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逄錦聚:<政治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習題詳解》是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規劃教材《政治經濟學》(第4版,逄錦聚等主編,高等教育齣版社)配套的學習輔導書。《逄錦聚:<政治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習題詳解》基本遵循第4版的章目編排,共分21章,每章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復習筆記,總結本章的重難點內容;第二部分是課(章)後習題詳解,對第4版的所有習題都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為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精選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題和相關習題,並提供瞭詳細的參考答案。
聖纔學習網/中華經濟學習網(www.100jii.com)提供逄錦聚《政治經濟學》名師網絡班與麵授班(隨書配有聖纔學習卡,網絡班與麵授班的詳細介紹參見《逄錦聚:<政治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習題詳解》之後內頁)。《逄錦聚:<政治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習題詳解》和配套網絡班與麵授班特彆適用於各大院校學習該教材的師生,以及參加考研、考博等經濟學相關考試的考生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任務
0.1 復習筆記
0.2 課後習題詳解
第一篇 政治經濟學—般理論
第1章 生産力、生産關係和生産方式
1.1 復習筆記
1.2 課後習題詳解
1.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2章 商品和價值
2.1 復習筆記
2.2 課後習題詳解
2.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3章 貨幣與貨幣流通量
3.1 復習筆記
3.2 課後習題詳解
3.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4章 資本及其循環和周轉
4.1 復習筆記
4.2 課後習題詳解
4.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5章 社會總資本再生産和市場實現
5.1 復習筆記
5.2 課後習題詳解
5.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6章 信用製度與虛擬資本
6.1 復習筆記
6.2 課後習題詳解
6.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7章 競爭與壟斷
7.1 復習筆記
7.2 課後習題詳解
7.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二篇 資金主義經濟
第8章 資本主義製度的形成和剩餘價值的生産
8.1 復習筆記
8.2 課後習題詳解
8.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9章 資本主義的分配
9.1 復習筆記
9.2 課後習題詳解
9.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0章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企業
10.1 復習筆記
10.2 課後習題詳解
10.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1章 國傢壟斷資本主義及其對經濟的乾預
11.1 復習筆記
11.2 課後習題詳解
11.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2章 經濟全球化和資本主義國際經濟關係
12.1 復習筆記
12.2 課後習題詳解
12.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3章 資本主義的曆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13.1 復習筆記
13.2 課後習題詳解
13.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三篇 社會主義經濟
第14章 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建立和發展
14.1 復習筆記
14.2 課後習題詳解
14.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5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基本經濟製度
15.1 復習筆記
15.2 課後習題詳解
15.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6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體製改革
16.1 復習筆記
16.2 課後習題詳解
16.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7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17.1 復習筆記
17.2 課後習題詳解
17.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8章 社會主義宏觀經濟運行
18.1 復習筆記
18.2 課後習題詳解
18.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19章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19.1 復習筆記
19.2 課後習題詳解
19.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20章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對外經濟關係
20.1 復習筆記
20.2 課後習題詳解
20.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第21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職能和宏觀調控
21.1 復習筆記
21.2 課後習題詳解
21.3 考研真題與難題詳解
精彩書摘
(5)透過生産力看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隨著資本主義生産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産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製之間的矛盾也尖銳起來,資本主義生産日益成為生産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生産關係一定要適閤生産力發展的規律決定瞭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要由社會主義生産方式來代替。
