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編製要點》可供設計師們編寫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時參考,適用於新建和改建工程的裝飾裝修設計。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室內設計培訓班室內設計與施工課的教學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編製要點》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對設計依據中的項目名稱、建設單位名稱、建築設計單位名稱等進行具體化,並對書中的內容應結閤項目設計的內容進行閤理的刪減或補充。本書可供設計師們編寫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時參考,適用於新建和改建工程的裝飾裝修設計。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室內設計培訓班室內設計與施工課的教學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楚夢蘭,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副會長、高級建築師、資深高級室內設計師,中國室內設計學會資深會員。
內頁插圖
目錄
一、設計依據
二、工程項目概況
(一)項目概況
(二)建築裝飾裝修設計的範圍和主要內容(略)
(三)本工程的建築防火分類、耐火等級和民用建築室內環境汙染控製分類
(四)需要介紹的其它情況
三、設計說明
(一)一般說明
(二)內隔牆工程設計
(三)外牆飾麵工程設計
(四)頂棚工程設計
(五)地麵工程設計
(六)門窗工程設計
(七)照明工程設計
(八)電氣工程設計
(九)聲環境工程設計
(十)樓梯、踏步、欄杆設計
(十一)公廁設計
(十二)無障礙設計
(十三)防火工程設計
(十四)防水工程設計
(十五)傢具布置與陳設工程設計
四、裝飾裝修材料選用要求
五、施工說明
(一)一般說明
(二)施工安全要求
(三)室內環境汙染控製
六、圖紙說明
七、補充圖例
(一)材料標注代號
(二)常用材料圖例
(三)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常用設備圖例
(四)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電氣開關、插座圖例
(五)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常用燈具圖例
(六)圖紙索引標誌參考圖例
八、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一)抹灰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二)木門窗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三)金屬門窗與塑鋼門窗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四)吊頂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五)地麵石材(含乾壓陶瓷磚等牆地磚和玉晶石等復閤人造石材)鋪裝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六)牆麵石材(含瓷質牆磚、玉晶石等人造石材)鋪裝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七)牆麵石材乾掛法施工要點
(八)輕鋼龍骨石膏闆隔牆施工技術要點
(九)闆材隔牆的安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玻璃隔牆的安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一)木裝飾裝修牆製作安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二)軟包牆麵製作安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三)牆麵裱糊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十四)塗飾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十五)實木地闆鋪裝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十六)強化復閤地闆鋪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七)地毯鋪裝施工技術要點
(十八)PVC塑料軟闆地麵施工技術要點
(十九)防水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二十)細部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二十一)電氣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精彩書摘
外牆防水做法宜為用聚閤物水泥砂漿做找平層,或是在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颳有防水性能較好的高分子益膠泥2~3mm,然後再做裝飾麵層。
2.外牆麵飾麵材料為外牆塗料時,應在外牆防水層上颳耐水膩子,再進行塗料施工。
3.外牆麵飾麵材料為飾麵塊材時,宜使用粘結性能優異的PA—C型高分子益膠泥等聚閤物水泥基材料作為飾麵塊材的粘結材料。
4.牆麵找平層材料的抗拉強度不應低於外牆飾麵磚粘貼的粘結強度。
5.用作外牆的砌塊牆應符閤保溫、隔熱、防水、防火、隔聲、強度及穩定要求。
6.新砌外牆為直接與基土層接觸的砌塊牆體時,應在-0.06m高度的牆體內做牆身防潮層。
7.女兒牆應設構造柱及現澆鋼筋混凝土壓頂。
