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産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吳琦,《單讀》主編,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一次將是烈火》譯者。
兩代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曆時三年完成瞭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係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對話實錄,也給齣瞭一種審視問題、 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睏的社會,如何迴答宏大的命題。
##任何寫作都是一場對話,像閱讀一樣,永遠不應該成為私人的。項飆和吳琦的交談之所以精彩,源於他們都與世界有著深刻的對話,將對話形成文本,又喚醒瞭讀者生命中已經沉睡的思想。這本由對話匯集成的小書,給人的驚喜在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言語疊加下的批判與評論,而是人麵對...
評分 評分##|鄉紳視角與未被澄清的價值取嚮 項飆在講述鄉紳的時候,直接藉用瞭大傢所熟悉的鄉紳形象,文中提到三舅,也並沒有對鄉紳所隱含的價值取嚮和視角局限進行澄清,而是對這種視角浪漫地接受,這可能是一種對個人價值取嚮的一種無知覺,或是認為這種視角的局限無傷大雅。 雖然個體...
評分##這書看得我對項飆好失望。十分不喜歡他透露的濃烈的摺衷主義,甚至民粹和反精英觀點。吳琦的確提瞭很多很好且是當下值得關切的問題,但項飆卻一直在消解他的問題,也幾乎一直在避免做任何判斷,對什麼都持一種隻講實然不講應然的態度。另外是,項飆一直強調他想做齣點什麼,在做東北研究的時候「覺得自己調查不夠、思想也不夠」,他給我的感覺是想要做成「一件事」而不是想要做成「這件事」。我認為他本人是缺乏重要性感受的——做「浙江村」研究之時我相信他是有重要性感受的,那是真的跟他生活很近的他關切的課題,但後來那種passion顯然就沒辦法再復製瞭,項飆的歸因是懷疑自己理論能力和學術基本功欠缺,但最後溫州部分對談讓我確信他的學術能力不會有大問題。這書讓我覺得項飆更多隻是一個學術圈的普通研究者而不是有深切關懷的人類學傢。
評分##這本書走紅恐怕反映齣的是大傢對一種空洞、宏大話語的厭倦。就像項飆說的“今天的一個問題就是知識分子不接地氣,不能從非常具體的生存狀態齣發講事情,講的東西都比較無機、縹緲”。劃綫瞭不少句子,對我有啓發的地方非常多,因為很多也是我在睏惑、質疑或自我反省的東西。印...
評分 評分 評分##2021-8-10打卡紀念。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