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猛著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史
  • 国见
  • 书目录
  • 考证
  • 史学
  • 日本文化
  • 古典文献
  • 目录学
  • 学术研究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6692
商品编码:10006414376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孙猛 著 定  价:800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01日 页  数:2459 装  帧:精装 ISBN:9787532576692
前言
凡例
本文篇
室生寺本本文(校訂本)兼《考證篇》目錄
考證篇
一易家
二尚書家
三詩家
四禮家
五樂家
六春秋家
七孝經家
八論語家
九異說家
十小學家
十一正史家
十二古史家
十三雜史家
十四霸史家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日本国见在书目》,由日本学者藤原佐世于宽平年间(889年—897年)奉敕编纂。此目成书于《隋志》和两《唐志》之间,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模仿了《隋志》分类的结构和次序。本书对该书目所载汉籍的卷数、流传、存世等情况作了详细考订,并附录有关论著和文章的索引。是利用和参阅本书目*佳的工具书。 孙猛 著 孫猛,安徽省黄山市黟縣人。1944年生於上海市。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文獻翠專業。曾在江蘇興化縣委、江蘇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深圳大學中文系工作。]987年應邀赴日,先後任東京女子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早稻田大學法翠研究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域外漢籍研究,著有《郡齋讀書志校證》等。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并非一本实体书籍,而是一个研究项目、一个信息集成平台、一份对日本古籍善本存世情况的深入梳理与考证。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学界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动态更新的日本国见在书(即日本各国现存的古籍文献,尤其侧重于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等领域的重要典籍)的目录信息,并对这些文献的流传、收藏、版本、校勘、价值等进行详尽的考证与分析。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成员,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不仅是日本自身文化发展的宝贵遗产,更是研究东亚文化交流、思想演变、社会制度变迁乃至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窗口。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许多古籍散佚、损毁,存世者亦分散于日本各地的公私图书馆、寺庙、神社、私人收藏之中,其信息往往 fragmented(零散)、scattered(分散),且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公开。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克服信息孤岛的困境,通过系统性的文献普查、文献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应用,汇聚、梳理、甄别、考证日本现存的古籍文献,从而构建一个权威、详实的“国见在书”数据库与研究成果集。 其研究意义体现在: 1. 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对珍贵的日本古籍进行系统性的登记、描述与考证,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促进其保护与活态传承。 2. 深化学术研究: 为历史学、文学、宗教学、法制史、艺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献源泉与研究基础,激发新的研究视角与课题。 3. 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打破信息壁垒,使全球学者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和接触到日本的珍贵古籍资源,推动中日乃至东亚及全球的汉学研究与文化交流。 4. 完善文献学理论: 在具体的古籍考证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传统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其核心在于“见在”(即现存)与“详考”。 1. “见在”——普查与收集: 全国性文献普查: 组织研究团队,深入日本各地,对主要公共图书馆(如国会图书馆、各都道府县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国宝、重要文化财指定单位(如寺庙、神社、博物馆)、大型研究机构以及有影响力的私人收藏进行系统性的文献普查。 文献类型覆盖: 涵盖经、史、子、集各类中文古籍在日本的流传,以及日本本土创作的古籍(如国史、和歌、物语、兵法、佛教典籍、律令文献等),包括写本、刊本、抄本、绘卷等各种形态。 信息采集: 对每一件著录的古籍,采集其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卷数、篇数、成书年代、版本信息(写本、刊本、刻工、刊印地点、年代)、收藏单位、编目号、尺寸、纸质、装帧、题跋、印记、流传路径等。 关注稀见本与佚书: 特别关注那些在日本国内极为稀见、甚至被认为是已经佚失的文献,力求追溯其来龙去脉。 2. “详考”——文献学研究与价值评估: 版本考证: 对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细致的比对,甄别其优劣、真伪,确定最佳版本或最具研究价值的版本。涉及字句校勘、讹误纠正、异文辨析等。 源流考证: 追溯文献的起源、作者生平、成书过程、思想渊源,以及其在日本的传播与演变过程。 流传与收藏考证: 考证文献的历代收藏者、流传路径,特别是涉及重要人物(如历史名臣、著名学者、僧侣)的藏书印记、题跋等,可为研究人物提供重要线索。 文献价值评估: 从历史、文学、思想、艺术、社会等多个维度,对古籍的学术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进行评估,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佚书考证与复原: 对文献目录中记载但已不存的“佚书”,通过钩稽散佚的篇章、考证引文、分析残卷等方式,尝试进行文献的复原与重构。 3. 技术支持与平台建设: 数字化与数据库化: 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进行规范化输入,建立大型的“日本国见在书”数字化数据库。 图像采集与处理: 对重要的古籍善本进行高清图像采集,并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为研究提供直观的资料。 在线平台: 建设集目录查询、文献检索、研究成果发布、学者交流于一体的在线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播。 三、 研究成果形式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的研究成果将以多种形式呈现: 1. 系列学术专著: 总目录: 构成最核心的成果,按类别(如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日本本土文献等)或按收藏单位进行分类,详细列出每一件著录文献的基本信息、版本考证、流传考证等。 