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熟悉變為陌生

將熟悉變為陌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齊格濛特·鮑曼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前言/ i
說明/vii
·
1 愛與性彆
選擇伴侶:為什麼我們正在失去愛的能力 / 1
2 經驗與迴憶
命運:被曆史塑造的我們怎樣塑造曆史 / 15
3 猶太性與糾結
適應:猶太人會被什麼吸引 / 45
4 智識與投入
社會學:為什麼它不應該把客觀的和個人的經驗分開 / 71
5 權力與認同
現代性:論被迫非己,或變成彆人 / 93
6 社會與責任
團結:為什麼每個人都成為其他人的敵人 / 121
7 信念與原教旨主義
世界末日:為什麼相信(一個不存在的)神是重要的 / 155
8 烏托邦與曆史
時間旅行:今天的“彼岸”在哪裏 / 175
9 當下與未來
無用之人:誰是現代社會的女巫 / 189
10 幸福與道德
良好生活:脫掉太緊的鞋意味著什麼 / 215
·
注釋 / 233
部分參考文獻 / 23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原來的做事方式全部失效,新的方式卻沒有被發明齣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處境。”

*

◎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作者,鮑曼在世最後訪談。

◎ 當代極具影響力社會學傢 × 知名犀利記者,智力交鋒,獻給我們一代人的思想小書。

◎ 一份寫給當代人的睿智生存指南:關於今天人的境 況,關於我們當下的生活。

——————

【編輯推薦 】

※ 一場精彩智趣的“世界級播客”,“當今用英文寫作的最偉大的社會學傢”鮑曼生前最後的對談__ 思想碰撞,棋逢對手,從不同側麵描寫人類的生存境況:新中産的不穩定感、互聯網同溫層……

※ 暢聊當今生活的方方麵麵:工作、愛情、傢庭、身份、權力、當下與未來……記錄1933—2016年重要事件,“二戰”“經濟危機”“數字時代”“新窮人”……以冷靜的局外人與熾熱的參與者雙重視角,洞察這一流動、變化的世界。

※ 一本小書,關於鮑曼畢生工作的珍貴談話 __ 從軍隊少校到大學教授,從實踐者到思想者,鮑曼從未停止思考。他並不直接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鼓勵我們更好地認識已經發生、正在發生,以及將要發生的事實和真相。

※ 辛辣的幽默感,史詩般的世界觀,化陰鬱為光明的罕見天賦 __一直活潑敏銳,始終心懷希望,做悲觀的樂觀主義者,這是鮑曼通過文字傳達給我們的力量。“即使知道明天世界會毀滅,我還是會種我的蘋果樹。”

※ 卡夫卡、弗洛伊德、萊姆、昆德拉、艾柯 在對談中紛紛現身冒泡

—————————

【內容簡介】

◎我們為什麼正在失去愛的能力?瘋狂消費後,欲望為什麼始終得不到滿足?每個人為什麼都成為其他人的敵人?

齊格濛特•鮑曼去世前,曾與瑞士記者彼得•哈夫納交談瞭幾天,在他英國利茲的傢中,就他畢生的工作進行瞭四次長談。

在這場談話中,他繼續以“流動的現代性”來描述我們的時代,涉及當前生活的方方麵麵:愛與親密關係、身份、工作與休閑、傢庭、猶太性、道德、幸福、社會、宗教、政治。從經濟危機到新型窮人,從社會責任到公民權利,從戰爭陰影到幸福日常,從偶像作傢到人格類型……並就這些話題,深入思考,為我們這代懸浮在不安全感的人提供對自己境況的新認知,改變瞭我們對現代世界的思考方式。

這場最後的對談,讓我們對21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傢、思想傢之一鮑曼有瞭新的瞭解:他從不迴避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總是努力質疑公認的智慧和常識,讓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

————————

【媒體及學者推薦】

鮑曼用非凡的纔華和創造力,建立瞭一個任何人都必須認真對待的立場 ——社會學傢吉登斯

如果鮑曼能活得足夠久,繼續他與瑞士記者的對話,讓熟悉變得陌生,那這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播客的開篇。 —— Shepherd Express

用戶評價

評分

##校對瞭一遍。輕鬆易讀的訪談,與《流動的現代性》《流動的恐懼》觀感不同,用的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去呈現他流動的思想,這種思想不是學究氣的,而是滲入我們的日常肌理。

評分

##這老先生挺有意思,你說他樂觀吧,他很悲觀,他說我不相信有良好社會這樣的東西。說他悲觀吧,他又很樂觀,他說,我雖然犯過很多錯,但是我想讓世界變得很美好。這本可以作為閱讀鮑曼圖書的一個入門。

評分

##17英文,生前最後一部訪談集。相較即齣13訪談集《社會學之用》,對社會學學科屬性、文化性社會學方法和文學作為思想源泉等方麵涉及較少,對消費、移民、共同體、安全感等時事性話題涉及較多,也有不少自己和亡妻生活細節較罕見。整理更通順,理論難度稍低。中譯質優,無專名硬傷,有術語譯法貢獻(如糾結)。

評分

##校對瞭一遍。輕鬆易讀的訪談,與《流動的現代性》《流動的恐懼》觀感不同,用的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去呈現他流動的思想,這種思想不是學究氣的,而是滲入我們的日常肌理。

評分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鮑曼一生著作等身,一些著作的確是為同行和學生而寫。但這一次,是思想者的最後一席話,也是麵對世界的最後一席話,他解釋瞭自己的一生,闡明瞭一生中最重要的觀點,娓娓道來,不掩鋒芒,不入時趨,臻於澄明之境。高僧隻說傢常話,本不必大甩術語,他引用瞭特彆多的作傢,極有品位,贊美。

評分

##這些對話簡潔、誠實,有一語中的之感,並引發細讀鮑曼著作的強烈欲望。鮑曼喜歡萊姆和維勒貝剋,對互聯網、宗教、消費社會裏的人際關係等觀點和我的一模一樣,好像在鼓勵我,實在很想和他擊掌。

評分

看這麼實在的聊天,不比聽雜七雜八的播客有趣得多嗎?從愛聊到消費主義,從科技聊到自由,現代各種睏境都來理一遍,有句話聊得太好瞭,斯圖亞特·霍爾說:“我因理智而是悲觀主義者,因意誌而是樂觀主義者。”

評分

##有意思,講到萊姆、弗洛伊德和卡夫卡的尤其有意思,特彆是弗洛伊德關於文明是為瞭太多安全犧牲瞭自由的洞見。然而有的地方卻並不同意。

評分

##非常當下的一本書,屬於周末咖啡館和白噪音流淌的書房。辛辣的幽默感,史詩般的世界觀,鮑曼以他九十多歲的人生經曆,做時代的觀察腳注;用自己的肉身體驗、生活質感,和清醒的眼,來觸摸我們這個世界的體溫、心跳。你甚至可以把這本書放進微信對話框裏,想象兩個人就“鮑曼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展開深度而及時的對話。記者哈夫納提問,用問題來串起,鮑曼的20-21世紀社會學傢的私人觀察手記。 —— 記者哈夫納: 您說,互聯網是個同溫層? 社會學傢鮑曼:是的。他們會創造齣一個在真實生活中不可能齣現的東西:迴聲室。你聽到的隻是你自己的迴聲……我能理解這非常舒爽……網絡這個工具在把全世界的人聚到一起的同時,也分化瞭他們。它創造的黨派溝壑比真實生活中的更深、更難橋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