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喻世明言

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喻世明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冯梦龙 编,许政扬 校
图书标签:
  • 中国古典小说
  • 喻世明言
  • 明清小说
  • 插图
  • 典藏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故事
  • 传统文化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516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84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5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喻世明言》是“三言”之一,“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内容简介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宋人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逢》、《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明人(含冯梦龙)的作品。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冯梦龙经过谨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编纂的宋元明话本一百二十篇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

作者简介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第一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
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
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

目录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追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鄷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精彩书摘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仕至千锺非贵,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 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脱离烦恼是和非,随分安闲得意。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安分守己,随缘作乐,莫为“酒” 、“色”、“财”、“气”四字,损却精神,亏了行止。求快活时非快活 ,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利害。眼是情媒 ,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假如墙花路柳,偶 然适兴,无损于事;若是生心设计,败俗伤风,只图自己一时欢乐,却不 顾他人的百年恩义,——假如你有娇妻爱妾,别人调戏上了,你心下如何 ?古人有四句道得好: 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 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 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 子弟做个榜样。 话中单表一人,姓蒋名德,小字兴哥,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父 亲叫做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因为丧了妻房罗氏,止遗下这兴 哥,年方九岁,别无男女,这蒋世泽割舍不下,又绝不得广东的衣食道路 ,千思百计,无可奈何,只得带那九岁的孩子同行作伴,就教他学些乖巧 。这孩子虽则年小,生得: 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 不输长大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 蒋世泽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说是嫡亲儿子,只说是内侄罗小官人。原 来罗家也是走广东的,蒋家只走得一代,罗家到走过三代了。那边客店牙 行,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眷一般。这蒋世泽做客,起头也还是丈 人罗公领他走起的;因罗家近来屡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好几年不曾 走动。这些客店牙行见了蒋世泽,那一遍不动问罗家消息,好生牵挂!今番 见蒋世泽带个孩子到来,问知是罗家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应对聪 明,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辈了,那一个不欢喜。 闲话休题。却说蒋兴哥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 意行中,百般都会,父亲也喜不自胜。何期到一十七岁上,父亲一病身亡 。且喜刚在家中,还不做客途之鬼。兴哥哭了一场,免不得揩干泪眼,整 理大事。殡殓之外,做些功德超度,白不必说。七七四十九日内,内外宗 亲,都来吊孝。本县有个王公,正是兴哥的新岳丈,也来上门祭奠,少不 得蒋门亲戚陪侍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力支 持。因话随话间,就有人撺掇道:“王老亲翁,如今令爱也长成了,何不 乘凶完配,教他夫妇作伴,也好过日。”王公未肯应承,当日相别去了。 众亲戚等安葬事毕,又去撺掇兴哥。兴哥初时也不肯,却被撺掇了几番, 自想孤身无伴,只得应允。央原媒人往王家去说,王公只是推辞,说道: “我家也要备些薄薄妆奁,一时如何来得?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便 要成亲,且待小祥之后再议。”媒人回话,兴哥见他说得正理,也不相强 。 光阴如箭,不觉周年已到。兴哥祭过了父亲灵位,换去粗麻衣服,再 央媒人王家去说,方才依允。不隔几日,六礼完备,娶了新妇进门。有《 西江月》为证: 孝幕翻成红幕,色衣换去麻衣。画楼结彩烛光辉,合卺花筵齐备。 那羡妆奁富盛,难求丽色娇妻。今宵云雨足欢娱,来日人称恭喜。 说这新妇是王公最幼之女,小名唤做三大儿;因他是七月七日生的, 又唤做三巧儿。王公先前嫁过的两个女儿,都是出色标致的。枣阳县中, 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 “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 有人娶着他,胜似为驸马。”常言道:“做买卖不着,只一时;讨老 婆不着,是一世。”若干官宦大户人家,单拣门户相当,或是贪他嫁资丰 厚,不分皂白,定了亲事。后来娶下一房奇丑的媳妇,十亲九眷面前,出 来相见,做公婆的好没意思。又且丈夫心下不喜,未免私房走野。偏是丑 妇极会管老公,若是一般见识的,便要反目;若使顾惜体面,让他一两遍 ,他就做大起来。有此数般不妙,所以蒋世泽闻知王公惯生得好女儿,从 小便送过财礼,定下他幼女与儿子为婚。今日娶过门来,果然娇姿艳质, 说起来,比他两个姐儿加倍标致。正是: 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 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 蒋兴哥人才本自齐整,又娶得这房美色的浑家,分明是一对玉人,良 工琢就,男欢女爱,比别个夫妻更胜十分。三朝之后,依先换了些浅色衣 服,只推制中,不与外事,专在楼上与浑家成双捉对,朝暮取乐。真个行 坐不离,梦魂作伴。自古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暑往寒来,早已孝服完满 。起灵除孝,不在话下。 兴哥一日间想起父亲存日广东生理,如今担阁三年有馀了。那边还放 下许多客帐,不曾取得,夜间与浑家商议,欲要去走一遭。浑家初时也答 应道“该去”,后来说到许多路程,恩爱夫妻,何忍分离?不觉两泪交流 。兴哥也自割舍不得,两下凄惨一场,又丢开了。如此已非一次。P1-4

