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8-10 精装 9787108063007

具体描述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只有钱穆这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才能把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制度变迁信手拈来地浓缩在这薄薄一百来页的小册子里。虽然这只是个演讲稿,但其信息量绝不亚于一部巨著。恨没有早点拜读,日后也必将再读。不过,就钱穆先生对清朝的评论而言,又觉得稍有偏见,试想几十万人的东北部落何以问鼎中原,延续国祚二百多年并奠定今日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局面,仅仅靠法术或伎俩恐怕难以解释。即便满洲统治者是出于维护自身部族利益羁縻压迫汉族知识分子,其制度安排不可谓不精妙不有效,而这如今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研究、扬弃。

评分

##政治制度就是需要根据时代不同辩证地看待,没有哪一种政治制度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改变的。钱老的这个思想,对标福山对民主制度的看法有点意思。

评分

##2007年,也就是10年前,作为给一个姑娘的豆油,写了下面这个书评,一晃十年。 现在看大学写的东西,就像看小时候花脸口红大檐帽的照片,不忍直视。但当时确实这么想,这么装,这么中二,这么nc,还这么不要脸的在豆瓣写了这篇乌七八糟的内容,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也没什么办法,...  

评分

##国家的政权应当交由哪些人掌握,始终是中国制度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获得国家政权的人们,将担负起组织政府、分配职权、修订制度、预闻政治等重要职责,每一项都和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以至历史进步休戚相关,因此,选拔合适的人才来参加政府对历朝历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  

评分

##刚看了一位朋友写的比较黄仁宇与钱穆的文章,觉得不错。 黄仁宇的书我差不多读完了,钱穆的书才读了一本,所以还不能完全比较。就目前的感觉而言,两个人的书都很好读。相对而言,黄仁宇的作品因为很多是英译中,所以当代人读起来更流畅些;反倒是钱穆有传统文学基础,所以当代...  

评分

评分

##国家的政权应当交由哪些人掌握,始终是中国制度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获得国家政权的人们,将担负起组织政府、分配职权、修订制度、预闻政治等重要职责,每一项都和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以至历史进步休戚相关,因此,选拔合适的人才来参加政府对历朝历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  

评分

##本书是钱穆大师的讲稿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短短的160多页,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地方与政府的关系、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兵制等做了概况和比较,指陈利害得失,实在是好书! 钱先生认为讨论历史制度,应该将当时的历史传统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