8.裝飾麵層如為外牆飾麵磚,則宜采用粘結性能較好的PA-L型高分子益膠泥等聚閤物水泥基材料粘貼,其厚度可控製在4mm左右,並采用離縫法粘貼,縫寬不小於5mm為宜。
9.不得在做瞭防水層的牆上用普通水泥砂漿粘貼飾麵塊材。
10.外牆飾麵磚粘貼應設置伸縮縫。竪直嚮伸縮縫可設在洞口兩側或與橫牆、柱對應的部位;水平嚮伸縮縫可設在洞口上、下或與樓層對應處。伸縮縫的寬度宜為10mm左右。伸縮縫應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嵌縫。
11.外牆抹灰前,在填充牆與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間應用不少於200mm寬的鋼絲網或玻璃縴維網格布增強,以防抹灰層開裂。加氣混凝土外牆應采用配套砂漿砌築,配套抹麵砂漿抹麵,抹麵前應滿掛鋼絲網。
12.突齣牆麵的綫腳、窗颱等部位的上部應嚮外找不小於3%的坡度。下部應做滴水綫或滴水槽。
前言/序言
《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編製要點》(以下簡稱《要點》)供設計師們編寫建築裝飾裝修施工圖設計說明時參考,適用於新建和改建工程的裝飾裝修設計,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室內設計培訓班的教學參考資料。涉及具體項目時,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對設計依據中的項目名稱、建設單位名稱、建築設計單位名稱等進行具體化,對《要點》中的內容應結閤項目設計的內容進行閤理的刪減或補充。《要點》在編寫過程中得到許多業內同行的熱情幫助,提齣瞭不少修改和補充意見,黃又山同誌還在百忙中承擔瞭電氣工程設計和電氣工程施工技術要點的編寫任務,在此一並錶示衷心感謝。由於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歡迎大傢對《要點》提齣修改和補充建議,以利逐步完善。
《現代建築室內設計》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建築室內設計的核心理念、方法論和實踐技巧,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的學習框架。從設計哲學的演變到空間構成的策略,從材料的創新應用到智能化技術的融閤,本書力求展現當代室內設計領域的前沿思考與多元實踐。本書不是對某一特定類型或風格的固化介紹,而是強調設計過程中對需求、功能、美學、技術和可持續性的綜閤考量,以及如何通過創新思維應對復雜的設計挑戰。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與理論基礎 1. 現代設計思潮的演進: 功能主義與形式的辯證關係: 迴溯現代主義對“形式追隨功能”的強調,並探討在當代設計語境下,功能與形式如何實現更具彈性和人文關懷的平衡。分析“少即是多”的原則如何被解讀和超越。 後現代主義的迴應與批判: 介紹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單一敘事的質疑,對曆史文脈、地方特色和多元文化的迴歸。探討其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體現,如風格的混搭、符號的運用等。 解構主義與碎片化語境: 分析解構主義如何挑戰傳統的空間秩序和形式邏輯,通過非綫性、不規則的設計手法創造齣具有動態和張力的空間。關注其對材料、結構和光影的處理方式。 消費主義與符號學的介入: 探討當代社會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室內設計,品牌、形象、身份認同在空間設計中的體現。分析符號學理論在解讀和建構空間意義中的作用。 體驗設計與場所精神: 強調當代設計不再僅關注視覺上的美感,更注重空間帶給使用者的感官、情感和心理體驗。深入探討“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以及如何在設計中喚起和營造特定的場所氛圍。 2. 用戶中心設計(UCD)的理論與實踐: 需求分析與用戶畫像: 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定性(訪談、焦點小組)和定量(問捲、數據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的用戶需求研究。如何構建精準的用戶畫像,理解不同用戶群體的生活方式、審美偏好和潛在需求。 人體工程學與人性化尺度: 探討人體工學在傢具選擇、空間流綫設計、尺度規劃等方麵的應用,確保空間的舒適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可達性與包容性設計: 強調為所有使用者(包括老年人、殘障人士、兒童等)提供平等、便捷的使用環境。介紹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原則及其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落地。 情感化設計與用戶參與: 如何通過設計語言喚起積極的情感反饋,創造令人愉悅和難忘的空間體驗。探討邀請用戶參與設計過程(如共創設計)的價值與方法。 3. 可持續設計與生態智慧: 綠色建材與環保材料: 介紹各類可持續建材的特性、優缺點及其應用範圍,如再生材料、低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材料、可迴收材料等。 節能與能源效率: 探討自然采光、通風、保溫隔熱等被動式設計策略,以及高效節能照明、空調係統等主動式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集成。 水資源管理與節水器具: 分析如何在室內設計中節約用水,介紹節水型衛生器具、雨水收集係統等。 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 強調設計過程中的材料優化、減少浪費,以及考慮傢具和裝飾品的迴收與再利用。 健康室內環境: 關注空氣質量(新風係統、空氣淨化)、聲環境(隔音、吸音)、光環境(自然光與人工光結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提齣相應的解決方案。 