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拜倫(1905-1941),英國旅行傢、作傢、藝術史傢,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梅頓學院。他曾遠行到中國,並遊遍鄰近英國的大部分國傢。二十二歲時,他根據走訪希臘阿索斯山的經曆,完成《車站》一書。隨後他發錶兩部鑒賞拜占庭藝術的著作:《拜占庭的成就》和《西方繪畫的誕生》。遊曆俄羅斯與阿富汗的旅行經曆,激發瞭他寫作《前往阿姆河之鄉》的靈感,此書為他贏得1937年的《周日泰晤士報》文學奬。二戰期間,他奉派前往馬什哈德擔任觀察員,船隻行駛到蘇格蘭北方時,慘遭魚雷炸沉。他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英國旅行作傢羅伯特‧拜倫在1933年展開瞭一場奇特的中東之旅。他從威尼斯齣發,在塞浦路斯與友伴剋裏斯多夫會閤,接著行經貝魯特、耶路撒冷、巴格達和德黑蘭,最後抵達奧剋西安納──阿姆河之鄉,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羅斯部分邊界的阿姆河的發源地。通過追尋波斯和阿富汗伊斯蘭教建築起源的過程,拜倫激發瞭無數旅行者和作傢的靈感。本書不僅是提供娛樂的遊記,還是對中東地區建築珍寶的可貴記錄。
所有旅行文學中最好、最博雅、最具娛樂性的一部書。
——簡•莫裏斯
任何廣泛閱讀過20世紀30年代旅行文學作品的人都認同,羅伯特‧拜倫的《前往阿姆河之鄉》無疑是當中傑作。
——布魯斯•查特文
“文明鑒賞傢”羅伯特•拜倫追尋波斯和阿富汗古建築起源
一場奇特而深刻的中東之旅
一部激發無數旅行者和作傢靈感的珍貴作品
金萊剋式的幽默筆調,略帶尖酸的刻薄評論,細膩委婉的洞察力,對異土文化的熱情,一度風靡英國讀書界
「20191129」一部旅行文學傑作,何止精彩絕倫!典型的英式幽默和刻薄評價,精準細膩的觀察力、對伊斯蘭建築美學的熱愛,最重要的,作者廣博的學識和無與倫比的描述能力。僅僅通過他的描寫,波斯波利斯的古老石刻、赫拉特的清真寺和荒野裡不知哪朝哪代的墓塚,就能呈現在讀者眼前,甚至恍若置身其中。老實說這本書一開始並不好讀,好幾次讀到亞洲部分就進行不下去,這次剛好讀完幾本關於波斯和阿富汗歷史相關的書籍,一口氣讀完,有趣又唏噓。特別是將近90年過去瞭,作者當年唾罵的巴列維王朝已被伊斯蘭革命趕齣伊朗近半個世紀、二戰後建立的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中亞的突厥斯坦國相繼獨立,大英帝國離開亞洲,印巴分治,而阿富汗在納迪爾沙之後又有多位統治者被推翻、驅逐、暗殺,國傢更是經歷幾十年的戰爭⋯想像如果作者能見證這一切⋯
評分##四星給作品,還有一星是對作者的崇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有殖民主義的視角,但是語言和對建築的思考都不錯。不過,想好好品讀至少需要:一個世界地圖,一個伊朗地圖,一個阿富汗地圖,以及一些中亞曆史知識。之前看過的紀錄片波斯對理解本書有很多幫助。
評分##就算分不清字裏行間偶爾流露齣的自負到底是真性情還是玩世不恭的冷幽默,還是徹底被作者靈動的文字和刻薄的幽默所圈粉。而且很慶幸沒能更早讀到此書,否則以前看完的許多其他遊記,估計翻上幾頁就會覺得味同嚼蠟而無心繼續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