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石化仪表
  • 防雷工程
  • 设计规范
  • SH/T 3164-2012
  • 石油化工
  • 电气安全
  • 接地
  • 雷电防护
  • 行业标准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行业标准旗舰店
出版社: 未知
ISBN:31642012
商品编码:10024079267
包装:01
丛书名: 无
开本:04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定价 44.00
出版社
版次 B1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
开本 04
作者
装帧 01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31642012

内容介绍
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标准编号】 SH/T 3164-2012
【标准名称】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
【英文名称】
【出版单位】 中国石化出版社
【中标分类】
【代替标准】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 2012年11月7日
【实施日期】 2013年3月1日
【出版日期】
【标准定价】 44.00 
 
相关公告

 [2012-12-14]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方法、雷电防护等级、爆炸危险环境中现场仪表的防雷、等电位接地系统、电涌防护器的选择、电缆的屏蔽和敷设,以及现场总线系统的防雷等设计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工程。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下现场仪表的防雷,也适用于非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下现场仪表的防雷。本标准不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雷。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化工安全技术系列丛书: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与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化工安全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专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与应用的关键技术。随着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安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乃至环境保护。本书旨在为化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系统、实用、权威的参考手册,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掌握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使用、维护等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和规范要求,有效预防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理论 本章将深入剖析防爆电气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石。 1.1 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性分析 详细阐述各类可燃性气体、蒸气、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爆炸极限、闪点、自燃点、最低点燃能量(MIE)等关键参数。 分析不同危险区域(如0区、1区、2区)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以及各区域内可燃物存在的可能性和持续时间。 介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机理,包括燃烧过程、爆炸三角形、爆炸四面体等。 1.2 防爆基本原理与分类 系统介绍国际和国内通用的防爆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爆炸性环境的划分(区域法、组别法、温升法)。 详细讲解各种防爆措施的原理: 隔爆(d):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阻止爆炸向外传播的原理,常用结构如隔爆接缝、隔爆面。 增安(e):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环境的火花或危险温度的措施,如提高绝缘等级、增加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本安(i):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不足以点燃爆炸性环境的电路。重点介绍ia(本质安全更高防护等级)和ib(本质安全基本防护等级)的区别。 浇封(m):将可能产生点燃火花或危险温度的部件用绝缘材料浇封,使其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环境。 充砂(q):用颗粒状填充物填充设备内部,隔断爆炸传播的原理。 防尘(t):适用于含有可燃性粉尘的场所,主要防止粉尘积聚引起高温或电器产生火花。 加压(p):通过向设备内部充入保护气体,使内部压力高于外部爆炸性环境压力,阻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 淋油(o):将可能产生点燃火花或危险温度的部件浸入绝缘液体中。 介绍防爆标志的含义和解读方法,如Ex d IIB T4 Gb等。 1.3 防爆电气设备相关标准与法规 梳理国内外最新的防爆电气设备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如GB 3836系列、IEC 60079系列等。 介绍与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使用、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 第二章:化工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 本章将聚焦于化工危险场所的实际需求,指导读者如何依据具体工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2.1 危险区域的划分与判定 详细介绍各区域(0区、1区、2区)的定义、特征以及判定依据。 指导读者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性质、设备结构等因素,准确划分和界定危险区域。 讲解区域划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如风险评估法、定性分析法等。 2.2 防爆类型与设备选型匹配 结合不同区域和不同可燃性物质的特点,详细说明适合的防爆类型。 指导如何根据爆炸性环境的爆炸下限、爆炸能量、点燃温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设备防爆等级(Ex d、Ex e、Ex i等)和温度组别(T1-T6)。 重点介绍在特殊工况下的选型考虑,如高温、低温、腐蚀性环境、高湿环境等。 2.3 防爆电气设备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防爆电机:选型要点(功率、电压、转速、防爆等级、防护等级、安装方式等),以及在泵、风机、压缩机等设备中的应用。 防爆照明灯具:不同区域适用的灯具类型、光效、防护等级、安装方式等。 防爆开关、插头、插座:安全使用要求,不同应用场景的选型。 防爆控制柜、配电箱:内部元器件的防爆要求、线缆引入方式、布局设计。 防爆仪表、传感器:在监测、控制系统中如何进行防爆选型。 防爆风机、泵:整机设备的防爆选型与配套。 防爆通信设备:在危险区域内的通信解决方案。 防爆电缆及附件:电缆的类型、截面选择,接头、连接盒的防爆要求。 2.4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与选型 深入讲解本安电路的设计原则、参数计算,包括最大允许功率、最大允许电压、最大允许电流等。 介绍本安关联设备(如安全栅、隔离栅)的选型与配置。 强调本安系统与非本安系统之间的隔离措施。 2.5 设备认证与合格性证明 讲解防爆电气设备必须具备的防爆合格证、防爆性能检测报告等。 如何识别和验证设备的防爆认证信息。 第三章:防爆电气设备安装与接线 本章将详细指导防爆电气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规范接线,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防爆性能。 3.1 安装前的检查与准备 设备开箱检查:核对铭牌信息、外观检查、附件清点。 安装环境的勘测与准备:清洁度、湿度、温度、振动等。 安装工具与起重设备的准备。 3.2 安装工艺要求 隔爆型设备(Ex d): 隔爆面处理与维护:清洁、润滑(如有要求)、防护。 螺栓紧固要求:扭矩控制,多点固定。 设备与支架的连接:确保机械强度。 增安型设备(Ex e): 接线端子压接规范:使用专用工具,确保压接牢固。 绝缘材料的保护:避免损坏。 安装间隙的保证。 本安型设备(Ex i): 安装位置要求:与其他非本安设备的安全距离。 接地要求:统一、可靠的接地。 通用安装要求: 设备的固定与支撑:确保稳固,防止振动。 设备间的距离:保证通风和检修空间。 3.3 电缆引入与密封 根据设备防爆类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引入装置(如电缆密封套、电缆格兰)。 规范电缆引入方法:正确穿线、压紧密封圈、保证密封性能。 多根电缆引入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盲堵和管接头的防爆要求。 3.4 接线规范与要求 导线选择与颜色标识。 端子连接:正确压接、紧固。 接地线连接:接地措施的可靠性。 不同防爆类型设备之间的接线原则。 本安电路的专用接线要求。 电缆的固定与保护:防止机械损伤。 3.5 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防爆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等电位连接的必要性与方法。 接地电阻的测量与要求。 3.6 安装后的测试与检查 绝缘电阻测试。 接地连续性测试。 通电前检查。 第四章: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本章将重点介绍防爆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使用策略以及日常维护要点,延长设备寿命,保证安全生产。 4.1 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启动、运行、停止的基本要求。 禁止违章操作,如带负荷拉合开关、超温超负荷运行等。 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操作的特殊规定。 4.2 日常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项目: 设备外观检查:有无破损、变形、腐蚀、积尘等。 紧固件检查:螺栓、螺母是否松动。 电缆引入装置检查:密封性是否完好。 接线端子检查:是否松动、氧化。 隔爆面检查:有无划伤、腐蚀,油膜是否完好(若有)。 通风口检查:是否堵塞。 接地装置检查: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 维护保养项目: 设备清洁:清除积尘、油污,保持清洁。 隔爆面维护:根据规范进行清洁、检查、润滑(如有需要)。 电气连接的紧固与清洁。 绝缘性能的监测。 润滑与加油(如适用)。 4.3 故障诊断与排除 常见故障现象分析:设备不启动、过热、异响、漏电等。 故障原因的初步判断。 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特别强调在故障排除过程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防爆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应停电操作。 4.4 备品备件管理 防爆设备备件的通用性与专用性。 备件的存放与管理要求,防止损坏。 4.5 培训与资质要求 操作、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强调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 第五章:防爆电气系统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防爆电气设备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5.1 化工装置中防爆电气系统设计案例 某炼油厂装置区电气设计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危险品仓库防爆照明与配电系统案例。 5.2 特定设备防爆应用案例 化工厂高污染区域防爆泵的选型与安装案例。 制药厂洁净区防爆空调与照明系统案例。 5.3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分析某起因于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不当或安装不规范的火灾爆炸事故。 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新兴防爆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防爆电气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读者关注行业前沿。 6.1 智能化与网络化防爆设备 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的智能防爆设备。 远程监测、诊断与控制。 6.2 新型防爆技术研究 如更先进的本安技术、特种防爆技术等。 6.3 标准更新与发展 对国际国内防爆标准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6.4 绿色与节能防爆技术 高效率防爆电机、LED防爆照明等。 附录 防爆电气设备常用术语解释。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基本流程图。 常见可燃性物质爆炸参数表。 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录。 本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语言严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旨在为化工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本真正实用、有价值的工具书,为保障化工生产安全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化工仪表设计新人,我对防雷这个领域一直感到有些迷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防雷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从基础的雷电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工程应用,层层递进,非常适合我们这些需要打牢基础的读者。书中清晰地解释了各种防雷措施的原理和作用,例如电涌保护器的选型、接地体的设计要求等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场景下如何进行防雷设计,以及如何规避常见的错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和安全可靠性分析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防雷设计并非一味地堆砌器件,而是需要科学的评估和周密的规划。这本书让我对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去面对未来的设计工作。

