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阿多,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希腊哲学专家。1991年为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主要从事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和宗教研究。最初的研究关注希腊思想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后关注新柏拉图神秘主义和泛希腊时期的哲学。他的《古代哲学的智慧 》(1995)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2001)等作品在法国反响很大。
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
何为哲学? 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
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一个国家,站在人文学科顶端的那群人还是那群智商最高的人,这个国家的人文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不同于科学,不在于学习的具体内容不同,那是小道,真正的不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于柏拉图来说,科学和知识从来不是纯理论、纯抽象的知识,可以被现成地放置在灵魂里。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当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知识时,他不是把知识理解为关于善的、纯粹抽象的认识,而是选择并需要善的认识——换言之,一种思想、意志和欲望在其中是统一的内在禀赋。对于柏拉图来说,如果美德是知识的话,那么知识本身也是美德。知识是对人的训练,是对性格进行缓慢而困难的教育——一种善的生活。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当我说我是一个人文学习者/工作者时,我到底在说什么。
评分 评分##「哲学践行超越各具体哲学的对立。它本质上是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存在。正如梅洛-庞蒂习惯说的那样,它也是重新学习如何看世界和获得一种宇宙观的努力,由此,我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超越我们自己的偏见。」谈论哲学作为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在言语与书写的争论中支持言语,而言语代表交往与他者,最后落于沟通的反哺性,这中间也不断需要哲学辩论、自我反思等修炼行为才能达成。阿多的这套理论初读十分具有崇高感,是对哲学气质的追求和向往,但仔细读之,也有不少地方断章取义。如对柏拉图写出对话是要针对不在场和不认识的人作为宣传而传播知识,引用《斐德若》275b作为证明,显然断取了这段苏格拉底言说书写传播的不可控性。所以与其说“修炼”,不如说“治疗”,以圣贤的“范式”重新规范自我的价值指标
评分##这么多五星不是很理解,这书奥妙在哪里???
评分##“在柏拉图《会饮篇》中‘哲人’的定义”这部分比较有启发。厄洛斯、苏格拉底、哲人的形象是同一的,爱者追求的是美,而智慧最美。哲学是反讽的和悲剧的,哲人对智慧充满爱欲,但自知其无知。“哲学被自己所缺乏的东西所规定。”
评分##我也喜欢P.Hadot,以及古罗马哲学流派,看他们的书是真正治愈着我的心灵。但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跟纯粹认识论那种哲学类型之间稍显分离。知行合一的哲学(即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超越性的,它或许最终会和佛教等更抽象、更具人生象征性的思想观念相交。所谓“信仰之跃”,当西西弗斯站立在山巅那瞬间,是他最接近上、下平衡归一的时刻。当然,我不知道“叛逆”的哲学家有否这样想过。也不知道怜悯人类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有否这样想过。
评分##这么多五星不是很理解,这书奥妙在哪里???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