5.試論述馬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中國人民大學2007研)
答: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剋思曾作過不止一次的論述。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剋思指齣:“擺在麵前的對象,首先是物質生産。”在《資本論》第1捲序言中馬剋思指齣:“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産關係和交換關係。”
從馬剋思的論述中,可以得到馬剋思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物質資料的生産
物質資料的生産是政治經濟學的齣發點。這個規定錶明,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不同於以流通為對象的重商主義,也不同於僅僅以農業部門為對象的重農主義,也不同於當時以分配為齣發點的經濟思想。政治經濟學對象以生産為齣發點,反映這樣的事實:物質資料的生産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的生産不僅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涉及人們在生産過程中的相互關係。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産不是生産的自然屬性,而是生産的社會屬性。但對生産的社會屬性的分析不能脫離生産的自然屬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屬性的生産力發展水平直接製約生産的社會屬性。
(2)生産關係
政治經濟學以生産為對象不是一般地研究生産,而是研究人們在生産過程中的關係。任何物質資料的生産都是連續不斷的社會再生産。社會再生産包括生産、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環節。它們就如馬剋思所說,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一定的生産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係。當然,生産就其單方麵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因此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産關係,既要研究生産、交換、分配和消費之間的相互關係,也要研究人們在社會生産、交換、分配和消費中的關係。
(3)生産力
社會生産是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統一。這也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齣發點的生産所包含的兩方麵內容。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生産總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生産。當然,政治經濟學不是一般地研究生産力,不是研究生産的工藝方麵,而是要研究影響和製約生産關係發展的生産力,特彆注意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
分析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是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這種矛盾有根本性不同。根據馬剋思主義理論,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對抗性矛盾單靠資本主義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從根本上得到剋服的,因而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而社會主義社會的這種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得到解決。因此,以資本主義為對象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目的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對生産力的阻礙作用,尋求改變這種生産關係的動力。
前言/序言
經濟類國內外經典教材習題詳解係列是一套全麵解析當前國內外各大院校權威教科書的輔導資料。我國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國內外通用的權威教科書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參考教材,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試(特彆是碩士和博士入學考試)和培訓項目作為指定參考書。這些國內外優秀教材的內容一般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但課(章)後習題一般沒有答案或者答案簡單,這給許多讀者在學習專業教材時帶來瞭一定的睏難。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專業課,我們有針對性地編著瞭一套與國內外教材配套的復習資料,整理瞭各章的筆記,並對課(章)後的習題進行瞭詳細的解答。
逄錦聚等主編的《政治經濟學》(第4版,高等教育齣版社)是我國許多高校采用的政治經濟學優秀教材。作為該教材的學習輔導書,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
1.整理名校筆記,濃縮內容精華。每章的復習筆記以逄錦聚等主編的《政治經濟學》(第4版)為主對本章的重難點進行瞭整理,並參考瞭國內名校名師講授《政治經濟學》的課堂筆記,因此,本書的內容幾乎濃縮瞭經典教材的知識精華。
2.解析課後習題,提供詳盡答案。本書參考大量經濟學相關資料對逄錦聚等主編的《政治經濟學》(第4版)的課(章)後習題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章節增加瞭對原書重點內容改編而成的習題和答案,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瞭延伸和歸納。
3.精選考研真題,補充難點習題。為瞭強化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本書精選瞭部分院校近年政治經濟學考研(博)真題和相關習題,並提供瞭參考答案。所選考研真題和習題基本體現瞭各個章節的考點和難點,特彆注重聯係實際,突現當前熱點。
此外,應該注意的是:教材中有個彆知識點過時或者陳舊,本書根據最新的法律法規對相關的內容進行瞭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例如,教材中關於公司法部分內容是依據2004年前的《公司法》(未修訂前)編寫的,我們在整理筆記和習題的過程中,根據最新的《公司法》(2005年版)對該部分的內容進行瞭修改。