前言/序言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重要的选 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 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 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 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 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 ”。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 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 (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 (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白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 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 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 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 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 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 ”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 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第一人。今知署李 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 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 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 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 )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 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 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 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 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 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 ,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 《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 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 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 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 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 ”;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 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增补了《 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 》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 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 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集《七乐斋稿 》。可惜后两种均已佚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 “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 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这部《 古今小说》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传本《古今小说》扉页 有书铺天许斋的题识,其中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 以三之一为初刻云。”且在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足证 “三言”的刊刻是有计划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间应在最后一书《醒世恒 言》刊行的天启七年(1627)。 “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 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 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 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 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 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 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古今小说》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 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 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 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如果比较一下记录得较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 )的《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 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 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 话本”。冯梦龙以及凌濛初就是拟话本的两大家,而冯氏成就尚出于凌氏 之右。其不可没的功绩就在于对前代通俗小说进行了一次具有总结性质的 甄选、整理和润色加工,并且付梓刊布于世。他把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 更加熠熠生辉、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恶、伦理是非为标准去 演说古今故事,为中国文学的滔滔长河注入了一脉喷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于“三言”多从小说历史和其主题内容的社会价值去挖 掘阐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小说之为文学样式的另一本质属性的艺术 的研讨,相比之下确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语言的隔阂了 。“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迩言”(俚语),对于今人当然有许多费解之 处。于是就须扫除障碍,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这部《古今小说》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 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许政扬先生(1925—1966),浙江海宁硖石人。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中文系研究院,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致力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问功力 渊博深湛,远胜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 古今小说》校注之外,遗著编为《许政扬文存》。 朱桂仙 一九九二年二月北京

