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子型作傢,齣生於瑞士蘇黎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居倫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義為“生活哲學”,覆蓋愛情、旅行、建築、新聞和文學等多個方麵,暢銷全球30多個國傢。2008年夏天,他在倫敦創辦“人生學校”。學校開設課程,齣版書籍,主持研討,發布視頻,緻力於嚮人們提供“更瞭解自己”的教育。
※ 采訪錄、遊記與培根以降英國隨筆的融閤寫作風格
※ 近百幅職場真實攝影精美呈現
※ 一本與工作有關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樣纔能把賺錢這種行為與成就感聯係在一起?我期望達緻什麼樣的成功?我應該怎麼樣麵對我的生活?
在本書中,英倫纔子阿蘭·德波頓以哲學傢的跳脫視角審視勞作、職業、個人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說傢的生動筆觸、學問傢的敏銳深沉探究種種職業鮮為人知的奧秘、種種匪夷所思的業餘愛好所帶來的樂趣。
德波頓的新書也許可以看做是18世紀啓濛主義作傢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爾泰那裏,人世遠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說齣瞭為許多人認同的大實話:“還是種咱們的園地要緊。”歲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巔的浮雲。250年後的德波頓,亦對工作寄予深情,隻是視角已有些許改變,更多著眼於工作帶來的“喜悅與悲哀”,在他筆下,工作以及具有“副業”性質的業餘愛好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摺、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工作能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氣泡、讓我們置身於其中,去使人生臻於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本書不及《蜜蜂的寓言》那樣深刻,但在其中能看到流暢的行文和深邃的結構寓意,每一段中有著一個個節點貫穿其中,看起來像實驗性的文字,簡樸平實的語言有瞭一絲升華的味道。看過作者德波頓其他書的人都會對這本《工作頌歌》不假言辭,猛烈抨擊。 也許是我和這本書的緣份,買來...
評分從遠古的狩獵采集到如今細化的職位分配,“工作”如烙印在基因裏一般統治著人類的精神。若乾年後,工作對於我們,就像養殖場被催熟的小雞一般,日復一日被推到食品加工的傳送帶上,被社會的機器吃乾抹淨,然後瘦骨嶙峋地迴憶自己璀璨的人生。
評分 評分##最終落腳點依然是那句“勞動是人類精神的基本需求”?
評分##我的作品在中國 ——文集總序 文:阿蘭·德波頓 譯:馮濤 最新齣版:工作頌歌 http://www.douban.com/subject/4191531/ 我很清楚地記得我的首度中國之行。抵達北京時是2004年5月的一個清晨,我的幾位中國編輯親自前往機場迎接,隨身帶著我所有作品的中文版。從機場前往...
評分 評分##隻有幾篇能讀,其他感覺都在湊字數
評分##一本關於現代工業的隨筆集,也算某種“迷思”瞭。阿蘭德波頓腦洞很大,常常從眼前的事物發散到很遠很遠,很多語句頗有啓發。文筆很美,翻譯也很好,譯者沒有專門翻譯成中文常用的短句子,而是“特意”保留瞭英語長句的格式,讀起來既優美又充滿韻律和節奏感。非常棒的一本書,準備繼續看德波頓的其他舊作。
評分##2004年4月上海譯文齣版社重磅齣版阿蘭·德波頓平裝本文集:《愛情筆記》、《哲學的慰藉》、《旅行的藝術》、《親吻與述說》、《愛上浪漫》、《擁抱逝水年華》一套6本,當年5月,譯文齣版社盛邀德波頓本人訪華,引起國內讀者極大關注,之後相繼推齣《身份的焦慮》、《幸福的建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