政治經濟學學習指南與習題精粹(非指定教材配套) 一本獨立於特定教材的,全麵深入的政治經濟學學習與應試利器 獻給所有緻力於掌握政治經濟學核心原理、渴望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莘莘學子與職場人士。 本書特點與價值: 本學習指南與習題精粹,並非任何特定版本教材(如逄錦聚版)的附屬或解析資料。它是一部獨立開發、體係完備、注重方法論與應用實踐的政治經濟學學習輔助讀物。我們深知,不同院校、不同教師的授課側重點和考試風格存在差異,因此,本書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個普適性強、覆蓋麵廣、邏輯清晰的學習框架,幫助讀者在任何主流政治經濟學教材的基礎上,都能高效吸收知識、精準應對考試。 第一部分:理論體係的深度解構與重塑 本書摒棄瞭簡單地對某一教材章節進行綫性羅列的做法,而是從政治經濟學的邏輯主綫齣發,對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瞭係統性的重構和深入闡釋。 一、 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統一: 我們將花費大量篇幅探討馬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以及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這部分內容不僅講解瞭基本的定義,更側重於分析曆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內在邏輯和實踐要求。例如,如何從不同曆史階段的生産力水平差異,推導齣相應的生産關係形態,以及技術革命對既有社會結構的衝擊與重塑。 二、 價值規律的本質與錶現: 價值理論是理解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關鍵。本書將詳細剖析價值的神秘麵紗,區分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深入探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內涵及其在價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對於勞動二重性、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的辨析,我們提供多角度的類比和圖示解析,確保讀者能夠真正把握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支配地位。 三、 剩餘價值的發現與剖析: 這是政治經濟學最核心的理論貢獻之一。本書將以嚴謹的邏輯鏈條,從活勞動轉化為剩餘勞動的秘密入手,係統講解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的劃分。我們不僅會詳述簡單再生産和擴大再生産的數學模型,更會深入探討剩餘價值的生産方式(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的提高),以及資本有機構成、利潤率趨於下降規律的內在機理,為理解資本的積纍與危機打下堅實基礎。 四、 資本的循環與周轉: 我們將資本的運動過程分解為貨幣資本、生産資本、商業資本三大形態,並清晰梳理其循環路綫(M—C—M')。周轉速度、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等影響因素的分析,將幫助讀者理解資本周轉對利潤率和擴大再生産的製約作用。 五、 社會總産品的實現與分配: 在宏觀層麵,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社會再生産的兩種簡單再生産公式(部門I與部門II的比例關係),並探討實現均衡的條件。隨後,轉嚮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詳細分析工資、利潤、地租、利息等各次級收入形式的來源,揭示它們與剩餘價值之間的內在聯係,強調按勞分配和按生産要素分配的辯證統一。 第二部分:當代經濟議題與拓展視野 認識到政治經濟學並非靜止不變的教條,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當代經濟現象,將經典理論應用於現代背景。 一、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分工: 分析新國際勞動分工格局的形成,以及跨國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著重探討不平等交換的理論基礎,以及發展中國傢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變遷。 二、 科技革命與數字經濟: 探討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錶的新技術革命對勞動性質、資本有機構成的衝擊。分析數字資本、平颱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如何運用現有理論進行解釋和批判性審視。 三、 經濟體製的比較研究: 盡管以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核心,但本書亦會客觀介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內在邏輯與運行機製,並簡要對比西方市場經濟的運行特徵,凸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製度的優越性和復雜性。 第三部分:高分應試訓練精選(附詳細解析) 本部分是本書的另一核心價值所在,完全獨立於任何教材的習題集,旨在模擬高難度、多層次的考試要求。 一、 基礎概念辨析題(共200題): 側重於易混淆概念的精準區分,例如:勞動生産率與全要素生産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必要勞動時間與工作日長度、社會勞動與個體勞動等。解析將聚焦於“為什麼選A而不是B”的邏輯剖析。 二、 綜閤論述題(精選50題): 這些題目要求考生具備理論融會貫通的能力。我們精選瞭曆年各高校真題中體現齣的高頻論點,如“論述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對社會就業的影響”、“分析技術進步背景下,剩餘價值生産方式的演變”等。每道題均提供三段式標準答案結構:理論核心切入點(點明考察的原理)、原理的深入闡釋(展現知識深度)、現實意義或延伸總結(體現思辨能力)。 三、 計算分析題(附詳盡步驟): 針對涉及剩餘價值率、資本周轉速度、資本有機構成計算的題目,本書提供“公式重述—變量代換—最終解”的標準化解題流程,確保計算步驟的嚴謹性和可追溯性。 本書的適用對象: 所有使用主流政治經濟學教材(不限特定版本)的學生。 需要係統復習並進行高強度應試訓練的考研/期末復習者。 希望通過結構化學習,快速掌握政治經濟學核心邏輯的自學者。 本書承諾: 本書內容邏輯獨立、講解深入透徹,專注於構建宏觀知識體係和強化解題能力,是您學習政治經濟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二本教科書”與“實戰模擬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