生態認證與綠色標準: 簡要介紹LEED、WELL等國際綠色建築及健康人居標準,以及這些標準如何指導室內設計實踐。 第二部分:空間構成與錶現技法 1. 空間形態與組織: 流綫與動綫規劃: 分析不同功能空間(居住、工作、商業、公共)的典型流綫,如何通過閤理的動綫設計優化空間效率和使用體驗。 開放性與圍閤性的策略: 探討如何通過隔斷、傢具布局、材質變化等手段,靈活運用開放空間和私密空間,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層級與序列的構建: 如何通過視覺元素(色彩、材質、照明)和物理元素(高差、體塊)引導使用者在空間中的感知和移動,創造有層次和敘事性的空間體驗。 體塊與負空間的運用: 分析三維體塊在空間中的穿插、切割,以及負空間(留白、通透)在營造呼吸感和視覺焦點中的作用。 2. 光影的藝術: 自然光的引入與控製: 介紹窗戶設計、采光井、天窗等自然采光策略,以及遮陽、磨砂玻璃等控製強光的手段。 人工照明的設計原則: 闡述環境照明、任務照明、重點照明、裝飾照明等照明類型的功能與應用。 光色與顯色指數(CRI): 探討不同色溫的光綫對空間氛圍和物體色彩的影響,以及高CRI光源的重要性。 照明控製係統: 介紹智能調光、感應控製等技術在提升節能性和使用便捷性方麵的應用。 光影的雕塑感: 如何通過局部照明、投射光、陰影的創造,賦予空間戲劇性、深度和立體感。 3. 色彩與材質的語言: 色彩理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介紹色彩心理學、色彩和諧理論(單色、互補、鄰近等),以及色彩在空間功能劃分、情緒營造、視覺引導方麵的作用。 材質的觸感與視覺肌理: 深入分析木材、石材、金屬、玻璃、織物、皮革等常見材質的物理特性、加工工藝和錶現力。 材質的組閤與對比: 探討如何通過材質的搭配,形成視覺上的和諧或對比,創造豐富的空間質感。 新材料與科技材料的應用: 介紹如高性能復閤材料、智能變色材料、環保型塗料等在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自然材料的迴歸與現代演繹: 分析竹、藤、麻等天然材料在當代設計中的新生命,以及如何與現代工藝結閤。 4. 傢具與軟裝的整體性: 傢具的尺度、比例與功能: 強調傢具與空間關係的匹配,以及傢具本身的人體工程學和美學考量。 軟裝的策略性運用: 窗簾、地毯、靠墊、藝術品、綠植等軟裝元素如何在色彩、風格、材質上呼應整體設計,提升空間品質。 定製傢具與模塊化傢具: 探討定製傢具在滿足個性化需求和優化空間利用率方麵的優勢,以及模塊化傢具在靈活性和可變性方麵的特點。 曆史風格與現代元素的融閤: 如何在傢具和軟裝中融入古典元素或復古風格,並與現代整體風格巧妙結閤。 第三部分:智能化技術與未來趨勢 1. 智能傢居係統集成: 物聯網(IoT)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介紹智能照明、智能溫控、智能安防、智能傢電等係統如何通過網絡互聯,實現遠程控製和自動化管理。 用戶交互界麵設計: 探討智能控製麵闆、語音助手、手機App等用戶交互方式的設計,追求簡潔、直觀、個性化的體驗。 數據驅動的設計優化: 分析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和環境數據,對空間設計進行迭代和優化的可能性。 影音娛樂與信息交互空間: 設計如何整閤傢庭影院、智能音響、信息顯示屏等,創造集娛樂、工作、學習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 2. 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的應用: 沉浸式設計體驗: 探討VR技術如何在設計初期提供身臨其境的虛擬漫遊,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設計方案。 設計過程的輔助工具: AR技術如何幫助設計師在現場進行虛擬傢具擺放、材料疊加等,輔助決策。 未來用戶體驗的預測: 分析VR/AR在模擬不同光照條件、空間感受等方麵的潛力。 3. 模塊化設計與預製化建造: 空間的可變性與適應性: 探討可移動隔牆、摺疊傢具等設計,如何讓空間能夠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 高效建造與綠色生産: 介紹模塊化和預製化建造在提高施工效率、減少現場擾動、降低環境影響方麵的優勢。 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 如何在標準化模塊的基礎上,通過材質、色彩、配置等實現一定程度的個性化定製。 4. 生物友好設計與健康科技: 自然材料的創新應用: 除瞭傳統的天然材料,介紹如菌絲體材料、藻類復閤材料等新型環保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前景。 動態光照與生理節律: 探討根據人體晝夜節律變化的智能照明係統,促進健康睡眠和提高工作效率。 空氣淨化與環境監測: 集成高效的新風係統、智能空氣質量監測器,確保室內環境的健康。 水培植物牆與室內綠化: 介紹如何通過垂直綠化、室內種植係統,提升空間活力,改善微氣候。 結論: 本書強調,現代建築室內設計是一門融閤瞭藝術、科學、技術和人文關懷的綜閤性學科。它要求設計師不僅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技藝,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創新性的思維和對社會、環境的責任感。通過對這些關鍵要素的深入剖析,本書希望能引導讀者建立起更全麵、更前瞻的設計觀,從而創作齣既能滿足物質需求,又能觸動心靈,並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優秀室內空間。本書並非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激發讀者獨立思考,鼓勵探索和實踐,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