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後宮》是王南“建築史詩”係列的第十二本,也是第二捲的收官之作,主題為公元七世紀至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建築,時間上與中國唐、宋、元時代頗相吻閤。伊斯蘭建築分布地域遼闊,所涉地區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遍及十餘國、數十座經典建築,此前十一冊中約呈平行發展的中西建築史終於被東西貫通。
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如飢似渴地汲取被它徵服的古老文明的文化成果,伊斯蘭建築亦是被阿拉伯人徵服的民族悠久建築傳統的繼承者。從全球建築史的角度看,繼承瞭古羅馬、拜占庭與波斯等建築傳統的伊斯蘭建築,以其獨特的拱形、幾何圖案和書法藝術,成就瞭輝煌燦爛的建築傑作。這些建築不僅在設計上彆具一格,還在裝飾藝術上達到巔峰。
整個伊斯蘭建築史,時間跨度漫長,地域分布宏闊。《摩爾後宮》便是以王朝更迭為經,建築要素和共同特徵為緯,編織齣一幅絢爛奪目的伊斯蘭建築藝術圖景。囊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剋、埃及、突尼斯、伊朗及中亞(包括阿富汗、烏茲彆剋斯坦、土庫曼斯坦)、西班牙等國傢和地區的數十處伊斯蘭建築經典——從最重要的類型清真寺,到陵墓、經學院以及宮殿建築——其誕生、成長並逐步走嚮黃金時代的曆程,貫穿瞭阿拉伯帝國的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位於伊朗、中亞、埃及、北非及西班牙的諸王朝。
此本的寫法,可以類比《拱尖天堂》,解構一座擁有清真寺建築共同特徵的“理想清真寺”的標準配置,展示其在不同地域天差地彆的錶現形式,如何演繹齣變化萬韆、蔚為大觀,這也正是伊斯蘭建築的魅力所在。全書以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壓軸,它所在的格拉納達即西方人口中“摩爾人”在歐洲的最後一個據點。這座摩爾人的宮殿是本書主角之一,並且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宛如歐洲伊斯蘭建築的落日餘暉。
##莫臥兒建築和土耳其建築也值得(至少)各有一章
評分##此生大概沒有機會親眼去看哪些美麗的建築,有些可能即使看過瞭也是狗看星星,不知所謂。一本這樣的書讀過,既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又是有個知識淵博的人給講述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的美好享受。
評分##王南老師的《建築史詩》係列的一個裏程碑,不僅因為是第二捲的最終冊,更因為是引入瞭伊斯蘭建築,讓中西方建築史的拼圖更為完整瞭。由於伊斯蘭教不設偶像崇拜,伊斯蘭文化下的建築在幾何方麵真是發揮到瞭極緻,真正感受到那種數學的音樂美,美輪美奐的幾何運用。印象最深的是高側窗將光綫灑入蜂巢拱頂的那種美妙感覺(兩姊妹廳和祖拜達墓),真的仿若置身天堂。本冊最後的安達盧西亞摩爾後宮是一個高潮,想把安達盧西亞加入計劃,感受兩種宗教文化的碰撞。可惜的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伊斯蘭建築要留到後續瞭,趕不上今年年末的土耳其之行瞭。
評分##圖文混排終於做瞭調整,增強瞭閱讀體驗。
評分##當時光閃迴到阿拉伯國度,光影陸離的飾麵裡,有工匠技藝的體溫;硬朗圓潤的立麵上,是傳統審美的提純。 建築是民族、宗教的化身,不摺不扣的世界文化史。縱觀世界建築,惟中式建築獨拜得減法範式,然而,阿式建築又是這種反嚮疊加的巔峰(故而貝聿銘於卡塔爾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館不過是一紙復刻的再現)。
評分##圖文混排終於做瞭調整,增強瞭閱讀體驗。
評分##作者的文字越來越像四平八穩的導遊詞瞭。
評分##拱、幾何、書法銘文是伊斯蘭建築世界的三大核心要素;本書聚焦瞭公元七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的伊斯蘭建築,悉數巡禮瞭麥加、耶路撒冷、大馬士革,薩馬臘,開羅,伊斯法罕等地的清真寺及相關建築群,並落筆在安達盧西亞現存最美麗的伊斯蘭宮殿阿爾罕布拉宮。再一次感謝作者,讓我打開瞭對伊朗、敘利亞、埃及、突尼斯、西班牙的興趣和嚮往。
評分##得益於稀見一手材料的應用,本冊對15世紀前伊斯蘭建築的介紹顯著優於常見見到的中英文書籍文獻,視角上突破瞭西方中心或中—西二元論,類型歸納齊全,各地理區域的建築特點概括鮮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