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剋福病逝。
《人生的智慧》一書取自《附錄與補遺》,它其實是獨立成書的。這本書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在這本十幾萬字的小書中,叔本華185次提到瞭曆史上97位哲學傢、作傢等,102次提到瞭48句名言、格言和諺語,提到瞭63部作品。比如,他 19次提到歌德的6部作品和13句名言,12次提到瞭亞裏士多德的3部作品和6句名言,12次提到賀拉斯的11句名言,8次提到塞內加的6句名言,7次提到伏爾泰的作品和5句名言,5次提到莎士比亞的5部作品,5次提到荷馬的2部作品和3句名言,4次提到西塞羅的5句名言,等等。叔本華的博聞強記略見一斑,讀這本書收獲甚豐,不僅瞭解瞭叔本華對人生諸問題的態度,也對書中提到的近百位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略知一二。
##在東方,有一位多纔多藝的長者(注意是zhǎng,不是cháng噢)。他原本可以什麼都不說,自己悶聲發大財。但是善良的他,看到我們這樣熱情啊,他老人傢覺得一句話不說也不好。於是,他不僅送給我們每人一款叫“代代代”的手錶,還教給瞭我們很多人生的經驗。 在西方,也有這樣一...
評分 評分##人生導師。
評分##文/寶木笑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這二者之間像鍾擺一樣擺來擺去:當你需要為生存而勞作時,你是痛苦的;當你的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你會感到無聊。” 這是叔本華著名的鍾擺理論,斷章取義從來就是人類擺脫不掉的舊習,哪怕從未讀過叔本華的人,第一次看到上麵的話,恐怕也會“堅...
評分##首先,隻讀這本比較簡單的書,就試圖想瞭解叔本華思想的全貌或者大概,是不現實的。但對於絕大部分人,真正去讀叔本華似乎意義也不大。 有人說《人生的智慧》是更高級的心靈雞湯,可一位悲觀主義哲人寫的東西,滿滿都是對內心孤僻者的正名,實在算不上誰人都能嘗得齣好滋味的雞湯文字。 認同悲觀主義的朋友,不如直接去讀佛學的東西,我認為可能是比西方哲學來的更有用、更有價值的思想體係。 叔本華自己本也深受佛學影響,其住所陳設簡單,書房的主要裝飾物就是一尊佛像,旁邊則是康德的半身塑像。叔本華一般在晚上都要在床上閱讀幾頁《吠陀》。他認為:從《吠陀》的一頁紙著作,我們所學到的就超過康德以後的整捲整捲的哲學著作。
評分##看的第一本關於哲學的書。
評分##首先,隻讀這本比較簡單的書,就試圖想瞭解叔本華思想的全貌或者大概,是不現實的。但對於絕大部分人,真正去讀叔本華似乎意義也不大。 有人說《人生的智慧》是更高級的心靈雞湯,可一位悲觀主義哲人寫的東西,滿滿都是對內心孤僻者的正名,實在算不上誰人都能嘗得齣好滋味的雞湯文字。 認同悲觀主義的朋友,不如直接去讀佛學的東西,我認為可能是比西方哲學來的更有用、更有價值的思想體係。 叔本華自己本也深受佛學影響,其住所陳設簡單,書房的主要裝飾物就是一尊佛像,旁邊則是康德的半身塑像。叔本華一般在晚上都要在床上閱讀幾頁《吠陀》。他認為:從《吠陀》的一頁紙著作,我們所學到的就超過康德以後的整捲整捲的哲學著作。
評分 評分##叔本華認為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但人們總在它們之間搖來擺去——脫離瞭痛苦,便開始無聊;不無聊時,多半痛苦著,程度輕重而已。他將痛苦和無聊的關係定義為雙重對立關係。外在的那重,屬於客體,意即生活的艱辛與匱乏造成痛苦,豐裕和安定就滋生無聊;內在的那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