评分

这本书,一本名为《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的厚重著作,简直是我近期工作中的“救星”。在设计一座新的石化装置时,防雷部分的细节常常让我头疼不已,各种标准、各种器件的选择,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隐患。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条理清晰地指出了关键点。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设计细节,比如如何计算防雷接地网的尺寸,如何布置均压带,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防雷等级。书中对于电磁干扰和雷击感应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这对于精密的仪表系统来说至关重要。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在与一位资深专家对话,从中汲取了大量实用的知识和经验。它让我对防雷工程的理解从“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也就是一本“照本宣科”的行业标准。然而,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编写质量非常高,逻辑严谨,语言精练,而且非常接地气。它不像有些技术规范那样枯燥乏味,而是能够真正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书中对于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器件的选择和安装等方面,都给出了非常详细和可操作的指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等电位连接和屏蔽技术的论述,这些都是影响仪表系统防雷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书中还对不同化工工艺流程的仪表系统,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雷设计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设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设计质量。

评分

拿到《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我简直是如获至宝。作为一个在石油化工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仪表工程师,我深知防雷的重要性,但以往的资料往往零散、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将原本模糊的防雷概念变得清晰而具体。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详细地阐述了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的方方面面。从原理、标准到具体的设计步骤,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类型仪表系统防雷措施的讲解,例如针对易燃易爆区域的特殊要求,以及不同材质、不同安装方式下的考虑。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规范。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提升石油化工仪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强烈推荐所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阅读,它绝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专业书籍。

评分

拿到《SH/T 3164-2012 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石油化工领域仪表防雷设计的“圣经”。作为一名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负责人,我深知防雷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系统性,它不仅涵盖了国家和行业内的最新标准,更结合了多年来石油化工领域防雷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化工工艺、不同区域划分下的防雷设计策略,都进行了深入剖析,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图示和计算方法。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非常规防雷措施的探讨,比如对于高灵敏度仪表系统的特殊防护建议,这在以前的资料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本书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国内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水平,减少因防雷不当而造成的事故,是行业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