《警世通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卷首语 夜深人静,灯火摇曳,翻开这泛黄的古籍,便如同推开了一扇尘封的古老门扉,引领我们穿梭回那个风云激荡、百态尽呈的明朝。这里汇聚的,并非帝王将相的宏图伟业,也不是文人墨客的锦绣文章,而是寻常巷陌间,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市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它们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不事张扬,却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诉说着人世间的道理,映照着人性的复杂与幽微。《警世通言》,便是这样一本以白话文写就的短篇小说集,由明代冯梦龙辑录。它以其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有发人深省的寓意。 全书概要 《警世通言》共四十卷,每卷一篇,皆为独立故事,但整体上贯穿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世情的洞察。冯梦龙辑录此书,意在“开卷有益,熟读可鉴”。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古代的传说、野史、民间故事,乃至他自己创作的篇章,进行精心的编纂和润色,使其成为了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现实、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通俗小说集。 这些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描绘爱情的忠贞与背叛,如《赵太祖千里救孤》中赵匡胤对孤儿的仁慈与担当,《崔莺莺夜喜浪子王》中男女主角冲破封建礼教的勇敢。《警世通言》中的爱情故事,既有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也有对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无奈,更不乏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 有揭示官场腐败与司法黑暗,如《苏小卿甘卖身葬父》中官吏的贪婪与冷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中对妖邪邪恶势力的描绘。《警世通言》中的官场描写,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官员,有清廉正直者,也有贪污纳贿、草菅人命者。这些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也折射出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美好品德的赞颂。 有展现市井生活的热闹与艰辛,如《陆判官错升玉皇》中神仙世界的荒诞,《张廷秀折箭会友》中市井小人物的智慧。《警世通言》对市井生活的描绘,细致入微,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市集贸易到民间娱乐,无不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喧嚣与活力,体会到小人物在生存压力下的坚韧与乐观。 有表现命运的无常与因果的循环,如《汪大令阔ကျ遭颠沛》中主人公命运的大起大落,《陈可常圆寂归极乐》中对生死轮回的探讨。《警世通言》中的人物命运,常常充满了戏剧性,让人感慨世事难料。同时,作者也常常借故事,阐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劝诫世人积德行善。 艺术特色与价值 《警世通言》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价值密不可分。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 冯梦龙作为通俗小说大家,其语言的最大特色在于“通俗”。他摒弃了文言的晦涩,采用当时最鲜活、最生动的白话,使得故事朗朗上口,易于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小说的读者群体,也使得小说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市井的俚语、俗语,仿佛能听到当时人们的谈吐,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人物塑造鲜明,形象生动: 尽管是短篇小说,但《警世通言》中的人物形象却往往刻画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无论是心地善良、命运多舛的女子,还是奸诈狡猾、唯利是图的商人,抑或是正直淳朴、刚正不阿的官员,作者都能通过其言行举止,将其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人物,虽然出身各异,身份不同,但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事性是《警世通言》的另一大亮点。每一篇故事都精心构思,情节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时情节峰回路转,出人意料;有时则温情脉脉,感人至深。作者善于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如悬念设置、情节对比、细节描写等,将读者牢牢吸引在故事之中。 寓意深刻,劝诫世人: 冯梦龙辑录此书,并非仅仅为了entertain,更重要的是“警世”。每篇故事的结局,往往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他通过对善恶报应的描绘,对忠奸善恶的对比,以及对人生无常的警示,劝诫世人明辨是非,行善积德,远离邪恶,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些道理,跨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警世通言》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历史的生动写照。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小说中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描绘,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警世通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之一,它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纵观古今,成败兴衰,皆在人情。鉴彼世事,知其所以然,庶几不至行险而失其本矣。”《警世通言》便是这样一本,它以镜鉴之姿,映照出人世的种种面相;以智者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命运、关于选择、关于人生的道理。翻开它,你或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会想起曾经的经历,或许会为故事中的人物而悲喜。它是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条通往古老智慧的长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品读《警世通言》,或许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 --- 《喻世明言》 卷首语 在一片流光溢彩的明代小说繁星中,《喻世明言》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时代画卷。这部由短篇白话小说组成的集子,如同一个装满了人间百味的宝盒,打开它,便能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斑斓色彩,感受人情冷暖,体悟世事变迁。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史,也不是故作高深的学术论,而是扎根于生活土壤,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讲述那些鲜活、真实、引人深思的故事。 全书概要 《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为“三言”,是由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辑录、编纂而成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四十卷,每卷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整体上贯穿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对人生道理的阐释。冯梦龙在辑录过程中,广泛搜集了民间传说、历史轶闻、笔记小说,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对故事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和加工,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通俗小说。 《喻世明言》中的故事题材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 描绘市井百态,尽显人间烟火: 许多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商业贸易、娱乐休闲等。例如,《沈小官一ishment破三年财》中对商业运作的细致描写,《吴保安弃妻recuperate 财》中对市井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刻画,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市集的喧嚣,市井的活力,以及普通人在生存压力下的辛劳与智慧。 揭示社会矛盾,洞察人性善恶: 小说深入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包括阶级压迫、贫富差距、官场腐败、婚姻不幸等。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有善良淳朴、乐于助人者,如《范巨升贫病交加》中范巨升的义举;也有贪婪无耻、损人利己者,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对贪婪者的警示。这些故事,以鲜活的例子,告诫人们要明辨是非,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展现爱情悲欢,讴歌真情勇毅: 《喻世明言》中不乏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它们或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或描绘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勇敢追求。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对真情的执着与绝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金玉奴的隐忍与最终的报复,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这些故事,既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残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阐释因果报应,弘扬传统道德: 许多故事都带有强烈的道德劝诫色彩,作者常常通过因果循环的观念,劝导人们积德行善,远离恶行。