 159
元文宗与江南禅林 162
中峰明本的人气 166
第九章 镰仓幕府灭亡
朝廷的乱局 171
末路的武家政权 174
乱局下的入元僧 178
后醍醐天皇与元朝 180
室町幕府诞生 185
第十章 天龙寺唐船
宋船往来事,元弘以后中绝 189
天龙寺船 192
咳病谣言 195
蒙古之伴党 198
嗷诉的平息 202
第十一章 最后的东渡僧
庆元天宁寺住持 207
方国珍反元 209
四海不安 212
观应扰乱 214
来自元朝的“终战仪式” 219
第十二章 高丽来使
庚寅以来的倭寇侵扰 225
倭寇巢穴对马岛 227
红巾之乱 231
最后的“元朝使节” 234
五山外交登场 237
第十三章 大元失国
元明鼎革的情报 241
最后的留学僧 244
五山之上 249
足利义满的难题 251
日本向何处去 254
结 语 259
参考文献 265
附录一 主要登场人物 273
附录二 大事年表 29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刘迎胜(元史研究会会长) 李永晶(日本研究新锐学者)沙青青(《东亚观察局》主播)一致推荐

◆跳出战争叙事,多维度呈现“蒙古袭来”前后日本的危机与变局:大兵压境的威胁,权力膨胀的幕府,南北对立的天皇,深入人心的神国幻象,捉襟见肘的财政,穿梭往来的禅僧……

◆钩沉中日史料,揭秘历史的巧合、胜败的代价以及鲜为人知的史实:“战时体制”对日本中世政局造成了哪些冲击?来自中国的铜钱为何让日本官民的趋之若鹜?规模超过唐宋的日本留学僧热潮,将如何影响后世的室町文化?

【内容简介】:面对蒙古帝国的战争威胁,日本竟以不答复、不来往、不允许使节进京的高冷姿态回应。震怒之下,忽必烈两次发兵远征东瀛,却遭遇海上风暴,大败而归。日本将此风暴称为“神风”,这如何影响了日本人的世界想象和自我认识?

尽管两国遥相对峙,海上贸易热度竟超过唐宋时期。作为压舱物抵达日本的铜钱,为何让官民趋之若鹜?不畏风险、渡海求学的禅僧,归国后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与此同时,权力扩张的镰仓幕府,在战后加剧的国内危机中一步步走向崩溃。继起的室町幕府与天皇明争暗斗,权势地位渐趋逆转。日本进入动乱频仍的南北朝,李氏王朝崛起于朝鲜半岛,元亡明兴实施海禁,东亚国际秩序又将何去何从?

以海洋视角重新审视元日关系,环环相扣的历史联系一一浮现。

【媒体评论】:

研究视角独特,其观察点时而在元,时而在日。书中向读者传达了既往了解较少的䥥仓幕府及其背后京都的日本王室的情况,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展现了元史研究的新进展,值得一读。

——刘迎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东亚古典世界秩序与文明的根源,双方在意识深处有着近似结构,因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彼此不同的“他者”。认识日本,可以说就是认识“中国”。

——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一部讲述中世日本与元朝关系的力作。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以生动的语言、别致的体例娓娓道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跳出国别史的局限,以大视角纵观、小细节切入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13至14世纪的东亚风云激荡的大时代。

——沙青青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东亚观察局》主播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好接着周思成的《大汗之怒》看过来,买之前特别担心两本书撞衫,看着看着发现担心是多余的。本书的重点并非元朝的两次征日战役(还是建议配一张地图),而是战后两国(捎带着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一直从元初讲到明初),书名其实也可以是神风、铜钱与禅僧。大致熟悉了日本镰仓幕府、南北朝到室町幕府的基本政治形态和历史(特别是日本禅宗史),一个感慨是,日本真是吃软不吃硬啊,从爱搭不理到上赶着进贡赚钱。两个感慨是,原来倭乱的源头在这儿,假使不忌讳民族国家感情的话,这段三国间东亚海域的百年历史纠葛是个拍影视剧的好题材。博多对明州。有点想看万历朝鲜战争了,这应该算是第二次三国纷争吧。

评分

##在作者看来,「蒙古袭来」事件对日本史发展的历史意义或许需要被重新评价。它与白江口之战一样,由内向外重塑了日本史的形态:中世日本无论是被称为「佛教国家」或者「武士国家」,都与这场战争紧密关联。此外与白江口之战不同的时,蒙古袭来后日本对西来诸文明「政冷经热」的务实作法,也成为了日后江户幕府重要参考方案,这也让日本进入了全球贸易的循环圈之中,完成了作者叙事的最后一块拼图:「把日本史放在全球史的视野中去看吧」。最后作为一本对标日本新书的历史科普书籍,既保留了许多史料和学界前沿成果,遣词用句上也非常亲民,实在是值得一读的日本史、东亚史的好书。

评分

##神风、铜钱与禅僧。 (好奇这一时期其他宗派僧人在做些啥,为何唯独禅僧频繁往来于两国)

评分

中文世界很少见的论题

评分

##很喜欢康老师轻松的文风,从海洋史的视角讲述元日战争至室町初期的东亚海域互动史,点出了蒙古袭来的两大遗产:(1)蒙古袭来中再建构的“神国”思想(2)元日交流对室町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铜钱大量流入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除了博多纲首这一跨海域的商人群体,禅僧群体也成为东亚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14世纪的日丽及日明交流中担任着外交官的角色

评分

##挺有意思的

评分

##很喜欢康老师轻松的文风,从海洋史的视角讲述元日战争至室町初期的东亚海域互动史,点出了蒙古袭来的两大遗产:(1)蒙古袭来中再建构的“神国”思想(2)元日交流对室町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铜钱大量流入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除了博多纲首这一跨海域的商人群体,禅僧群体也成为东亚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14世纪的日丽及日明交流中担任着外交官的角色

评分

##介绍了蒙古袭来后的元日关系,把日本纳入欧亚板块来看,对中世日本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蒙古袭来后日本更推崇自己“神国”“佛国”的地位,严格保持着孤立主义的对外姿态。但日本社会上下对境外商品的需求从未中断,日本也没有成为海面上的孤岛,和大陆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元朝时这种关系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一是铜钱,维持经济关系,二是僧侣,充当文化情报外交关系。

评分

##战争方面其实笔墨不多,侧重点在于1268-1368这段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各种的交流,顺带着介绍日本相关历史和中国相关历史,可以看出来一个对比。亮点是对于两国之间留学僧的介绍,一般的历史书可能会一笔带过僧人在中日交流上发挥的作用,而本书则精确到这段时期每个留学僧及留学僧继任者在中日交流上发挥的作用,前前后后能串联起来让人学到许多新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