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砂石
  • 质量检验
  • 建筑标准
  • JGJ52-2006
  • 普通混凝土
  • 材料
  • 检验方法
  • 施工规范
  • 土木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447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926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G52-92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符号;3 质量要求;4 验收、运输和堆放;5 取样与缩分;6 砂的检验方法;7 石的检验方法。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砂的种类增加了人工砂及特细砂,同时增加了相应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2 增加了海砂中贝壳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3 增加了C60 以上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指标;4 将原筛分析试验方法中的圆孔筛改为方孔筛;5 增加了砂石碱活性试验的快速法。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质量要求
3.1 砂的质量要求
3.2 石的质量要求
4 验收、运输和堆放

5 取样与缩分
5.1 取样
5.2 样品的缩分

6 砂的检验方法
6.1 砂的筛分析试验
6.2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6.3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6.4 砂的吸水率试验
6.5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6 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法)
6.7 砂的含水率试验(快速法)
6.8 砂中含泥量试验(标准法)
6.9 砂的含泥量试验(虹吸管法)
6.10 砂中泥块含量试验
6.11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6.12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
6.13 砂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6.14 砂中云母含量试验
6.15 砂中轻物质含量试验
6.16 砂的坚固性试验
6.17 砂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试验
6.18 砂中氯离子含量试验
6.19 海砂中贝壳含量试验(盐酸清洗法)
6.20 砂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
6.21 砂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法)

7 石的检验方法
7.1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7.2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7.3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7.4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7.5 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
7.6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7.7 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试验
7.8 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试验
7.9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
7.10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7.11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7.12 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
7.13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
7.14 碎石或卵石中硫物化及硫酸盐含量试验
7.15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法)
7.16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
7.17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法)
7.18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法)

