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是如何区分的?
陈寅恪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那么高吗? 他对晚清有何独特观察?
清华国学院成立谁是主导,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
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等终止,历经半个世纪。流派纷呈,观念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 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融入近代世界体系之旅程。作者不以时代群趋为 是,由沉潜而期冀千虑一得,由学人交往与学术公案探寻学界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近代中国学术源流与轨辙。
##有點太散...
评分 评分##桑兵老师的学术史研究 很多公案 经过他的解读 曲径通幽 别开生面
评分##这些人总喜欢把论文集出来骗钱。
评分##桑兵老师在本书绪论中,阐明了本书的写作意图。国老儒宗有“学”而不得其位,与当时世风之下鼓动大众的“术”风行有着重大关系。桑老师在书中写出了国学在晚清民国艰难时局下发展的脉络。 本书第一章阐明了国学与西学的关系。西学刺激了国学研究的兴起,更制约了其发展。首先,...
评分##桑兵主要梳理近代史学转型的脉络,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厦大国学院风波两章看到了不少学术圈的恩怨情仇。顾颉刚与鲁迅互生狭隙,后者性格似乎有些偏激,意气用事,疑心甚重,对他的感情滤镜破碎了。最后一章极为精彩,作者认为晚清以来学术的代际兴替好走极端,一个学派的发迹往往强调差异,否认继承,待到上升到主流后,其立论才渐趋公允。但近代学术史上真正建树大见识高的学者如陈寅恪、陈垣,都不随主流的兴替,却往往能够预流。因此难以在太炎门生到科学主义的脉络中体悟到学术质的提高的因由。作者借陈寅恪、钱穆之口说出了做学问的门径与取法:不能以时代所趋为是,须自学自导自寻溪径,不必依墙附壁。然而在专精与博通之间找到平衡,在当下以量产为评价体系的学术界何其难矣。
评分##桑兵老师在本书绪论中,阐明了本书的写作意图。国老儒宗有“学”而不得其位,与当时世风之下鼓动大众的“术”风行有着重大关系。桑老师在书中写出了国学在晚清民国艰难时局下发展的脉络。 本书第一章阐明了国学与西学的关系。西学刺激了国学研究的兴起,更制约了其发展。首先,...
评分 评分##近代国学伴随西学而生,而此时中学也已在西学的现代规制下有了更易,其与西学、西方汉学也有很大联系。不仅如此,中西之别及其伴生的新旧之别也孕育出更加复杂的派别之争——分裂的中国与“分裂的西方”(@罗大师),太炎门生与胡适派、法日派与英美派等等大抵皆是如此。各章节之间往往也有联系,深意或许在“自叙”和终章最后几段体现的最明显。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