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纲
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长期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历史和上海地方文化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兼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有:《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跨文化的诠释经 学与 神学的相遇〉〈明末天主教三柱石论教文笺注〉《历史活着》。译作包括:《中国民间崇拜》《清廷十三年》(2012)。主编〈徐光启全集》《增订徐光启年谱〉〈万国公报文选》《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等。
本书是一部文化人类学专著。选取上海青浦金泽镇作为最主要的研究个案,作者李天纲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府、州、县、乡、镇等地方志,探究了江南地区官方儒学经典、祭典和民间地方祭祀系统之间的密切关联。〈金泽》主要观察关注和研究江南地区以祠祀为特征“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和演化,作者经过细致的历时性考察,从中提炼出江南地区祭祀及民间信仰的共性,由此提出“从儒教祠祀系统演变出来的民间宗教,才是中国现代宗教的信仰之源”。书中还着重考察了中国民间祭祀和信仰系统的当代转型和改造进程,并探讨了这转型和改造与现代化、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另外,在全书结尾处,作者简要探讨了研究民间祭祀、神衹和信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等问题。
##本书试图以金泽为例探讨江南民间祭祀的渊源乃至中国民间民间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特点。但作者从金泽获取的材料根本无法支撑全书的框架和要解决的问题,结果以小见大的设想变成了作者的自说自话,学术对话的对象也主要是国内外关于宗教研究的一些基本著作,历史学者的研究被严重忽略,有着研究民间信仰传统的华南学派的作品更是集体缺席。显然,作者作为宗教学出身的学者缺少足够的历史学功底,没有能够很好地将金泽乃至江南的民间宗教与信仰同地域社会的发展变迁结合起来,更没有能够很好地把握宗教与信仰背后的人与组织的活动,而过于强调信仰本身,仅仅满足于套用国家与地方、正祀与淫祀、传统与现代、儒释道三家合一等大框架去解读民间宗教与信仰,完全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特殊性。作者的论证与材料几乎是完全脱节的,基本就是坐在书斋中闭门造车的产物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虽然把荤庙给素斋的和尚托管这个楔子很好,儒到底是学还是教的困境也展示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跳跃或脑洞甚大
评分##法国史学家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在《蒙塔尤》中文版序言中写道:“在无数雷同的水滴中,一滴水显不出有何特点。然而,假如是出于幸运或是出于科学,这滴特定的水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它不是纯净的,便会显现出种种纤毛虫、微生物和细菌,一下子引人入胜起来”[]。李天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