附录A 砂的检验报告表
附录B 石的检验报告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新编建筑材料实用手册》 编著者:(此处请替换为实际编著者姓名,例如:王建国、李晓明 等) 出版社:(此处请替换为实际出版社名称,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此处请替换为实际出版日期,例如:2023年8月) ISBN:(此处请替换为实际ISBN号) 内容简介: 《新编建筑材料实用手册》是一部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与最新行业动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材料参考工具书。本书旨在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材料供应商、质检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权威且易于查阅的知识平台。本书内容涵盖了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各类建筑材料,从基础的砂石、水泥、钢筋,到各类新型复合材料、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力求做到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在不同阶段的阅读和查询需求。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实用性、系统性、前沿性”的原则,力求做到: 一、 内容体系全面,覆盖广泛: 本书系统梳理了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发展趋势,并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要章节,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部分:基础建筑材料 1.1 胶凝材料: 详述水泥的种类、性能指标、生产工艺、储存与运输、常见质量问题及检测方法,重点介绍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主流品种,并提及特种水泥的适用范围。 1.2 骨料: 深入探讨天然砂、机制砂、碎石、卵石等粗细骨料的物理性能(如颗粒级配、含泥量、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和化学性能,分析骨料的选用原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常见的骨料检验方法。 1.3 钢筋及钢材: 涵盖各类钢筋(如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钢绞线等)的牌号、性能指标、生产工艺、加工要求、防锈处理及检测技术。同时,也包括型钢、钢板、钢管等结构用钢材的分类、性能与应用。 1.4 块体材料: 详细介绍烧结砖、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性能参数、施工要点及质量验收。 第二部分:混凝土及其外加剂 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设计步骤,提供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用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示例。 2.2 混凝土性能与检测: 详细介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泌水度、含气量等)和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等)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2.3 混凝土外加剂: 重点介绍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膨胀剂、引气剂等各类外加剂的种类、作用机理、性能特点、选用原则、掺量控制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新型建筑材料与节能环保材料 3.1 保温隔热材料: 广泛介绍岩棉、玻璃棉、聚苯板(EPS/XPS)、聚氨酯泡沫、气凝胶等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防火等级及应用领域,并探讨建筑节能标准与保温材料选用的关系。 3.2 防水材料: 涵盖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SBS等)、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泥基防水涂料等各类防水材料的性能、施工方法、适用部位及耐久性。 3.3 装饰装修材料: 介绍各类内外墙涂料、瓷砖、石材、木地板、吊顶材料、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的性能、环保要求、施工技术、验收标准及美学应用。 3.4 绿色建材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再生骨料、利用废弃物的建筑材料、低碳水泥、竹材等环保型和可持续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强调绿色建筑理念在材料选择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金属材料与构件 4.1 钢结构材料: 详细介绍用于钢结构的各种型钢、钢板、钢管的牌号、性能、焊接工艺、防腐蚀处理及连接技术。 4.2 金属复合材料: 探讨金属夹层板、铝塑板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其性能特点和施工要求。 第五部分:木材、竹材与高分子材料 5.1 木材与竹材: 介绍建筑用木材(如结构木材、装饰木材)的种类、性能、防腐防潮处理技术,以及竹材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5.2 高分子材料: 覆盖塑料(如PVC管道、聚碳酸酯板)、橡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等在建筑门窗、管道、结构增强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性能优势与局限性。 第六部分:建筑防水与防腐 6.1 建筑防水: 深入探讨地下工程防水、屋面防水、厕卫间防水、外墙防水等不同部位的防水材料选用、构造做法、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6.2 建筑防腐: 介绍钢结构防腐、混凝土结构防腐、木结构防腐等方面的材料、工艺与技术要求。 第七部分: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7.1 材料的常用检测设备与仪器: 介绍各类建筑材料检测所需的常用仪器设备,如万能试验机、抗渗仪、回弹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并简述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7.2 材料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详细阐述各类建筑材料的进场检验、过程中检验和最终验收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重点强调关键性能指标的检测与判定。 7.3 常见材料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第八部分: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8.1 智能化与数字化建材: 介绍智能传感材料、自愈合混凝土、3D打印建材等前沿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 8.2 新型复合材料与高性能材料: 探讨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在提升建筑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应用。 8.3 建筑材料的环保与可持续性: 总结当前建筑材料行业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二、 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本书在阐述建筑材料基本原理、性能参数的同时,高度重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每一类材料的介绍都尽可能包含: 材料的分类与标准: 明确材料的国标、行标及相关行业规范,确保信息的权威性。 性能指标详解: 详细解释各项性能指标的含义、测试方法、对工程应用的影响,并给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参考取值范围。 典型应用案例: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阐述特定材料在不同工程部位(如基础、主体结构、围护结构、装饰等)的应用方式、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施工工艺指导: 提供各类材料的正确施工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帮助施工人员避免常见错误。 质量控制与检验: 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材料的进场验收、现场检测,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材料质量问题,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经济性与环保性分析: 在介绍材料性能的同时,也会兼顾材料的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为读者提供综合性的决策依据。 三、 内容前沿,与时俱进: 本书密切关注建筑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标准,及时更新内容,力求反映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用材、智能化建材等,均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和探讨,帮助读者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四、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本书包含大量的图表、插图和工程实例照片,直观地展示材料的形态、结构、性能表现及施工过程,大大增强了内容的易读性和理解性。清晰的排版、精炼的语言,也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五、 实用工具,方便查阅: 本书在章节编排和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查阅习惯。目录清晰,索引完善,方便用户根据材料名称、性能要求或应用部位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每个章节的结尾,还会对该类材料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方便快速回顾。 《新编建筑材料实用手册》不仅是一本厚重的工具书,更是建筑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值得信赖的助手。它将帮助您: 准确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要求; 科学合理地选择与选用建筑材料,优化工程设计; 规范规范地进行材料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品质; 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提升专业素养。 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您在建筑材料领域学习、工作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首先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章节结构所吸引。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接切入了技术规范的核心。我注意到其中对骨料(砂和石)的粒度分布、含泥量、坚固性等指标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这就像是给建筑原材料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标准。我特别想知道,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对砂石的要求是否会有显著的区别?例如,在寒冷多冻融循环的北方,与常年高温多雨的南方,对石子的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的要求,在标准中是如何体现和平衡的?这种细节的把握,恰恰体现了标准制定者的深厚功力,也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避免了因为原材料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有意思的,用了一种非常朴实的蓝色调,让人联想到蓝天和清澈的河流,虽然书名看起来非常专业和技术性,但这种视觉上的亲和力还是挺打动我的。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细微差别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决定了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元素。这本书的标题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关于砂和石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我特别好奇,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沙子和石子,究竟是如何被量化、被定义为“合格”的?这种标准的制定背后,是不是蕴含着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无数次的试验数据?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原材料,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检测流程,最终被赋予了“建筑栋梁之材”的资格。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让我对建设工程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我感觉非常务实和面向应用,它完全没有多余的修饰和理论推导,直奔主题,直指问题。对于长期在工地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这种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我猜想,很多建筑事故的调查报告中,都会频繁引用这本书中的某一章节来界定责任或分析原因。它像是一部“行为准则”,约束着从原材料采购到现场搅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阅读它,能清晰地感受到国家对基础设施质量的审慎态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它代表了一种工业文明的严谨和对生命的尊重,将抽象的质量概念,转化为了具体可测量的参数。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个标准手册的范畴,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可靠性”的哲学论述。砂和石作为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标准中对各种杂质含量的限制,比如有机物或氯离子,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目标:抵抗时间的侵蚀。我一直在思考,一个看似简单的指标,比如“泥含量”,如果超标一点点,在十年、五十年后会对桥梁或高楼产生怎样的累积效应?这本书似乎在用最量化的语言告诉我,任何微小的疏忽,在时间和荷载的作用下,都可能被放大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为何必须如此精细地做”的深刻注解。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稍显枯燥,因为它充满了大量的技术术语和表格数据。但对我这样,偶尔需要理解一些建筑规范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工程质量控制的“幕后流程”。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检验方法”的部分。仅仅有标准是不够的,如何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才是关键。书中对取样、试验设备精度、记录规范等都有明确要求,这确保了无论是在哪个实验室进行检测,得出的结论都应具有一致性。这种对一致性的执着追求,正是确保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长久可靠的基石,让人不得不对这种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肃然起敬。

评分

好评!!!!!!!!!!!!

评分

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

评分

在不在不在不在不走吧走吧,好大学

评分

字迹很清楚,比书店便宜多了

评分

字迹清楚,印刷不错。

评分

很好,很不错

评分

为了项目上检查购买了好多规范,比专业书店便宜好多。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质量很好 正版 不错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