例如,《王娇鸾百年喜合》中对善有善报的描绘,《罗保罗天仙配》中对美好姻缘的憧憬,都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赞扬和对世人的规劝。这些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递给读者。 艺术特色与价值 《喻世明言》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价值密不可分。 语言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 冯梦龙以精湛的白话文功底,使得《喻世明言》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传神。他善于运用当时的口语、方言,将人物的对话写得活灵活现,将场景的描写写得栩栩如生。这种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也为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形象鲜明,性格饱满: 尽管篇幅不长,但《喻世明言》中的人物形象却往往刻画得极其生动。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准的人物对话,以及贴合人物身份的行动,将各种类型的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无论是一心求财的商人,还是心怀不轨的官员,亦或是坚贞不屈的女子,他们都仿佛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喻世明言》的故事结构巧妙,情节设置跌宕起伏,常常出人意料。作者善于运用悬念、伏笔、巧合等手法,将故事推向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同时,他对情节的安排也十分注重逻辑性,使故事发展既合乎情理,又充满戏剧性。 思想内容深刻,具有启示意义: 《喻世明言》并非仅仅是提供娱乐,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因果报应的阐释,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探讨,向读者传递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道理,对于当时的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今天的读者,也仍然能够引发深思。 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喻世明言》在文学史和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学价值: 作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喻世明言》在继承和发展了宋元话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了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它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学价值: 《喻世明言》以其写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从经济活动、社会阶层、婚姻习俗,到官场风气、民间信仰,小说都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史料。通过阅读《喻世明言》,我们可以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 结语 “千人千面,万事万谈。”《喻世明言》便是这样一本,它以博大的胸怀,收纳了世间百味,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人间万象。它是一部小说集,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它用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人性的复杂,理解世事的无常,感悟生命的真谛。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深意,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翻开《喻世明言》,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故事,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人心交流,与智慧共鸣。它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也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人生课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阅读那些讲述市井百态和世情冷暖的旧时故事,这部作品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阅读偏好。它不像那些纯粹讲神仙鬼怪或帝王将相的小说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将笔触深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肌理之中,描绘了各种人物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即便是配角,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让人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每一次读完一个单元的故事,都会在心中留下深深的思考:人性的复杂、世事的无常,这些亘古不变的命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处理情感纠葛、追求功名利禄或坚守道德底线时的种种考量。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精美了,光是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采用的是那种传统的布面材质,摸上去很有质感,而且烫金的字体和花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彰显了一种古典韵味。我尤其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纸张,不仅保护了眼睛,也让人感觉仿佛真的在翻阅一本经历过岁月洗礼的古籍。更不用说那些插图了,每一幅都像是精心挑选过的艺术品,笔触细腻,色彩典雅,完全捕捉到了原著故事中的神韵和精髓。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欣赏这些插图上,很多场景的描绘,比我脑海中想象的还要生动传神,简直就是视觉上的享受。这绝对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书籍,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还是对精美书籍设计有追求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书架上彰显品位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沉浸”二字来形容最为恰当。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你瞬间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深夜里,关掉房间里所有不必要的灯光,只留下一盏台灯,伴着这些故事入眠。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退去了,只剩下文字构建的世界。我时常会为那些主人公的命运感到唏嘘,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而鼓掌,也为他们的愚昧和失算而感到惋惜。这种强烈的情感代入,是很多现代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它强迫你去思考道德的界限,人性的弱点,以及命运的不可测性,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回味悠长的阅读感受,正是我钟爱传统文学的原因。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对于能够系统性地接触到某一时期文学精华的整理本,总是抱有极高的期待。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阅读文本,更在于它背后可能蕴含的考据和整理工作。我观察到,在某些关键情节或人物背景的描述上,其详实程度远超普通版本的简单复刻。这让我相信,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核对版本、考证细节。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了解特定时代文化风貌的人来说,这种严谨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可以进行二次研究和比对的文本基础,而非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娱乐读物。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学术价值的追求,是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地方。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老故事”抱着一丝保留,担心文字会过于晦涩难懂,阅读体验会比较枯燥。但实际翻阅之后,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这套书的文字处理得非常好,在保留了古典小说的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做到了在现代语境下相对易读。它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腔调,而是用了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离奇的经历娓娓道来。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一个老茶馆里,听一位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发生在街头巷尾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在描述冲突和高潮部分时,那种节奏感和张力把握得极佳,让人忍不住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这种流畅的叙事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典文学的门槛。

评分

三言二拍系列,是我国白话小说的精粹!

评分

印刷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

到货快,这套书很值得收藏

评分

与标题相符,这本书真是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支持京东商城。

评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价格适中,足本,包装很好

评分

买来打发时间和收藏的

评分

早就看过,这本买了为了收藏起来

评分

阅读古典小说,很好啊!!!!!

评分

中国古典小说,必须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