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声

上海之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以色列] 伊爱莲 宋立宏 丁琪 张鋆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2-7-15 精装 9787213106231

具体描述

伊爱莲(Irene Eber,1929—2019),纳粹大屠杀幸存者,曾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犹太人与犹太文化在中国,成就斐然,另著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中译本2013年出版)。

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书文字取自档案馆、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报刊,不仅是对纳粹大屠杀和流亡文学的充实与丰富,而且为一窥来沪犹太难民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文献。编者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不仅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补充小传,还结合时代背景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书中文字风格多样,或写实,或讽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励人心,读来真切,令人深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看了这本隐隐有点明白为什么这个民族像离开人体不能生存的寄生虫一样,流亡了几千年。

评分

##被书中收录的诗歌深深打动,比如这首:“无论在欧洲还是在此处/这话都适用:人是习惯性的动物/巴比伦式各种语言的喧嚣/随着黄包车和人群而不断流动/充斥在美元、里拉和英镑的兑换中/可惜还有不健康的天花/以及摩天大楼、苦力、上尉、南京路和鲨鱼牙齿状的标线/老上海人不会被这一切吓住/人必须活下去,将责任肩负。”

评分

##这是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在纳粹政府残害犹太人的岁月中,【中国上海】这座东方的国际化都市,也曾敞开胸怀接纳那些颠沛流离哀伤的流亡者。 书中收集了自1937年至1947年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犹太难民在沪经历的作品。这些当年曾刊登在上海的意第绪语和德语报纸上的文字,既是流亡犹太人彼时悲惨境遇的写实,也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时所凸显出的倔强民族特性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无论诗歌、小说,还是信件、日记,作为流亡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当时犹太难民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身处战时的异国他乡极端境况下内心世界的挣扎……

评分

##“只要挣钱多,就能在上海过上欧式生活,而忘记这里是亚洲。”

评分

##这是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在纳粹政府残害犹太人的岁月中,【中国上海】这座东方的国际化都市,也曾敞开胸怀接纳那些颠沛流离哀伤的流亡者。 书中收集了自1937年至1947年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犹太难民在沪经历的作品。这些当年曾刊登在上海的意第绪语和德语报纸上的文字,既是流亡犹太人彼时悲惨境遇的写实,也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时所凸显出的倔强民族特性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无论诗歌、小说,还是信件、日记,作为流亡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当时犹太难民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身处战时的异国他乡极端境况下内心世界的挣扎……

评分

评分

##在烽火连天食不果腹的年代,上海收留了3万的犹太人。避难的犹太人怀念之前欧洲的生活,而此刻欧洲的纳粹大量屠杀犹太人。他们怀念在神户停留的美好时光,而日本人却绞尽脑汁把他们赶走。他们充满怨气地住在上海,而上海却帮他们逃过了生命中的劫难。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