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诗论汇集了希尼任职牛津诗歌教授期间(1989-1994)的讲座,他这样描述该书题目:“校正诗歌意味着知晓并赞颂诗歌自身的力量……不仅把诗歌当作提供论点、启迪人心的东西,而且视之为天使的潜质和灵魂的运动。”他的十场讲座论及“诗歌的愉悦与惊喜,它的公正和‘在场’,时而不可预见时而不可或缺,势不可当且自我导向,勇往直前地发挥出全部潜能。”
希尼探索的诗人诗作范围广泛,从克里斯托弗·马洛到约翰·克莱尔再到奥斯卡·王尔德,从十八世纪爱尔兰诗人布赖恩·梅里曼到二十世纪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尤其在最后一场犀利深刻的讲座“写作的边界”中,他指出诗歌是对全球危机和个人危机的回应——回应北爱问题,回应现代世界种种令人绝望的挑战。
无论聚焦于所论作品的特定时刻,还是致力于推进他的总体主题——诗歌拥有帮助我们重获精神平衡的特殊能力——希尼的洞见和雄辩本身就体现一种诗歌秩序。
庄重,锋芒。诗学批评的典范。
评分庄重,锋芒。诗学批评的典范。
评分庄重,锋芒。诗学批评的典范。
评分##诗人批评家传统;值得学习的批评风格。常提醒自己和学生,写文学论文要葆有一些文学性,要好看。
评分##诗人批评家传统;值得学习的批评风格。常提醒自己和学生,写文学论文要葆有一些文学性,要好看。
评分##诗人批评家传统;值得学习的批评风格。常提醒自己和学生,写文学论文要葆有一些文学性,要好看。
评分##诗人批评家传统;值得学习的批评风格。常提醒自己和学生,写文学论文要葆有一些文学性,要好看。
评分##诗人批评家传统;值得学习的批评风格。常提醒自己和学生,写文学论文要葆有一些文学性,要好看。
评分庄重,锋芒。诗学批评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