专题研究: 针对某类文献(如日本所藏中国宋元善本)、某一时期的文献(如平安时代的国史)、某个重要作者的文献(如日本学者的汉文著作)、某个重要收藏单位(如某寺庙的藏经)等,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 佚书考证集: 专门整理和研究在日本发现的或与日本相关的中国佚书。 2.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提供咨询性研究报告。 3. 数据库与在线平台: 提供可搜索、可查询的数字化数据库,以及集文献信息、研究成果、学术动态于一体的在线研究平台。 4. 学术会议与研讨会: 组织或参与相关学术会议,促进研究成果的交流与传播。 四、 预期影响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的完成,将对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学术界: 极大地推动汉学研究,特别是中日韩东亚文献学、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以及日本本土文化如何吸收、转化、创新中国文化提供坚实依据。 图书馆与档案馆: 为日本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寺庙、神社等机构的古籍整理、编目、保护工作提供宝贵参考与方法指导。 文化遗产保护: 提升全社会对古籍文献作为文化遗产的认知与重视,促进其更有效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国际交流: 成为连接中国与日本,乃至全球学界研究日本古籍的重要桥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对话与合作。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是一项庞大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技术手段,致力于为我们揭示隐藏在日本古籍海洋中的宝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日本文学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原本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耳目一新的视角,结果发现,它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底色”的夯实上。这本书的叙事非常平铺直叙,几乎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或个人抒发,完全是以一种近乎冰冷的学术姿态,将“所有已知的、可能存在的”书目进行了系统化的收录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它跳出了传统的朝代或体裁的限制,而是根据文献的性质和流传路径进行重构。在某一章节,作者对比了不同时期地方豪族私家藏书的构成差异,那种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微观捕捉,精妙绝伦。它不是一本让你快速获得知识的书,而是一张需要你用耐心去绘制的日本文化版图,每添一笔,版图就清晰一分。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称得上是一种煎熬,但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古典,夹杂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人名地名,初读时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如果沉下心来,你会发现作者在看似枯燥的目录罗列之下,隐藏着对整个日本学术脉络的宏大构想。它不是那种让你轻松读完就合上的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你需要反复查阅,去对照不同的引文和注释,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深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存佚之辨”时的那种谨慎和审慎,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对比之上,绝不轻易下定论。这种严谨的态度,在如今快餐式的阅读风气中,显得尤为珍贵。读完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都被刷新了,仿佛重新认识了那个被我们简化了的“古代日本”。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这个书名《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就让人望而生畏,但翻开目录,里面的内容却远比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我首先被吸引的是它对早期日本典籍的梳理,那种考据的细致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作者似乎对每一部古籍的流传脉络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追溯到那些已经失传或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版本。尤其是在介绍一些地方志和地方文集时,那种深入田野的调查痕迹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书斋里做研究,更是亲自踏访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读到后来,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旧书店里,在尘土飞扬的古籍库里,是如何如饥似渴地寻找这些蛛丝马迹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目录的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日本知识传承史的侧写,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偏执和热爱,让人在浩瀚的史料中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影子。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很有意思,纸张厚实,墨色沉稳,透着一股老派学者的风骨。内容上,我个人认为最出彩的部分在于对“未刊手稿”的收录和考证。作者似乎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搜集那些只在私人信件或寺庙记录中提及的文献线索,并试图还原它们可能存在的样貌。这种“追寻失落之物”的努力,本身就带有一种浪漫的悲剧色彩。它不是在讲述已发生的故事,而是在修复被时间磨损的记忆碎片。读到关于某个地方神社藏书被战火焚毁的记录时,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笔尖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惋惜,这种情感的克制,反而比直白的感慨更有力量,让人在合书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我对这类学术巨著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提供“新的参照系”。《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打破了我对日本古代文化史的一些刻板印象,尤其是在地域文化与中央权力的互动关系上,通过梳理地方出版物的特点,揭示了许多被主流史学所忽略的文化张力。这本书的体量巨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消化,但每一页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它不是那种用来炫耀阅读量的书,而是真正用来指导后续研究的基石。如果说其他书是河流,那么这本书就是水系图谱,它告诉你每一条支流的源头在哪里,以及它们汇入主流的过程是多么复杂而曲折。对于真正的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